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8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

在湘西,平時再冷清的村莊,到了春節期間,都還是比較熱鬧的。引導人潮回流的原因,無非兩點:一是看活人,走親訪友聯絡感情;二是祭死人,墳頭送亮不忘先祖。

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湘西月老寨來說,自然也不例外,雖然平時沒有三個半人,但一到春節,在外地求學的,遠走他鄉討生活的,定居在周邊縣市的,那幾天都會回來打個轉,祭下先祖,看看親人。

那段時間,各家各戶算下來,男女老少加起來,也還是有百把多人的。

提到月老寨里命最好的人,這里的人們都會說:“以后講不準,但目前來說,肯定是楊有福楊老爺子了,他說排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村民們之所以這樣說,還是有充足依據的。

首先,他是月老寨這個小地方出的第一個教書先生,在他之前,據說月老寨連個秀才都沒出過。

其次,他一生養育五個子女,有當工人的,有當農民的,有做生意的,有當老師的,有留在部隊里的,村里人笑稱:“工農商學兵”被他一家占完了。這些子女雖然職業不同,但都還算比較孝順,自從老娘去世后,他們會時不時把老爺子接出去玩一段時間,或者幾個子女經常輪流回來住兩天,陪陪老爺子。

再次,他活的年齡,也創了這個村寨的歷史記錄,他之前,最高記錄保持者,是98歲,他卻是99歲才去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生命倒計時那幾天臥床外,其他日子,基本都是耳聰明目,活蹦亂跳,很少受到病疼的折磨。

最后,他去世的時間,更是令人拍案叫絕,他是2023年正月初二凌晨去世的,這個時間段,意味著什么呢?按農村老班子人的講法,他完美地避過了“死在臘月三十晚上”或“死在大年初一”這些罵人咒人的話。初二去世初五埋,這段時間,剛好是全村老少都在家休閑的日子,那幾天辦紅白喜事,根本不缺勞力和鬧熱氣氛。

99歲去世,最大的兒子已經快80歲了,最小的兒子,也是退休幾年的小老頭子了。輩份上,已經從兒子輩、孫子輩,發展到重孫輩,甚至玄孫輩了,九九為功,功德圓滿,算得上真正的“喜喪”了。

三天的葬禮,除了遠遠近近的親戚朋友來吊唁外,月老寨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基本都傾巢出動了,一是為這個德高望重的老爺子送行,二是平時各忙各的,一年到頭,全寨人很難聚齊,剛好趁著這次機會,大家一起近距離聊聊天,擺擺龍門陣。

畢竟是葬禮,大家聊著聊著。就聊到了男女老少都感興趣的話題——鬼。

圍繞這一話題,只要思維稍微發散下,便可有一大堆的內容可聊,如:這世上到底有沒有鬼?假如有鬼的話,鬼是不是也會死?鬼死后又會變成什么?葬禮上的習俗和規矩,是不是必須得遵守?不遵守又會怎么樣?還有就是,都說科學的盡頭是玄學,真是這么回事嗎......這些都是絕大多數人平時想知道,卻一直很難有現成答案的問題。

于是,有人靈機一動:既然是喜喪,就應該將氣氛搞得熱鬧一點,喜慶一點。大家又都喜歡探討神秘話題,那么,可不可將這兩者結合起來,開一個當下流行的院壩會議呢?將那些見多識廣、有知識有常識、對農村民俗和殯葬文化有研究的人,都請到中間來當嘉賓,如知識分子、退休人員、農村鄉賢、大學生、及道士先生等,用他們的觀點和見識,來解答村民們、孩子們及年輕人提出的各種各樣問題。這樣一來,不但可以緩解葬禮沉重氣氛的壓抑,還可以滿足大家關于對神秘文化的好奇心,何樂而不為呢?

