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為了碎銀幾兩
- 于欣的遺忘
- 作家xG9ztR
- 2273字
- 2024-06-19 04:53:31
第6節武漢來的老鄉
日子過得充實又單純,繡花廠讓我強烈的感受到什么才是對待工作的態度,那就是客戶優先,無論是品質,還是速度,只要是客戶要求的,我們就會盡力達成,工作永遠都在往前趕,車間里通常是整夜燈火通明,工人們分兩班輪轉,設備不停,和老家的絲束廠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這兒看不到閑人,不像在原單位,隨便碰到個同事就可以聊他個三四十分鐘,都沒人找你。這兒,到其他部門交接工作都是跑的,上班時間幾乎很難說與工作無關的話。
第二個月的時候,老板又到武漢去招了一批人過來,差不多有三十多個,具體多少我也沒關心過,而動搖我信心的就是這一批湖北老鄉。因為同在異地,同事之間最親熱的叫法就是老鄉,在這批武漢伢沒來的時候,廠子里湖北人不多,就我們叁,但可能是恰好我們都溫和,也許是因為我們都在管理崗位,周圍的同事相處都還不錯,那時候四川的、湖南的都和我們論老鄉,說是鄰居,口音又相似,而這批武漢老鄉的到來,打破了廠子的寧靜。只記得有一次吃中飯的時候,一個武漢的伶牙俐齒的丫頭,就直指前面的兩張圓桌,憑什么你們吃那么多菜,我們卻只能吃盒飯?那天老板不在,餐桌上的我們面面相覷,竟不知如何作答。
車間里因為工作問題也摩擦不斷,我們一邊聽著車間主管對新員工不服從安排的抱怨,一邊聽著湖北老鄉對工作分配不公的怨憤,而我親愛的湖北老鄉們竟也選出了代表去和老板談待遇......終于,半個月后,老板集體解聘了這批武漢伢,而我因為同理心的緣由,沒來由的有些悵惘,我開始選擇獨行,下班后寧愿一個人靜靜地呆著,也不再想去車間里晃悠,仿佛和那些他鄉人,中間多了一堵無形的墻。偶爾有以前聊的好的同事跟我打招呼,我也是禮貌的應答,不再無拘無束。偶爾聽到有人在議論,湖北人就是又懶又刁鉆,看都我之后又都靜默了。
這天,疆來告訴我,說他和另外一個男孩要走了,我一驚,“這是要連坐嗎?”“你想多了,老板要我們倆去中山,明天就走了。”我愈發郁悶了。
東莞的天氣很奇怪,上一刻還晴空萬里,大風一起,黑云滾滾,立馬傾盆,風馳電掣,閃電雷鳴,這天宿舍忘了關窗,等到中午回去午睡,發現我的床鋪全濕透了,要知道我的床鋪在宿舍的最南端,而窗子不大,就原來那兩開的木頭窗戶,而且還在北面,跟我的床鋪幾乎隔了六七米遠,我的心濕漉漉的,開始思念遠方的家鄉,恰在此時,一聲驚雷在頭頂炸裂,接著聽到隔壁四川的德江在喊:“樓頂被雷打掉了一個角!”我急忙開門去看,真的,鋼筋水泥的宿舍樓頂,露出了紅紅的磚。又是一道閃電在天空劃過,發出了刺眼的藍色的光,我趕緊逃進屋,關上了宿舍門,看著濕漉漉的被子,眼角也濕潤起來。樓頂雷聲轟鳴......
那年正趕上東莞大建設,大發展,廠子周圍有很多工地,就看見每天有很多大工程車拖走一車車泥土,這天,想著有段時候沒出去轉轉了,于是吃過晚飯后就獨自溜達出來,誰知道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半月前我還爬過后山沒有了,變成了一大片平平的泥場,還有裝卸車在遠處裝著一些碎土和石渣。這讓我這個看慣了家鄉幾十年不變樣的人有點懵。
家里來信了,馬兒也來信了,說他要娶我,還說他要來看我。被我阻止了。我已經動了回家的念頭,我想家了。幾經思量,我按照廠里規定,提前一月提出了辭職,辭職書是傳真到香港公司的,下午小老板就趕了過來,專門問我為什么辭職,跟我說了公司都已經制定了對我們培訓計劃,即將組織我們到香港去學習,同時給出了工資翻番的待遇,而我的理由,是要回去結婚,完成一個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聽到這,小老板認真地勸說我要仔細考量,并且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女人還是要靠自己的,而那時的我,已經下了回家的決心,而且,因為辭職工資翻番,在我看來若成事實豈不是說明我這人在耍手段,違背了我的做人原則。
一月之期很快就到了,我妥善的辦理了離職手續,踏上了歸程,我沒有通知家里人,我想要給他們一個驚喜。
第七節回程
怎么回去的,我已經記不清了,只是清晰的記得一路向北,明顯的感覺到了一種差異,在東莞,感覺人走路幾乎都是用跑的,幾乎很少看到有人聚在一塊閑聊,而越是靠近家鄉,越是看到更多的人悠閑的踱著方步,這節奏慢了不知道幾拍,而我當時不知道的是,中國正在發生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而我只是這一次錯過,便毀了終生......我天真的以為,用在南方的努力,回到家鄉,一樣可以過得很好,而我的家,我的愛和我所有的憧憬,都在那個美麗的地方等著我。這或許就是現在很時尚的一個詞叫做戀腦吧。年輕的我,覺得世界那么大,怎么會容不下一個小小的我?
因為辦理了停薪留職,回去也沒有立馬回單位,于是應聘到了個再生革廠做廠長助理,其實就是航校的校長和人合伙辦的一個手工作坊,把從廣東皮革廠買回來的真皮廢料加入一定比例的黃板紙粉碎,兌上膠水,再壓制成再生革板,賣到重慶的制鞋廠做鞋底內襯,除了兩個廠長和一個出納,就是我這個廠長助理和幾個操作工人,我的工作簡單而輕松,工資雖然比不了廣東,但在當地也算是不低了,就這樣過了大半年,直到有一天接到了塑料四廠的通知,要求所有停薪留職人員全部回廠到崗,否則按自動離職處理。那時候還是覺得飯碗還是要保留的,誰知道回去后確是為了砸掉我們的飯碗。
塑料四廠終于等來了世界銀行的貸款,著力于新的生產線煙濾絲束的研制與開發,在老廠房前拆除了一大片倉庫,開始建新車間,廠部組了一個十多人的研發團隊出國去考察,職工一改過去松松垮垮的狀況,仿佛一切都因著新項目的開建變得那么有生機,大家都在為新項目建成后能漲多少工資津津樂道著,可這些都猶如曇花一現,很快基建項目就停了工,只留了幾個孤零零的磚柱立在那,沒有等到新項目建成,我們廠就隨著銷售經理的那場車禍一同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