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實踐烏托邦:新城鎮運動思想史(歷史學堂)作者名: (美)羅斯瑪麗·魏克曼本章字數: 1513字更新時間: 2023-11-07 18:29:38
疏散與城郊居民
20世紀晚期的新城鎮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沒有被研究過,甚至沒有作為地點被認可為研究對象。造成這種疏忽的一個明顯原因是它們的邊緣性:它們地處偏遠地帶。另一原因是它們通常有著單調乏味的名聲。在大多數人看來,如果你看過一個新城鎮,就等于已經看過了所有的新城鎮。這使得它們很容易被忽視,尤其是因為從傳統來看,城市史關注的大多是西方的著名都市,甚至還會關注它們之中最壯觀的中心城市的現代化體驗。但到了20世紀中葉,正是中心城市因其沉悶和骯臟而受到了嚴重詬病。過度擁擠、不堪的住房狀況、骯臟的社區,這些使得進步的改良派變為了反對“舊城”的激進派。他們言辭激烈的批評近乎狂熱,相比之下,19世紀的城市改革者顯得溫和許多。20世紀所有有關規劃的文獻,似乎都離不開“都市噩夢”、“危機”、“悲劇”等詞匯。二戰結束之后,“住房危機”愈演愈烈。“人口激增”有世界末日之危。環境災難將接踵而至。對于所有這些即將到來的厄運,解決方案就是在市中心進行大規模的貧民區清理項目,并疏散人口。在大多數情況下,學者們將這一策略的結果解釋為不受控制的郊區擴張。新城鎮運動表明有必要推翻這一定論。嶄新的城鎮令人興奮,因為它們為人們,尤其是年輕的家庭,提供了一個現代化的未來。區域配置中的發展規劃得到了高度明確的表述,通過政治途徑產生,并在比歷史學家們認知的更為廣泛的范圍內實施。回溯這段歷史是本書的目的之一。
20世紀末是區域規劃的全盛時期,新城鎮合理分布在整個大都市地區。埃比尼澤·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是這個烏托邦夢想的最初版本,但還有很多其他版本。它們融入了一個用于處理區域重新安置的廣泛的行動綱領中,這個行動綱領在歐洲各國及美國,連同它們的前殖民帝國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這就是為什么20世紀的規劃史會成為一個難題。相比向心性,它更注重的是擴散性。讓城市夢想家們興奮不已的想法、設計和規劃,不僅涉及城市內部,還包括城市周邊、郊區、新城鎮和區域規劃。規劃者們花時間追蹤“城市癌癥”在某地區的蔓延,并絞盡腦汁地思考如何對它加以控制。他們苦苦研究人口統計數據、地圖和圖表,并學習使用早期的計算機程序,這些程序可以準確地預測廣闊地理區域內的移動和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整個規劃發展的規模,并將其推進到戰后重建時代。這場戰爭是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沖突,其特征是大規模的人口遷移、不斷變化的領土邊界、對物質資源和基礎設施的龐大規劃,以及國家對經濟和社會前所未有的控制。這段歷史對于理解20世紀下半葉人們對規劃的異常推崇與接受態度,以及規劃的實施規模至關重要。跨區域進行城市建設成為國策以及一種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控制資產和領土的機制。它使新城鎮成為政治和經濟力量的工具。城市從業者闡釋了關于如何實現大都市分散的復雜概念,并對如何形成聚落進行了廣泛的理論探討。他們對未來城市的設想遠遠超出了田園城市的概念。在他們看來,疏散將集中在特定的節點或城鎮周圍,這些節點或城鎮將以更小、更人性化的規模再現大都市的城市化。這些城鎮將作為一個完整的領土系統在通信和交通網絡中相互連接。
分散與集中之間的這種緊張關系是20世紀規劃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迫使我們從廣泛的地理角度來考慮空間規劃和社會工程之間的聯系。它還需要我們探討新的城鎮愿景和區域規劃是如何不僅在西方,而且在發展中國家制定的,在后者那里,它們與殖民和后殖民政治之間的關系是顯而易見的,且不容忽視。規劃從一開始就是一項跨國工程,新城鎮的概念傳遍了世界各地。對于城市和區域發展,規劃師們有著共同的高瞻遠矚,而且得益于新城鎮的發展,規劃也的確在很大程度上變得專業化和國際化。這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全球眾多城鎮的經驗為其理念的發展和實際運作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