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二次東京保衛戰(二)
- 靖康沉思錄
- 作家rTT0sc
- 1403字
- 2025-06-10 08:52:58
都城被圍,援兵不至,內憂外困,此時正是大臣們體現擔當的時候。
但那些平時高談闊論享受著優厚待遇的高官們面面相覷沉默不語。
趙桓很是憤怒,要求限日提出退敵策略。
此時,兵部尚書孫傅站了出來。
他提出用道家的法術來擊敗金兵。
這是一個在事后被證明是十分荒謬的建議,但趙桓居然很認可。
有人說,趙桓腦子進水了嗎?別的大臣不會反駁嗎?關鍵時刻那些諫臣在哪里?
荒唐在適合的土壤里就是正確。
道教,在趙桓父親趙佶時期已經上升為國教。大批的大臣因為拍馬屁興建道觀而得到提拔晉升,蘇州的朱勔就興建了許多神霄殿而得到趙佶的賞賜。
趙佶退居二線后所稱的名號還是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宋史》:“庚申,詔內禪,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帝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于龍德宮”)。
因此,在當時尊崇道教是一種政治上的正確性體現。
孫傅的建議是十分荒謬,但因為牽涉到了道教,誰也不敢說什么,沉默是最好的應對。
孫傅因此獲得提拔晉升,任中書右丞,同知樞密院,進入了中央核心決策圈(《宋史》:“十一月,拜尚書右丞,俄改同知樞密院”)。
人生能有幾回搏,搏對了單車變摩托,別墅靠大海。
有這樣想法的還有一個底層的士兵,名字叫郭京。
千年難遇的機遇砸到了他的頭上。
北宋仁宗時期有個大臣叫丘浚,這個人據說對《易經》十分有研究,能通術數。他寫的《感事詩》里面提到了一個名字——郭京。孫傅剛好十分推崇丘浚,恰巧在研讀《感事詩》(《宋史》:“讀丘浚《感事詩》,有‘郭京楊適劉無忌’之語,于市人中訪得無忌,龍衛兵中得京”)。
郭京就這樣在軍中被找了出來。
這時的官場生態又發生奇效了:孫傅的同僚一看主要領導如此重視郭京,都想著法貼上去說好話。
像不像這樣的場景:某地方的主要領導十分欣賞某位官吏,經常有得沒得表揚。班子的其他人員一看,也順坡下驢拼命表揚,于是形成了這樣一種輿論:這位官吏是非常優秀的人才,能干會會干事干成事。
郭京被描述成有著超強的法術,不用真正打仗就可以生擒金軍主帥(《宋史》:“好事者言京能施六甲法,可以生擒金二帥,而掃蕩無馀,其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
有人講,史書上講的是“好事者”,不是孫傅的同僚或者班子成員。這里史書用的是春秋筆法,有些事情在官方的史書上是不能講得很透徹的,要從表象看實質。
其實理解也簡單,孫傅的官職是兵部尚書,相當于現在的國防部長,部級領導,到了這種級別的官員一般的“好事者”有機會跟他說話嗎?就算能說上話,孫傅能輕易相信嗎?而且還是法術能打敗金軍這樣荒謬的事情。
所以,這個“好事者”一定是孫傅的至親或者信任的班子同僚。
于是,孫傅向朝廷推薦,趙桓深信不疑,給郭京升官加爵,委以抗金重任(《宋史》:“朝廷深信不疑,命以官,賜金帛數萬,使自募兵”)。
中國歷史上最為奇葩的戰役即將開始,北宋要用法術來抵抗金軍的侵略。
郭京依靠著皇權的加持,在東京城緊急募兵。募兵的標準只有一個,生辰八字要符合六甲。
六甲是什么?
在道教中,甲代表陽,丁代表陰,分別代表十二天干地支。六甲分別代表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個男神;六丁分別代表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六個女神。這些神仙能行風雷,制鬼神。有特殊技能的道士能通過做法來呼喚六甲六丁神仙過來幫忙。
郭京就是那個傳說有特殊技能的道士。
于是,七千七百七十七人的六甲大軍很快就招募完成,其中許多人都是市井無賴(《宋史》:“無問技藝能否,但擇年命合六甲者,所得皆市井浮惰,旬日而足”)。
一場史上最奇幻的戰斗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