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設計基礎
- 左斌 邢艷玲主編
- 1713字
- 2023-11-07 16:27:17
1.1.3 平面機構運動簡圖
1.機構運動簡圖
在研發新機構運動方案或者研究現有機構時,為了使研究簡單化,常對一些不影響運動的構件外形和運動副構造進行簡單處理,用一些線條表示構件,符號表示運動副。將按照一定的比例繪制構件和運動副,并用規定的符號和線條表示出來的圖形稱為機構運動簡圖。將沒有按照一定比例,只是按照規定的符號和線條表示的圖形稱為機構示意圖。機構示意圖只是表達了構件與構件之間的位置關系和運動副類型,并不能準確表達機構的運動狀況。因此,要想準確表達各個構件之間的實際運動情況,必須繪制機構運動簡圖。部分常用的機構運動簡圖符號見表1-1,如涉及表中未有情形的簡圖符號可查閱相關機械手冊。
2.機構運動簡圖的繪制
繪制機構運動簡圖的步驟如下。
1)分析機構的組成,觀察相對運動關系,了解其工作原理,識別機架、原動件和從動件。

1-3運動簡圖微課
表1-1 部分常用機構運動簡圖符號(摘自GB/T 4460—2013)

2)沿著運動傳遞路線,逐一分析每兩個構件間相對運動的性質,以確定所有的構件(數目和形狀)和運動副(數目和類型)。
3)選擇恰當的運動簡圖的視圖平面和合理的位置,以便能充分反映機構的特性。
4)選擇長度比例尺μl。選擇機構中多數構件的運動平面為視圖平面,必要時也可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視圖平面,然后將其展示到同一圖面上。作圖時還要選用一定的長度比例尺μl[μl=實際尺寸(m)/圖示長度(mm)]。
5)用規定的符號和線條繪制成機構運動簡圖。
例1-1 試繪制如圖1-10a所示顎式破碎機的主體機構的運動簡圖。
解:1)識別機構的機架、原動件和從動件。
顎式破碎機的支撐板1是機架,偏心軸2是原動件(AB),肋板3(BC)、連桿4(CD)為從動件。
2)確定所用構件、運動副的數目和類型。

圖1-10 顎式破碎機的主體機構的運動簡圖
1—支撐板 2—偏心軸 3—肋板 4—連桿
偏心軸2相對支撐板1做回轉運動,所以支撐板1與偏心軸2構成轉動副(A),偏心軸2相對肋板3做回轉運動,所以偏心軸2與肋板3構成轉動副(B),肋板3相對連桿4做回轉運動,所以肋板3與連桿4構成轉動副(C),連桿4與支撐板1也構成轉動副(D)。
3)選擇恰當的運動簡圖的視圖平面和合理的位置。
選擇顎式破碎機能夠表達各個構件的位置關系的運動平面作為投影面。
4)選擇長度比例尺μl和繪制簡圖。
根據圖紙的大小和實際機構的大小,選擇適當的長度比例尺μl繪制出機構運動簡圖,同時在原動件上標注箭頭,如圖1-10b所示。
例1-2 試繪制如圖1-11a所示抽水唧筒機構的運動簡圖。
解:1)識別機構的機架、原動件和從動件。
抽水唧筒的筒身3是機架,手柄1是原動件,連桿2、活塞4為從動件。

圖1-11 抽水唧筒機構運動簡圖
1—手柄 2—連桿 3—筒身 4—活塞
2)確定所用構件、運動副的數目和類型。
當手柄1做回轉運動時,活塞4做往復直線運動,所以活塞4和筒身3組成移動副;活塞4和手柄1、連桿2和手柄1、連桿2和筒身3共組成三個轉動副。
3)選擇恰當的運動簡圖的視圖平面和合理的位置。
選手柄的運動平面為投影面,若能清楚地反映各構件的運動,則不必再添輔助平面。
4)選擇長度比例尺μl和繪制簡圖。
根據圖紙的大小和實際機構的大小,選擇適當的長度比例尺μl繪制出機構運動簡圖,如圖1-11b所示。
例1-3 如圖1-12a所示為活塞泵的主體機構,試繪制其機構運動簡圖。
解:1)識別機構的機架、原動件和從動件。
活塞泵的缸體5是機架,曲柄1是原動件(AB),連桿2(BC)、齒扇3(CE)、齒條活塞4(EF)為從動件。當原動件曲柄1回轉時,齒條活塞4在氣缸中往復運動。
2)確定所用構件、運動副的數目和類型。
各構件之間的運動副關系如下(圖1-12b):構件1和構件5、構件1和構件2、構件2和構件3、構件3和構件5之間為相對轉動,分別構成A、B、C、D4個轉動副。構件3的輪齒與構件4的齒條構成平面高副E。構件4和構件5之間為相對移動,構成移動副F。
3)選擇恰當的運動簡圖的視圖平面和合理的位置。
選擇活塞泵能夠表達各個構件的位置關系的運動平面為投影面。
4)選擇長度比例尺μl和繪制簡圖。
根據圖紙的大小和實際機構的大小,選擇適當的長度比例尺μl繪制出機構運動簡圖,同時在原動件上標注箭頭,如圖1-12b所示。

圖1-12 活塞泵及其機構運動簡圖
1—曲柄 2—連桿 3—齒扇 4—齒條活塞 5—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