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誘點:如何在3秒內脫穎而出
- (美)布蘭登·肯恩
- 811字
- 2023-12-29 14:29:51
誘點也可以使社會變得更糟
誘點也可以用來把世界變得更糟……
將時間調回到1962年,愛德華·伯內斯(Edward Bernays)成了公共關系之父, 他也碰巧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侄子。他研究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如群體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并將其應用于消費者公共關系——這個術語是他發明的,并為此在1945年寫了一本書。伯內斯創辦了有史以來第一家公共關系公司,并與一些包括總裁和首席執行官在內的非常有權勢的人成為朋友,用他擁有的知識和力量,他做了許多令人驚奇的事情。不幸的是,并不是一切都是美好的。
美國煙草公司的喬治·華盛頓·希爾(George Washington Hill)問愛德華·伯內斯,他們怎樣才能促使更多的婦女吸煙?伯內斯聯系了心理分析學家亞伯拉罕·布里爾(Abraham Brill),后者向一位女權主義者透露,香煙象征著不服從,以及擺脫男性壓迫的自由。這成為他廣告的切入點。
愛德華·伯內斯決定用一種不像廣告的自然方式來吸引媒體的注意(這在當時是一種革命性的行為)。他選擇在當季最大的社會活動——1929年紐約復活節大游行上做這件事。各式各樣的上流社會人士被安排參與花車活動,其中一輛花車上有一群初入社交圈的少女,她們的地位相當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帕麗斯·希爾頓(Paris Hilton)和卡戴珊(Kardashian)姐妹。伯內斯在游行前聯系了媒體,告訴他們一群女權游行者將在游行中“點燃自由的火炬”。他會給初入社交圈的女士和其他女士一包“好彩香煙”(Lucky Strike)。她們被指示在花車穿過街道之前不要點燃這些香煙,而攝影師正急切地等著給她們拍照。1929年4月1日,《紐約時報》報道了這一事件,并寫道:“一群女孩抽煙是一種‘自由’的姿態。”
這些少女們用她們的“自由火炬”宣布獨立和力量的新聞導致女性吸煙率大幅上升。僅在那一年,女性煙民的百分比就上升了7%,這使得人們對女性煙民的看法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即使在今天,當人們想到女性吸煙者時,他們看到的都是像超級名模凱特·摩絲(Kate Moss)那樣的人——一個穿著皮夾克的壞女孩在燃燒。這種深入人心的印象是誘點的一個負面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