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女婿摔盆引眾怒
- 神秘地域離奇事
- 尚明文
- 1895字
- 2023-12-22 13:56:29
彭老先生去世后,在熱鬧的葬禮上,因為摔盆事宜,兒子彭凡和女婿張峰的關系一下子鬧僵了,引來寨上人也議論紛紛。
怎么回事呢?
原來,彭老先生所在的彭家寨,一直在傳承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家中老人去世后,在出殯起靈時,要由逝者的長子或長孫摔喪盆,喪盆又叫老盆,是人死去后在靈前一直燒紙錢的瓦盆。喪盆摔得越碎越好,取其歲歲平安之意。但若是一下沒摔碎,切忌不能摔第二次,要由抬棺的人進行踩碎。
不知是瓦盆的質(zhì)量太好,還是孝子的力量太弱,出殯那天,按照老傳統(tǒng),兒子彭凡舉盆摔下,竟然沒摔碎,只摔缺一角,就在大家面面相覤時,不知是不懂規(guī)矩,還是有其它想法,正在前面打幡引路的女婿張峰,竟然快速跑過來,沒等眾人反應過來,便撿起沒摔碎的瓦盆,舉過頭頂,重新砸了下去......
按照老傳統(tǒng),分分鐘時間,這毛腳女婿張峰便連犯二戒:第一,女婿是沒有資格摔盆的,但他卻主動摔了;第二,這瓦盆是不能連摔兩次的,否則,兆頭不好,他偏偏也做了。
一時間,大家不覺議論紛紛起來,說什么的都有:
“這個卵兒太不懂哈數(shù)了,別人家有兒,你一個女婿,有什么資格摔盆?”
“真是個卵哈包,哪壺不開他偏偏提哪壺,手腳偏偏還快得很,這瓦盆哪能摔第二次???”
“他是真不懂還是故意搞的?若是真不懂,還情有可原,若是故意搞的,那他硬是想討家伙背啊!”
看著這一系列騷操作,彭凡對這個妹夫,也是窩了一肚子火,想當場發(fā)作,又擔心把場面搞得更亂,只能咬牙強忍著,鐵青著臉,憤怒的眼光,盯著張峰,差點噴出火來。
看到如此情形,張峰這邊,也是一股股火氣往上冒,心想:看見大舅哥沒摔碎瓦盆,本想跑過來救下場,沒想到會惹下這么大的麻煩,媽的,是些什么破規(guī)矩?嘴巴動了動,但終究沒說出聲。
看到這種尷尬場面,倒是一些老人們幫忙打起了圓場:“不知者不為罪!不知者百無禁忌!出殯吉時已到,送彭老先生出門吧,辛苦大家伙了,老先生會保佑大家都健康發(fā)財?shù)?.....”
老人們已打圓場,年輕人也不便繼續(xù)較真。
送葬途中,擔心張峰這個毛腳女婿再做出一些失格的事情,一個慈祥的長輩,主動靠近張峰,一邊知導張峰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一邊斷斷續(xù)續(xù)的講述著“摔喪盆”的來歷及注意事項,聽完后,張峰終于知道了為什么大家對他這個女婿這么不滿了。
原來,摔瓦盆的來歷,來源于陶業(yè)祖師爺“商圣”范蠡。
據(jù)說,范蠡燒制陶器發(fā)了財,每年的3月半和10月半時,他都要為窮人設棚施粥,此舉很受百姓敬重,跟他學做陶器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他又把制作陶器的方法教給了當?shù)匕傩铡?
但有錢人也有自己的煩惱,錢財、地位、名聲,范蠡一樣不缺,最大的遺憾卻是:膝下無子。
范蠡時常想:自己死后家業(yè)應該交給誰呢?一天,他把鄉(xiāng)鄰們都請來,取出頭一天做的老盆,讓大家?guī)兔ο胂朕k法。
一時間,大家七嘴八舌,紛紛建言獻策。
有的說:獻給皇上吧,作為皇宮中的寶物,會被人們世世代代的記住和珍藏的。
有的說:用紅緞子包起來吧,供在神龕上,想您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讓您的故事代代相傳......
這些建議,看起來都不錯,但范蠡卻搖搖頭,微笑著并不搭話。
這時,有一個年輕人說:人在物在,人去物去。到時候,我給您摔了吧!
沒想到,這個建議,竟被范蠡采納了。
他興高采烈地對著大家說:“等我百年歸壽后,就將這份家業(yè)交給這個年輕人了,大家都給作個證吧?!?
不久,范蠡去世后,在大家的見證下,那個年輕人作為孝子,風風光光地把范蠡送上了山,讓他入土為安。同時,作為孝子,自然也繼承了范蠡的家業(yè)和樂善好施的家訓。
為了紀念范蠡生前的恩德,自此以后,人們開始效仿他的傳缽方法,家中老人去世后,人們就買來瓦盆,讓死者的長子在棺材前,將瓦盆兒用力摔在地上。
清脆的響聲和四分五裂的碎片,其實都在暗示親友:人已經(jīng)去世了,再多的不舍和遺憾終將有一個結束的時候,而此時就是該說再見的時候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喪葬習俗,慢慢變成了中國孝道文化的一種傳承。
誰摔了“老盆”,誰就清收家業(yè)。所以,摔盆兒的潛臺詞,實際上就是:分家產(chǎn)。
這摔盆的資格,也是極有講究的:一個老人去世,只能摔一次,不得重復摔。
摔盆應由長子摔;長子不在,則長子長孫摔;無長子、長子長孫,則次子摔;若無次子以其它各子,長幼輪序、嫡庶倫序;若無子,則由同姓親族中血緣最近的堂侄摔……
斷斷續(xù)續(xù)地說完這些,村中老人看了看張峰,補充道:“你是一個不錯的小伙子,在城里打拼很有上進心,平時手腳也勤快,這些都是優(yōu)點?!?
“但是,遇到這些生離死別的大事時,特別是在我們這些對傳統(tǒng)文化比較看重的地方,最好先了解了解,打聽一些注意事項和禁忌,就不會出現(xiàn)今天這種情況了,大家對你這個姑爺,也就不會有這么大的意見了!”
“那是,那是,以前老聽別人說要入鄉(xiāng)隨俗,以為那是迂腐,不以為然,今天終于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