第104章 八一馬步槍的誕生
- 打造最強游擊隊從亮劍開始
- 南巷秀才
- 2542字
- 2024-01-31 19:26:05
武工隊攜帶了干糧,特意給首長烙的面餅,卷上芝麻鹽,吃起來很香。
這是炊事班能提供的最好的晚飯了。
至于菜,就是腌制的咸菜、蘿卜干,以及挖的野菜。
一路上走走停停,非常順利。
除了遇到幾支鬼子的巡邏隊,為了避免暴露,也為了首長的絕對安全,需要躲避。
之后基本沒有遇到任何的阻攔。
到達根據地后,徐英杰帶著特務營前來接應。
這個舉動讓李飛更加的疑惑,說明這個人的來頭很大。
徐英杰朝著首長敬禮:“劉副廠長,副總指揮、左副參謀長早就盼望你來了!”
劉富貴還禮道:“我聽說軍區繳獲了一臺造槍的機器,也是夜不能寐,恨不得馬不停蹄趕到兵工廠,把新槍給制造出來!”
直到這個時候,李飛才知道,他們護送的這個人是從軍工局調到水腰子兵工廠的副廠長——劉富貴,專門負責新槍的制造和研發。
在去年的時候,軍工局早已決定開始自制步槍,責成劉富貴組織實施。
他帶領技術人員以捷克式卡賓槍(馬槍)為基礎,在不影響槍支基本性能的前提下,大膽簡化步槍零件,進行設計。
制造新槍的主要難點是槍管加工,沒有深孔加工設備,他們在車床上用深孔鉆手動加工。
沒有拉來復線的機器,就用冷擠壓法拉出膛線。
最有創意的是設計了新的折疊式三棱刺刀,直接連在槍上,平時貼于槍桿,肉博時按動鍵鈕一甩,可自動展開,便于刺殺。
就這樣,劉富貴在去年四月制造出了樣槍,因為沒有名字,而且也是仿制的馬槍,因此叫“無名氏馬步槍”。
劉富貴這次水腰子兵工廠,就是在樣槍的基礎上,要用機械設備進行批量制造!
徐英杰示意了一下,讓特務營的士兵接過劉富貴手上的一個箱子。
在這個箱子中,是樣槍和制造圖紙。
然后他又跟李飛說道:“李隊長,經過軍區首長的討論,認為兵工廠那邊的防守偏于薄弱,正好你們護送劉副廠長到來,所以暫時調你們武工隊協助保衛水腰子兵工廠的安全和劉副廠長的自身安全!”
突然下達這樣的命令,足以說明軍區對于劉富貴制造新槍的重視程度!
“是。”
李飛當然堅決服從命令。
“好,那我們一起去兵工廠。”
徐英杰安排特務營在周圍保護著劉富貴,帶領著李飛,前往了水腰子洞。
檢驗了身份后,經過批準,這是李飛第一次進入水腰子兵工廠。
兵工廠分為內外兩個區域。
洞外有機工房、鍋爐房和裝配車間。
洞內有車床、新安裝的造槍和造子彈的生產設備。
上次山崎大隊被擋在了谷口,之后被包圍全殲。
但山崎已經把兵工廠的位置暴露出去,安全需要加強。
軍區從各部隊中抽調出1500名士兵,組成了一個特務團,專門負責保衛兵工廠的安全。
特務團利用周圍的有利地形,圍繞山洞修筑了一條永久性的環形防御工事。
左副參謀長也多次親自來指導工作,與戰士們同吃同住。
又與特務團的首長們一起勘察地形,走遍了水腰子洞附近的每一個角落,并完成了地圖的繪制。
經過八個月的苦干,現在防線的建設已基本完成,包括11節的坑道,9000米戰壕和190余個明暗碉堡。
這次385旅不僅繳獲了造槍和造子彈的設備,軍區又從別的地方調來了一批技工加入,因此水腰子兵工廠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
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劉富貴不僅是副廠長,而且還是會造槍的高級技工,軍區的副總指揮和左參謀長都非常重視。
由于人員混雜,已經過敵工科的仔細甄別,但難免還可能混進敵人的特工。
這也是為什么軍區會讓武工隊留下來保護劉富貴的一個重要原因。
還有就是李飛在陳莊所引導的地道戰和地雷戰,影響整個華北平原,軍區的副總指揮琢磨著這樣人才應該得到重用。
