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武夷山居錄
  • 舒放
  • 1593字
  • 2023-11-20 20:53:24

武夷三圣

1999年,武夷山因為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World Heritage-Mixed Property)。

在武夷山云窩景區中有一方神奇的萬年石,這塊石頭通體由綠色覆蓋,仔細觀察會發現石頭上的植被從下到上依次是地衣、苔蘚、草本和木本,它將大自然的生態系統從原始最低等向高等植物群落演化交替的整個過程完整地保存和呈現出來,不愧是生物進化更迭的教科書和活化石。

地衣植物群落是地球上誕生于6億年前古生代的最古老植物之一。地衣能夠感知生存環境的優劣,一旦周邊生態環境惡化就會迅速消失,因此被稱為“環境質量監測生物”。同時,地衣還能分解巖石形成原始土壤。經歷了萬年的轉化過程,當地衣將巖石變成土壤的時候,就出現了苔蘚。苔蘚是4億年前寒武紀中期生物,苔蘚的生長積累了更多的腐殖質使土壤增厚,進而出現了距今4億年前泥盆紀后期的蕨類植物,并且衍生出不同的種類。武夷山擁有蕨類植物280種,占全國分布的10%,以“武夷”命名的獨特品種就多達6種。隨著土壤微生物增多,到距今1.6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一些耐旱的草本植物大量出現,它們對周邊生態環境改造的強大作用,為木本植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進而出現了灌木、喬木和森林。武夷山是動物和植物的王國,閑居下來,可以觀察到很多奇觀。

舞動的雙蛇

做客的樹蛙

在武夷山角亭村的黃梁山考古發掘出的文物將武夷山上古文化追溯到了距今三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武夷山的民間信仰是寺廟供扣冰辟支古佛,道觀供三皇元君,茶農供楊太白。在大王峰對面的武夷山茶博園內供奉著“武夷三圣”:神農、彭祖、武夷君。茶是武夷山永恒的主題,對武夷山的理解需要從遠古的記憶開始。

神農在民間傳說中被尊為茶祖。唐代陸羽《茶經》中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神農本草經》中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今人服藥不飲茶,恐解藥也。”

武夷三圣

彭祖為武夷山開山鼻祖。武夷山原名荊南山,武夷山市《平川彭氏家譜》中記載,彭祖“因慕閩地不死國,遂掛冠辟谷,隱于荊南山,生二子,長日武,次日夷,兄弟開辟荊南山,相傳五十余鄉,子孫世居焉,故俗呼荊南山為武夷山。”武夷山因彭祖帶彭武、彭夷二子開山有功而更名。

彭祖還在“閩地不死國”的人間仙境武夷山開創養生術、烹調術和房中術之養生先河,被奉為中華民族養生鼻祖。在天游峰峰頂天游閣內供奉有彭祖和二子座像,神像柱邊有對聯:“隱水凄山修精養性乃長生不老極功,餐霞服氣吐故納新為益壽延年要旨。”

天游閣彭祖像

彭祖宅基舊址

彭祖父子三人的群雕“武夷魂”作為武夷山的城市標志,弘揚先輩拓荒精神,勉勵后人創業鴻志。

幔亭峰下武夷山莊內有彭祖宅基舊址,初曰云龍道院,又曰一水草廬。

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是羽流棲息之地。據《武夷山志》記載:“昔有神仙降臨山中,自稱武夷君。受上帝命統錄群仙,授館于此。”武夷君為荒蠻時代居住在武夷山中的部落首領,據考為越國始祖無余。漢武帝在朝廷的郊祀盛典中,將武夷君封為十大神仙之第五位,道教奉其為地仙。武夷君作為武夷山一方山水的最高神靈,一直植根于當地民眾的信仰崇拜中。在崇陽溪畔南源嶺村偏僻一隅的雙延廟中供奉著“武夷境主”武夷君,小廟雖簡陋,但周圍的參天古樹、廟前的清嘉慶石碑和“雙延廟”門匾,以及武夷君坐像上方的“武夷境主殿”木匾,都在默默展示著古廟的年輪。

武夷君坐像

傳說在公元前245年中秋,武夷君等十三仙在大王峰北側半山設彩屋幔亭數百間,置酒肴會鄉人于“幔亭招宴”,行酒進食,歌舞助興,仙凡同樂。酒過三巡,歌師彭令昭唱《人間可哀之曲》:“天上人間兮會合疏稀。日落西山兮夕鳥歸飛。百年一餉兮志與愿違。天宮咫尺兮恨不相隨。”

歷代朝廷對武夷君屢祀不輟,《史記·封禪書》中記載漢武帝時“祭祀武夷君,用干魚”,干和乾的繁體字相同,乾為天,為君,為父。傳說大王峰下的漢祀壇是漢武帝遣使者祭祀武夷君之遺址。

遠古記憶,撲朔迷離,武夷三圣,人文初祖。

幔亭招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手房| 元江| 东光县| 麦盖提县| 慈溪市| 呼和浩特市| 象州县| 团风县| 敦化市| 额尔古纳市| 西林县| 西峡县| 泰和县| 五常市| 田阳县| 长春市| 申扎县| 慈利县| 南京市| 军事| 太原市| 十堰市| 陈巴尔虎旗| 陇川县| 涞源县| 邢台市| 林口县| 鲁甸县| 聊城市| 五华县| 沾益县| 三台县| 天气| 灵武市| 玉树县| 海淀区| 岢岚县| 普兰店市| 宁陵县| 霍山县| 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