此建議一經提出,不少人紛紛贊成,看到村民們愿意以這種方式陪伴老爺子守夜,孝子們也樂見其成。

村子里人雖然比較少,但“工農商學兵”各類人才俱全,再加上前來吊唁的四鄰八鄉親朋好友,看到這種新穎方式,也都暫時放下了平時打麻將打牌的娛樂方式,興致勃勃地加入到這場有趣的話題討論當中來,隊伍一下子就擴充到兩三百人了。

活動一經定調,喜歡熱鬧的村民們便各就各位,紛紛行動,拖板凳、擺零食、沏茶水,忙得不亦樂乎。

外圍圈坐滿后,幾個活躍份子,便按照活動對嘉賓的要求,將符合要求的人員,一個個點將式推上主場位置,一陣拉扯謙讓后,活動便正式開始。

大家都坐定后,寨子中一個出了名的“嚼勁客”拿起話筒開了頭炮:“我了解有福老爺子的性格,他是一個非常隨和的老人,也是一個很愛湊熱鬧的人,他若知道我們在以這種方式紀念他,他一定會高興得不得了!”

“好了,閑話少說,下面,我的問題是:這世上到底有沒有鬼?如果有的話,人會去世,鬼是不是有朝一日也會去世?鬼去世后又會變成人還是其他什么東東......”

這個問題該如何回答啊,好像怎么回答都是坑,嘉賓們不禁面面相覷。

一陣短暫的沉默后,就在大家都笑話嘉賓們答不上來時,作為一個有著二三十年道士生漄的我,作為一個被人叫了半輩子“喜樂神”的我,知道自己該出場了,便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道:“這世上當然有鬼,而且連鬼的后面幾種形態,前人早就全部告訴了我們,只是你們不看書學習而已!”

我停了停,繼續說道:“《幽冥錄》上面早就有記載,人死為鬼,鬼死為聻,聻死為希,希死為夷,夷死為微,微死無形。不信你們去網上查......”

有較真者當即拿出手機一查,雖不一定是事實,但還真有這么一句話。

問者問得絕,答者答得妙,迎來大家一陣掌聲和喝彩聲。

看見沒難住嘉賓們,有村民站起來,拿起話筒繼續提問:“在農村,人去世后,整個葬禮過程中,有很多規矩和禁忌,這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究竟要不要遵守?”

大家正在思索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時,寨上“二狗子”是縣里職校的老師,他看了看左右,見沒人回答,便站起來自告奮勇地答道:“嘿嘿,我就是教民俗的,我來說說我個人觀點吧,其實,葬禮也是一種禮儀,和生活中的禮儀是一樣的。在生活禮儀中,與人交流時,明知隨時吐痰、蹺二郎腿、抖腿、挖鼻、剔牙、斜眼等等小動作,都是一些社交禁忌,勸你不要做,你老幾卻偏偏硬要做,還振振有詞地反駁:不要迷信,生活就要毫無禁忌、隨心所欲,你們覺得可笑不?”末了,又補充一句:“經過幾千年傳承沉淀的東西,肯定有它存留的價值,存在即合理。”

借生活中的一些常識禮儀,來比喻葬禮中的規矩,這一形象的類比,倒把提問者搞得有點不好意思起來。

看到這情形,旁邊的一個村民似乎找到了“二狗子”的漏洞,馬上站起來幫腔:“按你“二狗子”老師這樣說,那么,現在傳承的葬禮規矩和禁忌,都是一些精華,沒有糟粕,必須都要世世代代、原原本本、規規矩矩地傳承下去嗎?”

事實上,這世界上,很難有一種東西,是世世代代、原原本本、規規矩矩地傳承下去的,只能說此一時彼一時,就算教科書都做不到,不要說別的了。很明顯,這又是一個挖坑的問題。

聽到這里,怕那位民俗教師接不上來,旁邊的一個退休鎮干部趕忙開玩笑插話:“答問題的機會,怕被你們都搶去了,我也來搶答一題吧!哈哈......”

在一陣哄笑中,退休鎮干部“三桿子”慢條斯理地繼續說:“這世上,很少有完全一成不變的東西,我們的很多工作,要想持續向好的方向發展,必須堅持做好兩條,一是守正,二是創新。如果只有守正,肯定不行。在各種條條框框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始終生活在敬畏的壓力之下,工作是很難有所突破的。反之,如果只有創新,那更不行,無數經驗告訴我們,不借鑒古人和前人的經驗和智慧,不遵遁事物發展規律,完全憑自己腦袋發熱拍板,最后很可能不是創新,而是瞎搞。我們的葬禮規矩是這樣,現實中的其他事情,也是這樣,大家說對不對啊?”

