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遂和唐嶺面對先生的質(zhì)問先是一愣,爾后互相對視了一眼,便一起低下頭。
秋水先生心中也是煩躁,雖然他在韓成面前說出那些話,但心里跟明鏡似的。他雖不知道土地兼并這個詞,但也知道此舉對大宋的危害。他雖無力改變現(xiàn)狀,但也不希望自己的學(xué)生做出這等損公肥私的事情。況且,他剛把書院搬到無棣,實在不想也不能與地方官員發(fā)生什么不快。
秋水先生等了許久,還不見兩個弟子說話,便說道:“既然你們不愿意說話,那就聽為師說說……。”當(dāng)即,就從土地說到稅收財政,又從稅收財政說到了對整個大宋的影響。可謂是苦口婆心,力勸二人放棄那些想法,潛心研究學(xué)問,待日后為官也能造福一方百姓。
足足講了半炷香的時間,秋水先生剛拿起茶杯打算喝口水。
那名叫做王遂的學(xué)生出言說道:“先生說了這么多,弟子不知該如何回答。只是弟子心中有一事不明,還請先生解惑。”
秋水先生聞言,水也不喝了,就點了下頭,示意對方繼續(xù)說。
王遂先行了一禮,便梗著脖子問道:“先生,既然朝廷有法度善待我等讀書人,弟子實在不知錯在哪里。還請先生教我。”
秋水先生眼睛微瞇,不動聲色的問一旁的唐嶺:“唐嶺,說說你的想法。”
一直低著頭的唐嶺,偷眼看了一眼先生,又歪頭看了眼身邊的王遂,這才說道:“先生,我與師兄想法一樣,還請先生教我。”
秋水先生閉上眼睛仰天一嘆,許久才緩緩說道:“為師記得你二人,一個是鹽山縣的,一個是樂陵縣的吧?”
二人雖然不知先生問這話的意思,還是點了下頭。
秋水先生又問道:“那兩個縣也有土地啊,等你二人過了鄉(xiāng)試,得了舉人自然會有免稅田畝。那你二人為何非要將戶籍遷到無棣?”
王遂支吾半天才說道:“先生,無棣富庶。”
秋水先生又用眼神詢問了一旁的唐嶺,見對方點頭,瞬間就沒了說話的興致。只說了句,讓兩名弟子好自為之的話,就揮了下手,讓對方離去。
這位老先生獨自在房間里坐了半晌,才招來貼身書童,讓其去縣衙給韓知縣帶句話,就說老夫已經(jīng)盡力了。
秋水先生從來不認(rèn)為,一個能在短短時間讓無棣縣有翻天覆地變化的年輕人,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剛才苦口婆心說了那么多,也是存了讓弟子不要招惹對方的心思。可惜啊,好良言勸不住該死的鬼。
韓成收到消息后,也讓那名書童,帶一句話給老先生,就說韓某多謝了。
平靜的日子總是一閃而過,就在五日后,丁魁和張鋒二人派出去打聽消息的人,也陸續(xù)回到無棣。
“這個王遂家里還是商賈?”韓成看著手里的一張紙問道。
“是的,據(jù)說其父在樂陵縣開了一家酒樓,在當(dāng)?shù)匾菜闶菙?shù)一數(shù)二的。”丁魁答道。
“呵呵,有點意思。”韓成把那張紙放到一邊,又拿起了另一張紙。
“這個唐嶺是鹽山的?家里是開腳行的?”
張鋒往前探了下身子說道:“據(jù)下面人回稟,他家最早是做皮貨的,規(guī)模不大,生意也不太好。后來說是攀上了鹽山李知縣,就把皮貨生意關(guān)了。又借了些錢財,開了這家腳行,也就半年時間吧。據(jù)聽說從開業(yè)以來,一直生意興隆。”
韓成意味深長的笑了下:“嘿嘿,這就更有意思了。”
韓成讓張鋒和丁魁對消息嚴(yán)格保密后,就讓二人離開。又吩咐身邊小廝,讓他去找教諭李方過來。
李方自從那一日辭別知縣后,就一直心中忐忑。雖然始終沒想明白,知縣為什么給他甩臉色。但他隱隱覺得,自己可能得罪了對方。
今天聽到知縣要找自己,一路小跑的就來到韓成的公廨。
韓成一改那日的冷淡,笑的猶如春風(fēng)一般,待落座看茶后,便說道:“李教諭,今日本官喊你來,是有件喜事通知你。”
李方疑惑的看著韓成,心想最近沒什么喜事啊。
就聽韓成繼續(xù)說道:“經(jīng)過我與劉縣丞吳主簿一同商議,一致認(rèn)為秋水先生那兩名弟子能把戶籍遷到無棣,對我縣的文教是一大助力。他日二人若通過府試,我無棣縣也有光彩啊。”
李方心中一喜,對方這是答應(yīng)了,連忙起身代兩位學(xué)子感謝韓知縣。
韓成繼續(xù)說道:“正所謂一事不煩二主,簽轉(zhuǎn)戶籍學(xué)籍的事情,就交由李教諭親自辦理吧。”
這下李方犯了難,二人如果是普通百姓自然是容易的。只是這二人都已經(jīng)過了當(dāng)?shù)氐目h試,想要簽轉(zhuǎn)戶籍,就要經(jīng)過滄州學(xué)正那一關(guān)。自己這個無棣縣教諭,直接登門找人辦事,人家未必肯答應(yīng)啊。
韓成自然知道這里的難處,讓李方去找縣丞劉玉,從對方那里領(lǐng)一百貫,用于游說那位王學(xué)正。
李方一聽足足一百貫,心里瞬間就踏實了,這里面的事情,他還是知道一些的。不要說一百貫了,只要有五十貫就足夠了。當(dāng)即又代表兩名學(xué)子,感謝了韓成一番。
韓成表現(xiàn)的也很高興,對李方先勉勵了一番,又讓他多和兩位大儒走動,不要冷落了兩位老先生。
李方自然是一一答應(yīng)。
韓成還很熱情的把李方送出門外,并特意囑咐,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來找他,不必下面人通報。這一番舉動,可是把李方感動的不輕,就差拍著胸脯向韓成表決心了。
李方從縣衙出來,并沒著急回縣學(xué),而是選擇去書院給二人報喜。
結(jié)果來的不巧,二人正在學(xué)堂里做文章,李方也不便打擾對方,只能先去找秋水先生。
“李教諭,這么說來,韓知縣答應(yīng)二人把戶籍遷過來了?”秋水先生得知消息后,便問道。
李方點了下頭,高興的說道:“秋水先生,韓知縣總算是答應(yīng)了。不僅如此,知道我要去滄州辦理公文遷冊,怕我人生地不熟的,還特意批給了我一百貫疏通關(guān)系呢。”
秋水先生雖然表面不動聲色,但是心中苦笑道:完了,這是要下死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