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擊鼓鳴冤
- 執掌大明:從解元開始
- 彩照斜陽
- 2132字
- 2024-01-01 23:56:19
“此人有秦檜之才!”
聞言,馬祥寧仿佛瞬間感到一股寒氣自足下直逼天靈。
“完了......”
馬祥寧心頭浮現出這個念頭,他呆站在那里,登時有點萬念俱灰。但恰在此時,一股裹挾著雪花的凜冽北風迎面撲來,令他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顫。
這寒風令他瞬間清醒了一些,他‘撲通’一聲又跪在了原地,頓首高呼道:
“老先生明鑒!那樓明借住在晚生家中時就時常對朝廷頗有怨言,還經常長吁短嘆說朝有奸佞,言語之中有時更是污及今上。所以晚生得到這張手稿后才認為這是首反詩,非晚生有意構陷!請老先生明察!”
“跪什么?不是叫你起來回話嗎?”王以祿收斂起笑意,淡淡地道:“秦檜可是一朝宰輔,本官這是在夸你有宰輔之才呢?!?
這話多少有點陰陽怪氣,一省巡撫說出這樣的話,馬祥寧哪里敢起來,此時他的心里更是一團亂麻,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但他明白箭已射出,便再也無法回頭了,他只得猛地磕了幾個頭,高聲呼道:“晚生所言句句屬實!若有半句虛言,晚生甘受一切懲罰!”
“若只是因為這首詩便斷定樓明與那些刁民有染未免太過牽強了,光這個可說不上算什么罪證,”
王以祿立于馬上,居高臨下地俯視了跪在那兒的馬祥寧一眼,隨手將那張稿紙遞給了身邊的親兵隊長,繼續道:“若僅僅是因為這樣一首‘反詩’,那這案子可沒必要讓巡撫衙門來審。”
“先交給臬司衙門來查查吧,”王以祿一揮手,道:“把他帶上,讓臬司衙門以此為線索來查一查那個樓明,若真查出那個樓明與那些刁民有染,那時本官再親自審一審這個案子。”
放眼整個西安府,誰不知道按察使羅源的為人?——大事小事從來不自己拿主意,悉向上請示后才做決定。
王以祿把這個案子轉交給按察使司,這也算是一種態度。馬祥寧聞言頓時全身上下癱軟了下來,凜凜寒月,但此時他的身上居然是汗涔涔的。
有個騎兵策馬上前,伸手將馬祥寧一撈,將他撈在馬上。
“走!”王以祿喝了一聲,夾了夾馬腹。
為首的騎兵打了個手勢,所有士兵一齊抽了下馬鞭,整齊的蹄聲和步聲,整支隊伍繼續朝巡撫衙門的方向疾馳而去。
王以祿一行到府衙大街的隔街上就停住了——以幾位著緋色官袍的官員為首,一大群官吏正冒著風雪站在那里。
為首的正是左布政使張元洲、右布政使朱邦慶以及按察使羅源。
王以祿翻身下馬,順手將馬鞭丟給身后的親兵,然后大步流星地朝張元洲等人走去。
張元洲率領眾官吏遠遠地迎了上來,當即就要見禮。
王以祿一擺手道:“都什么時候了?別管這些繁文縟節了?!?
說著,他大踏步地朝著府衙大街上走去。眾官吏連忙跟在后面。
走到府衙大街的街口,王以祿猛地怔住了。
人群!白茫茫的跪成了一片的人群!
似是跪在原地很久了,所有人身上都覆蓋著一層積雪。
此時的府衙大街上已滿是挎刀的兵,但所有的兵都站在原地抬頭微微看著天空,仿佛對眼前的慘劇不忍卒暏。
王以祿也沒想到那報信的衙役口中的‘刁民’居然是這樣一群饑民,他猛退了幾步,轉過身來,壓抑著怒氣,盯著張元洲等人冷冷地道:
“怎么回事?怎么一夜之間多了這么多饑民?之前布政使衙門不是派人探查過嗎?百姓余糧至少可以維持到十月底!可現在才九月底!”
左布政使張元洲正欲回話,卻見右布政使朱邦慶開口道:“管他刁民還是饑民,現在居然膽敢包圍巡撫衙門,那么現在便就都是反民!要我說,該抓的抓,抓的人多了,這群反民自然就散了?,F在就讓他們這樣跪著,遲早生出亂子!到時候出了事就是捅了天的大事,誰都擔待不起!”
“朱大人!”王以祿開口喝道:“本官現在問的是怎么回事!不是怎么處理!”
朱邦慶是靠抱嚴世蕃的大腿走到今天這步的,其也是嚴黨的人,和王以祿算是一條船上的,所以他和王以祿說話態度一向比較隨意。
此時見王以祿突然對他擺起了官威,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隨后搖搖頭,聳了聳肩,悻悻地不再說話了。
“老先生,”卻是左布政使張元洲接言了,“卻是下官們考慮不周了,這些饑民多是些佃戶、長工。今年寒月一起,底下的那些士紳大戶們個個心里跟明鏡似的,從上個月就開始暗中囤蓄糧食,就等著饑荒一起就能大賺一筆?!?
“今年沒有收成,但佃戶的租糧還得交,于是只能把夏收余糧交了出去。至于那些長工,往年雇他們干活發的都是糧食,今年也改發現錢了。所以這些人哪里還有余糧?”
“本來之前他們還能買到一些糧食,但正好之前巡撫衙門發了一紙公文禁止民間私自進行糧食買賣,這本來是為了禁止士紳們蓄糧,但沒成想卻被反過來被這些士紳利用了,現在這些饑民都以為是巡撫衙門不讓買賣糧食才導致的饑荒,所以都來巡撫衙門請命來了?!?
聞言,王以祿也一下子怔住了,他在宦海浮沉也有幾十年了,也做過一任知縣,但卻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他本想把這個災賑好,但沒想到最后竟適得其反,他算是低估了那些士紳的狡詐程度!王以祿心里嘆了一聲,但表面上依舊是古井無波的樣子。
“咚咚咚......”
正當王以祿緊鎖眉頭陷入沉思之際,巡撫衙門的方向突然傳來一陣接一陣激昂的鼓聲——眾官吏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意識到了是有人正在敲巡撫衙門前的登聞鼓,也就是民間常說的“鳴冤鼓”!
有人在擊鼓鳴冤!
《大明律》中載有明文:“若迎車駕、及擊登聞鼓申訴。而不實者、杖一百。事重者、從重論。得實者、免罪。”
凡有擊鼓鳴冤者,按規矩必須立刻開堂問審!
所有人的目光先是越過跪滿了人群的大街,向著巡撫衙門轅門望去,但遠遠地又下著雪,自然是什么都看不清。
于是眾人的目光又都集中到了王以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