“三桿子”畢竟是當過鎮干部的,講話考慮得比較周全,加上又會調動大家的參與熱情,還會舉一反三,又迎來一波掌聲和叫好聲。

第二局依舊沒有難住這些嘉賓們,圍觀群眾中,不免發出一些小聲議論聲:“誰能提幾個高難度的問題咯,不然的話,別人答得出來,我們卻提不出問題,以后別人會笑話的......”

“關于鬼神,我們的孔老二先生有句名言,叫做:敬鬼神而遠之。請問各位,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叫我們和鬼神離得遠遠的嗎?為什么要離得遠遠的,走近點難道不顯得更親切嗎?”大家循聲望去,說話者,是寨上有名的“杠精”老人“二瓦匠”,布滿風霜的臉上,永遠掛著似笑非笑的表情。

很顯然,這不是提問了,而是在考驗回答者的智慧,一時間,沒有人敢輕易接話。

見嘉賓們久不接話,圍觀的村民以為終于可以勝一局了,開始起哄起來:哈哈,這“杠精”的名號,不是徒有虛名,關鍵時候,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就是大家得意之時,我再次站起來清了清嗓子,開口道:“這本來是你們這些文化人玩的游戲,但大家都謙虛,不愿意輕易顯露自己的實力,為了不冷場,那我就說說我個人的觀點吧,在“二瓦匠”老先生和大家的面前顯丑了!說得不對,請大家多批評指正!”

我故意停了停,繼續說道:“沒記錯的話,孔老二的這句話應該出自于《論語》,原話應為: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不知記錯了沒?”

見無人回應,我繼續說道:“放到今天這樣的環境下,到底怎么解釋呢?個人的理解是,你可以相信鬼神,更可以尊重鬼神,但不能沉迷于鬼神,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因為人鬼各有各的運行方式和法則,鬼道遠而人道近,做好人道,才是我們的重點責任。不知“二瓦匠”老先生認不認同這種觀點?”

“二瓦匠”朝著我笑了笑,沒表態。

我繼續往下說:“何為人道呢?我個人理解的就是,人生一輩子,從小到大,從孩子到老年,會有數不清的“角色”要當,在不同場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是人道要做的事情,也是我們人生的責任。如果天天搞鬼道,每天生活在神神叨叨的生活中,時間久了,肯定就會出問題的。”

“換句話說,做人做到頂天立地,坦坦蕩蕩,上無愧于天,下無愧于地,中無愧于人,那么,鬼神都自然欽佩你。反之,假如盡做傷天害理之事,求神拜佛搞得再勤快,最終也是枉然,像這樣的事例,相信每個人能舉出一大把。”

“看大家的興致很高,那我今天就再延伸一點吧,活學活用,在現在這種場合,我們充當的角色各不相同,作為道士先生,作為被人叫了半輩子的喜樂神,作為聽過或經歷過無數鬼神傳說的手藝人,我們這幫人要做的是:盡力為逝者唱經念佛、助力逝者渡苦海”

“作為孝子賢孫,應該做的是:心懷感恩、叩頭作揖,好好送老人最后一程;作為燒香賓客,應該心懷虔誠,上香鞠躬,給逝者應有的尊重;作為幫忙親朋,應該各執其事,盡心盡力,把自己的本職逮到位,總之,我們大家的共同職責,就是讓逝者安息,讓生者安心,大家說是不是這么個道理啊?......”

我的話音剛落,靈堂內外、院壩場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定边县| 合阳县| 姚安县| 株洲市| 白水县| 普兰店市| 玛纳斯县| 黑山县| 偏关县| 灯塔市| 屏南县| 莱芜市| 曲水县| 商城县| 巢湖市| 东宁县| 应城市| 华安县| 隆化县| 东乡族自治县| 侯马市| 焉耆| 合水县| 小金县| 梁平县| 隆回县| 台湾省| 万盛区| 兴业县| 册亨县| 布拖县| 汉沽区| 久治县| 中西区| 清苑县| 庄浪县| 大石桥市| 台南市| 阳江市|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