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二次太原保衛戰(四)
- 靖康沉思錄
- 作家rTT0sc
- 2136字
- 2025-05-31 16:52:22
太原,當時不僅僅是北宋北方版圖上的一個重鎮,還已經上升為宋金兩國的政治標識。
誰取得太原,標志著誰就在宋金的政治角力中占據了優勢。
但種師中、姚古的失敗,讓救援太原成為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連大名鼎鼎的西軍都敗得一塌糊涂,其余的部隊誰敢與金軍交鋒?
北宋軍隊患上了“恐金癥”。
誰來接救援太原總指揮這個燙手山芋呢?
趙桓選擇的是李綱(畢沅《續資治通鑒》:“以知樞密院事李綱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援太原”)。
這主要還是耿南仲推舉的。
耿南仲不是為國舉才,而是討厭李綱,要把李綱排擠出京城,排擠出中央核心決策圈(畢沅《續資治通鑒》:“綱獨以為憂,上備邊御敵八策,不見聽用,每有議,復為耿南仲等所沮”)。
這個叫名褒實貶。
國難當頭,耿南仲等人的權術玩得還是溜。
李綱看到京城的軍隊隸屬于三個不同的衙門,多年不曾嚴格訓練,士兵驕惰,戰斗力不行。將領都是臨時派遣的,平時與士兵不熟悉,真正發生戰斗時難以形成很強的凝聚力。因此建議樞密院派遣使臣,“分四壁教閱,因勒成步伍,以備緩急”。這本來是好事,但殿帥王宗楚等卻認為不符合祖制,表示反對。
最后趙桓“詔罷之”。
李綱很沮喪,感覺想要做點事情怎么這么難(李綱《靖康傳信錄》:“又建議以謂在京步軍十余萬,隸于三衙,近年不復教閱,士卒驕惰。緩急用之,旋差將佐統領,兵將不相識,難以責成功。乞自樞密院選差大小使臣,分四壁教閱,因勒成步伍,以備緩急。上初可之,已而殿帥王宗楚等以為侵紊,非祖宗制,詔罷之,余然后竊嘆事之難成也”)?
李綱覺得做事情難?為什么?
李綱考慮問題的角度是如何將事情做好,而欠缺周全的考慮,本質在于其不懂圓滑,不會團結。
比如士兵訓練這個事情,傻子都看出來是好事,趙桓會不知道?但他還是“詔罷之”。
為什么?
李綱在歷史上來看是忠臣名將,但在當時的歷史情景下,他也只是一個趙桓手下的臣子,王宗楚、耿南仲等人的同事。
李綱平時只知道埋頭干事,不考慮人際關系和人情往來,事情能辦得好的?
假設李綱剛獲提拔,王宗楚、耿南仲請李綱去聚餐祝賀,李綱不去。王宗楚、耿南仲心里怎么想?
李綱去了,和王宗楚、耿南仲熱絡了,那以后就是自己人,圈子里的人。
那李綱再提士兵訓練這事,王宗楚就不會反對。就算當時朝中有人反對,王宗楚、耿南仲還會幫忙說話。
王宗楚,那可是趙桓娘家人,在漢朝叫外戚。
耿南仲,陪著趙桓走過低谷的人,那是親信。
有了王宗楚、耿南仲等人的幫助,什么難事都能辦成。沒有王宗楚、耿南仲等人的幫助,最簡單的事情也辦不成。
再退一步講,李綱不去聚餐,那也應該在提交士兵訓練議案之前,找機會私下將議案給王宗楚、耿南仲等人看看,匯報下思想,這樣王宗楚、耿南仲等人覺得得到了尊重,對李綱的印象分也會大大增加。
但李綱軸啊,不但不貼臉親近,還時時作對。
耿南仲等人想過太平日子,就勸趙桓放棄太原等三鎮,李綱不同意,極力反對(畢沅《續資治通鑒》:“及姚古、種師中敗潰,種師道以病丐歸,南仲等請棄三鎮,綱言不可”)。
于是,李綱被任命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牽頭總領救援太原事項。劉韐、解潛為副,分別代替種師中、姚古的位子(畢沅《續資治通鑒》:“乃以綱為宣撫使,劉韐副之,以代師道;又以解潛為制置副使,以代姚古”)。
李綱的軍隊是多少?
2萬人馬(李綱《靖康傳信錄》:“宣撫司得兵二萬人,而闕馬”)
種師道、姚古的10萬西軍精銳都敗了,現在就給李綱2萬雜牌軍,李綱的心情是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根本不給李綱準備的時間,趙桓要求李綱馬上出征(李綱《靖康傳信錄》:“宣撫司兵僅萬二千人,庶事未集,綱乞展行期。御批以為遷延拒命”)。
當時的左司諫陳公輔對此看得一清二楚,認為李綱此行必?。ó呫洹独m資治通鑒》:“公輔因自列,且辭位,復言:‘李綱書生,不知軍旅,遣援太原,乃為大臣所陷,后必敗’”)。
7月初,李綱抵達河陽(現河南孟州),次抵懷州(現河南焦作),李綱在此兩地訓練軍隊,休整器甲(李綱《靖康傳信錄》:“留河陽十余日,訓練士卒,修整器甲之屬,進次懷州”)。
在李綱逗留期間,趙桓的御批一刻也沒有停過,催促李綱馬上出兵(李綱《靖康傳信錄》:“上日以御批促解太原之圍”)。
軍令如山。
7月27日,在李綱的統籌協調下,解潛自威勝軍(現山西沁縣)、劉韐自遼州(現山西左權縣)、幕官王以寧與都統制折可求、張思正自汾州(現山西汾陽)、范瓊自南北關向金軍發動攻擊,試圖救援太原(畢沅《續資治通鑒》:“綱乃遣解潛屯威勝軍,劉韐屯遼州,幕官王以寧與都統制折可求、張思正等屯汾州,范瓊屯南北關,皆去太原五驛,約三道并進”)。
結果,諸路皆潰,救援大軍全線崩盤(畢沅《續資治通鑒》:“于是劉韐兵先進,金人并力御之,韐兵潰。潛與敵遇于關南,亦大敗。思正等領兵十七萬,與張灝夜襲金洛索軍于文水,小捷;明日戰,復大敗,死者數萬人??汕髱煗⒂谧酉纳?。于是威勝軍、隆德府、汾、晉、澤、絳民皆渡河南奔,州縣皆空”)。
李綱承擔指揮不利的責任,出知揚州(畢沅《續資治通鑒》:“戊寅,命李綱出知揚州”)。
各路救援力量相繼失敗,讓太原陷入了絕望。城中已經斷糧,城內居民餓死者十之八九,守城的士兵也開始煮盔甲為食(《三朝北盟會編》:“契勘太原被圍今已八月馀日,城中居民死亡八九,守御之卒餱糧己絕,以鎧甲充食者已二十馀日,卒多疲病”)。
金軍發動了最后的強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