只不過暫時沒有合適的職位,所以先讓他留在了水腰子兵工廠,武工隊暫時也由軍部的特務團指揮。
這些事情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因此武工隊在兵工廠成了獨特的存在。
他們除了協助特務團守衛兵工廠外,還進行巡邏和執勤。
主要的任務是保護劉副廠長的安全以及看護兩臺新設備。
李飛知道造槍和造子彈的設備非常重要,把武工隊分成幾波人,日夜進行輪流看守。
劉富貴沒有讓軍區的首長們失望,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由人工轉為設備生產,制造出了第一桿槍。
之所以能夠這么快,是因為之前他就以手工的方式打造出了樣槍。
現在只需要修改某些制造的步驟,改用機器生產就可以了。
第一桿槍的成功制造,意味著我軍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制式武器。
當劉富貴拿著槍去軍區匯報的時候,受到副總指揮、左副參謀長等首長的肯定和贊揚。
左副參謀長不由得贊嘆道:“這桿槍的體積小,外觀漂亮,是一桿難得的好槍!”
副總指揮來了興致,拿著槍親自到試驗場,裝上一顆子彈,射擊了一發。
準確命中一百米的靶心后,高興地說道:“用這桿槍的準星很好瞄準,當之無愧是天下第一準星!”
趁著首長們高興,兵工部的部長繼續介紹:“各位首長,除此之外,這桿槍最突出的是槍上可自動展開又能固定的三棱刺刀。
它的凹進樣式使中刀者血液外流,刺殺后也容易拔出,經過淬火后增加了強硬度,不用時反貼在槍管上,肉搏時按動鍵鈕一甩就可迅速自行固定,這樣對白刃戰的勝利至關重要。
而在行軍時,也不會有明顯的刃面反光,更有利于隱蔽。”
驗槍的各位首長紛紛點頭,表示對此槍的肯定。
由此,軍區批準在水腰子兵工廠進行量產。
正好驗槍的日子為8月1日,軍工部便把此槍正式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
量產后,該槍迅速成為抗日根據地制造量最大、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好的制式步槍。
近水樓臺先得月,李飛的武工隊是最早進行裝備的部隊之一。
除了十支沖鋒槍、擲彈筒、輕重機槍舍不得更換外,其余的三八大蓋全部換成了馬步槍。
劉富貴看著武工隊的隊員們,看著他們身上背著的是自己親手制造出來的槍支,感到非常的自豪。
他高興地說道:“同志們,感謝你們這段時間的日夜守護,才能讓這桿槍順利的制造出來!”
在生產和制造槍支的過程中,有一個混進兵工廠的特務想要搞破壞,被武工隊及時發現并抓捕。
現在這個人已經移交給了敵工科處理。
李飛拿著一桿馬步槍,仔細地觀察。
該槍的口徑為7.92毫米,槍桿非常短小,長度為570毫米,槍重3.36千克,膛線有4條。
按住槍管前面的按鍵,用力一甩,刺刀咔的一下就從折疊的槍身上甩出。
這樣一來,如果要進行白刃戰,就能在沖鋒時快速的甩出刺刀。
“果然是一桿好槍!”
李飛由衷地贊嘆。
劉富貴說道:“我看見了你們裝備的沖鋒槍,我保證盡快制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第一顆子彈!”
這是一個兵工老前輩的真切愿望。
李飛尊敬地喊道:“敬禮!”
這是一些不為人知的英雄!
和戰場上那些被人熟知的英雄一樣,他們在后方同樣貢獻著屬于自己的力量。
李飛認為,這些制造槍械的兵工們,他們的貢獻同樣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