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陀北上
- 1978,我的文藝年代
- 莫閑莫清
- 2011字
- 2023-11-12 14:38:06
《BJ文學》雜志在當今算是很有地位的雜志,有地緣的原因,也有底蘊原因,他們的第一任主編是老舍。
李陀帶著手中的《十八歲出門遠行》,找到了雜志社主編。
“主編,我這里有一篇稿子,您看看?”
雜志社的發表的稿子都要審核好幾次。特別李陀帶來的這篇小說還是先鋒文學,從前的華夏就沒人寫過,李陀只能找到主編,請主編掌掌眼,然后盡力說服主編。
“好,我看看。嗯,字兒不錯。”
主編對袁易的手稿第一印象還是不錯的。
“柏油馬路起伏不止,馬路像是貼在海浪上。我走在這條山丘公路上,我像一條船。”
主編心里默讀小說的開頭,這篇稿子給他很特別的感覺。
讀完后,主編面色沉重,因為他發現,他好像讀不大懂,有些理解又不理解這篇文章,但是他可以斷定這是好東西!
其實讀不懂是正常的,先鋒小說,如果第一次接觸,都有這種觀感。但是作為文學雜志的主編,他是有水平的,他一眼就看出這篇稿子不一般。
“你這是從哪兒找著的大才?能不能把他請來細致地說說他是怎么想到寫這樣的小說的?”
李陀一聽這話,就知道稿子發表的事情妥了大半,他回道:
“主編,我跟這位大才說好了,只要我們把他的稿子發了,他就把自己的創作談交給我們發表。”
主編一聽,就知道這件事不簡單,打趣道:
“小李啊,這不會就是你寫的吧?里外里都在算計。”
能在他們雜志上發表文章,那可是很硬的履歷,李陀還想發兩篇,由不得主編不懷疑了。
“不,主編,我有一個朋友……”
見主編滿臉不相信的模樣,李陀又再次強調道:
“我是真的有一個朋友!他……”
接著,李陀把袁易簡單地向主編介紹一遍,介紹完后主編才點點頭道:
“好吧,信你。”
李陀連忙承熱打鐵問道:
“那主編你看,這稿子能發嗎?”
主編稍作思索,給出了肯定的答復:
“這篇稿子很新,要是前兩年,我也不敢發,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上面風氣變了,可以發,這個擔子我還擔得起。”
李陀聞言激動道:
“那就多謝主編了,您為華夏文學的未來貢獻不小!”
“嗯。”
主編的回應很平淡,一把年紀,對這些不是太看重了,況且能不能真為華夏文學未來做些什么,他也不知道。
舉著骨頭當火把罷了。
……
很快,《BJ文學》就發表了袁易的短篇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
一時間引起了京城文藝界震動。
不少專家站出來批判這篇短篇小說,他們的批判可不是文學上的,而是另一致命的方向上!
如果是文學批判,只要全當看不見是不會對袁易造成什么實質性傷害的,但是如果從那個致命方向上搞批判,那說不定得掉腦袋。
專家高呼:
“小說怎么能寫這些呢?小說一定要是擁護的,有意義的!”
“這篇小說有明顯的資本主義自由化傾向,必須追回已經發行的雜志,避免擴大影響!”
京城文藝界一下炸開了鍋,有些人恨不得馬上八百里加急把小說作者袁易押解進京。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
文化部王蒙像以往一樣拿起報紙雜志閱讀,他的視線一下就被《十八歲出門遠行》給吸住了,小說很短,四千多字而已。
但王蒙讀后有種很玄妙的感覺。他提筆寫了一篇文藝評論,第二天就發表在了《文藝報》上。
發表內容如下:
“‘我’漫無目的地在公路上走,無憂無慮,不為旅店操心,而且時時感到公路特別是公路上每一個高地的誘惑……十八歲出門遠行,青年人走向生活的單純、困惑、挫折、尷尬和隨遇而安。”
“……對這樣的作者和作品筆者是又理解又不理解,便寫了上述理解又不理解的話。
五十年代的青年作者有興趣和現在的青年作者對話。”
......
李陀這兩天不大好受,那些專家們帶來的壓力太大了,他時時都好像見到袁易被一槍崩掉的場面。
王蒙在文章里表達出了對《十八歲出門遠行》的贊揚意味,讓李陀抓住了救命稻草。
當部分專家有把致命的批判愈演愈烈的態勢時,李陀高舉王蒙的文章把他們壓了下去。
“袁易的這篇小說已經受到文化部的表揚,你們還要批判什么?你們還要否定什么?
你們想要批判和否定的到底是袁易,還是其他人?
你們想要批判否定的到底是《十八歲出門遠行》這篇小說,還是其他的東西?”
此言一出,專家們都偃旗息鼓了,李陀這話的味道已經很明顯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專家們明白這番話后面的威力,點到為止吧,王蒙點名贊揚的小說,還有《BJ文學》雜志保駕護航,那個致命的方向上是批判不了的。
很快,這篇小說往華夏全國范圍傳播。
與此同時,小城海鹽里的一個牙醫剛剛下班。
“媽的,人的口腔真是這世上最沒風景的地方。”
牙醫正在思考著該怎么換個輕松的工作,最好天天清閑不做事。
按原本的軌跡,姓余名華的這位牙醫應該要過幾年才成功在一些文學雜志期刊上發表幾篇小說,然后如愿調入清閑的文化館,走向作家的道路。
可是今天,他看到了一篇短篇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
“媽的,怎么寫的這么好。艸,這怎么不是我寫的。”
從此海鹽牙醫余華,提前走向他的文學道路。
……
《十八歲出門遠行》的影響開始越來越大,甚至進入了高考出題組的視線。
“要不把這篇小說加進考題?”
“不妥,他們都沒上幾天學。太難了,他們看不懂。”
“就是要讓他們看不懂!”
“你有王蒙發文章支持嗎?”
“……”
“你有文藝同仁支持嗎?”
“……”
“要什么沒什么,不要亂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