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盧新華:“我成替身了?”
書名: 1978,我的文藝年代作者名: 莫閑莫清本章字數: 2175字更新時間: 2023-11-14 17:29:44
袁易關于《十八歲出門遠行》的創作談,分別在貴陽和BJ發表。
兩份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學期刊幾乎同時發表了袁易的作品,震驚了全國!
袁易才十七歲啊!
毫不夸張地說,憑借這一篇短篇,袁易會成為八十年代作家心中揮之難忘的人。
怎么會有人那么秀?
是不是覺得夸張,認為《BJ文學》和《山花》都只是地方雜志,主要在地方上發行,不可能帶來這么大影響力。
其實不然,兩大雜志,尤其是《BJ文學》在全國其他地區都是有一定發行量的。
而且,在兩大雜志首發過后,其他報刊還能轉載?。?
轉載的時候,其他地方像某某日報、某某晚報、某某文藝報這樣的報紙又會再去找人寫文藝評論。
到了這一步,只要袁易臉皮夠厚,《十八歲出門遠行》足以成為袁易的養老保險。
君不見六老師靈堂賣片乎?
而袁易在全國文藝界的大出風頭也讓不少人蠢蠢欲動,不過他們就沒那么好運了。
……
某報社門口,有一個手拿稿紙的青年被門口的保安攔下。
那人不甘心被保安攔下,說怒吼道:
“我要見你們領導!我的作品一定能讓報社在全國露臉!”
保安不屑地看了他一眼,問道:
“你有證件嗎?把工作證拿出來,沒有不讓進?!?
那人悲痛地看著保安說道:
“你知不知道你在扼殺華夏文學的未來!”
保安很無語地說:
“小朋友,你是不是想學袁易?告訴你,我這兒一天來十個,有八個都是想學袁易的,結果寫出來的東西狗屁不通。
我們領導已經被你這樣的消磨掉耐心了,沒工作證不給進。”
那人憤慨地說道:
“我沒有工作證,但是我有這個!”
說著,這個青年甩出自己的學生證。
看看校徽,還是復旦大學的高材生。
見保安沒有絲毫動容,青年大聲叫嚷道:
“我是復旦大學中文系的,憑這個能不能讓我進!”
保安兩手一攤道:
“沒有工作證不給進。同學別學別人年少成名了,你回去吧。
別在這兒鬧了,你也不想自己因為鬧事而被學校開除吧?”
青年聞言只好無奈轉身離開。
風吹動青年的手稿,經由光線反射,保安看到了青年手稿文章的標題。
“傷痕,一聽就是個不怎么樣的文章。
宰相門前七品官,我老趙在報社當保安,多少也是有點文化水平的,這樣的稿子一看就不行。”
青年名叫盧新華,如果沒有保安阻攔,他的《傷痕》有極大的可能發表。
在原時空,《傷痕》的發表直接引發“傷痕文學”的思潮。
傷痕文學,名字就是從盧新華這兒來的,說一句傷痕文學鼻祖不過分。
......
“傷痕文學,值得考慮?!?
在袁易埋汰的小屋里,袁易開始思考起要不要搶先發表傷痕文學。
“雖然這個文學題材很火,在這個年代是有需求的。但是也有致命的問題,提那十年太多了,很危險?!?
在得知自己差點就會被八百里加急押解京師或者就地正法后,袁易接下來的文學創作不得不小心。
適當地唱唱贊歌,這沒什么丟人的。
況且很多東西本來就值得歌頌。
袁易他可沒有那種偏見,認為文學就是要把黑暗的東西暴露出來。
托爾斯泰都覺得人性中有真善美值得歌頌,晚年寫懺悔錄的時候,承認自己是為了追求名利才去寫那么多丑惡而忽略美好。
“我想想,傷痕文學實在是不能忽略啊,時代對這個文學題材是有需求的!”
要是沒需求,盧新華那不算出色的文筆,怎么可能引發那么大的時代共鳴?
當然說他不出色也是相對而言,他的文字水平在這個年代是絕對有發表見刊的水平的。
好歹人家是復旦大學中文系出身。
袁易在埋汰的小屋里來回踱步,思考著該如何下筆。
來回踱步間,袁易抬頭看到了馬圣人的照片,雖然看起來有些破舊,但是此刻在袁易的內心,馬圣人在熠熠生輝。
突然間,袁易就想到了兩全之策,在內心高呼道:
“感謝偉大的馬圣人!事情完全可以辯證看待嘛!”
袁易想到了一部很好的世界文學名著,而且是這個世界陰差陽錯沒有出現的名著。
“而且,我可以把這部名作營銷成《十八歲出門遠行》的前傳,做成一個系列!
號稱讀懂它,就是在讀懂《十八歲出門遠行》!”
這樣干下來,或許后世營銷號百家號都要管袁易叫聲祖師爺?
“傷痕文學的傷痕不一定非要是埋怨和愁苦仇恨,也完全可以是正面的療傷療愈嘛!
好,決定了,就這么干!”
袁易開始打著煤油燈在夜里寫作,準備先聲奪人,獲得傷痕文學的解釋權,搶注傷痕文學。
袁易打算先寫出個萬把字的樣稿,然后再去找陳書友敲定接下來的合作。
袁易相信,《山花》是愿意做走在華夏文學最前列作家的知心大姐,配合袁易的計劃的。
自袁易開始,傷痕文學就要變了!
當然,盧新華他們那套原本的傷痕文學也不可能就這么銷聲匿跡,時代對他們那套也是有需求共鳴的。
只不過,他們要被袁易先發制人了。
只能被迫當替身,當反面教材了。
只等袁易寫完稿,敲定最終計劃,再待發表見刊。
從此以后,傷痕文學姓“袁”了!
用馬圣人辯證的觀點看問題,傷痕文學即將一分為二。
原本來傷痕文學很可能會被打成傷痕文學極端派或稱極端傷痕文學,也可以稱“盧派”。
華夏先鋒文學開創者的位置已經入手,下一步是傷痕文學。
不過,縱然未來再美好,現在的袁易還是少不了苦頭吃,得先書寫,才能有美好未來。
袁易在桌前悲哀地嘆息道:
“寫吧寫吧,這格子可真難爬?!?
在電腦出現并開始普及前,華夏的作家都是手寫稿,手稿紙一般都是格子紙。
所以這個年代的作家碼字就是在一格接一格地爬格子。
當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會這樣干,有些會用潦草的字跡書寫,一字占數行數格的情況常有發生。
這年頭的編輯也沒以后好當,一百個作家就有一百種字體,認字是一種本事。
袁易這種一手清晰漂亮的小楷,對編輯們來說是當之無愧的福音。
袁易覺得自己的稿子發表那么快,那么有效率,除了質量能打,與他那一手好字也是有分不開的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