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離離原上草

  • 詩魔白樂天
  • 碣石頑童
  • 3607字
  • 2015-01-26 18:53:19

關于陴湖,曾經有這么一個傳說:本朝初年,有一位漁夫網得一面鐵鏡,很光滑,可以照出人影。那面鏡子寬五六寸,漁人把它帶到家里。這時來了一位和尚,對漁人說:“你有一件寶貝,可以讓我看看嗎?”漁人回答說:“我一個漁人,家里窮得除了一頂魚網什么也沒有,哪來什么寶貝?”和尚說:“聽說你網得一面鐵鏡,它就是寶貝呀。”于是漁人把鐵鏡拿了出來。那和尚又說:“你把它拿到網得鐵鏡的地方照一照,看看那里有什么。”漁人按照和尚說的辦法,走到網得鐵鏡的地方,對著湖水一照,只見那湖中全是身穿鎧甲手持兵器的兵士,那些兵士呼喊著向漁夫沖來。漁夫大驚,急忙將鐵鏡投入湖水中,一下子什么也沒有了。這時候,漁人發現那和尚也不見了,漁人感到非常奇怪,把這件事跟村里人說了,于是一時傳得沸沸揚揚。

善于分析的人于是就得出結論,這陴湖原來是陸地,也是有名的古戰場,駐扎著一支強大的隊伍。后來這里的地面突然下沉,大水也洶涌而至,于是這里變成了一條湖,那支強大的隊伍也成了這湖中的守城水軍。

傳說畢竟是傳說,這陴湖地處淮北平原的中心地,周圍延綿數百里,一眼望去,水波浩淼,無邊無際。湖面鷗鷺點點,時而有鷗鷺飛起,或者有成群鷗鷺遷徙。湖畔是一片翠綠,是蘆葦吧,但也許是別的水草。微風蕩起一輪一輪的綠波,那綠波越來越遠,一直伸向看不見的遠處,跟那遠處隱隱約約的山巒連成一片。此時,樂天湘靈和苻離五子一同站在湖岸,一群青年才俊,面對此情此景,思如潮涌,感概萬千。

“家寄征江岸,征人幾歲游。不知潮水信,每日到沙頭。”張仲素首先口占出一首游春歌謠。

“乘曉南湖去,參差迭浪橫。前洲在何處,霧里雁嚶嚶。”劉大哥也是一首游春的歌謠。

“煙柳飛輕絮,風榆落小錢。蒙蒙百花里,羅綺競秋千。”賈據中接著來。

“騁望登香閣,爭高下砌臺。林間踏青去,席上意錢來。”賈沅犀也接上哥哥。

“行樂三春節,林花百和香。當年重意氣,先占斗雞場。”張美退也不甘落后。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行簡吟出李太白的一首即景詩。

“琵琶妹妹也來一首吧?”劉大哥看著湘靈說道。

“我……我吟詩不行,我……”湘靈有些吞吞吐吐。

“背一首現成的也可以。”張仲素為湘靈找臺階,想不到湘靈居然答應下來:“幾位哥哥不要笑,我背一首張大哥的詩。”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好呀!琵琶妹妹喜歡張大哥的詩,好呀!”大家高興地歡呼起來。

“該樂天了吧,樂天一定有妙句,大家聽著好了。”

樂天果然有了妙句,不過他還在反復琢磨,現在大家已經在催他了,剛好他看見不遠處有發生過山火的痕跡,于是一首詩就脫口而出: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太妙了太妙了!”劉大哥帶頭鼓起了手掌,大家反反復復地背著這首詩,湖岸上一時充滿了熱烈的氣氛。

忽然劉大哥提議:“樂天有如此詩才,將來一定有大的作為,今天這首詩應該記下來,可不要忘了。還有,這地方也應該有個記載,這地方就是陴湖的南岸。還有,我們‘苻離五子’往后也可能有人出些名氣,現在我作為老大,把話說明了,往后我們‘苻離五子’中有誰出名,可不能忘了其他兄弟,一定要把我們其他幾位兄弟的得意詩句也載入他的詩集,以便使我們兄弟也有詩歌傳世。大家說好不好?”

大家異口同聲地表示贊同,于是今天的幾首口占就被張仲素記載下來了。張仲素還要求其他幾位回去以后都記載下來。

大家沿著湖岸向前走。前面出現一個村莊,劉大哥對這一帶已經很熟悉,此時就給樂天湘靈當起了導游。劉大哥說,這村莊名叫“萬莊”,為什么起了這么一個名字呢?說起來還有一個故事。很久以前,這里的人都姓羊,也都不識字。有一個人到很遠的地方找了一位先生教他識字,先生讓他居住下來做他的弟子。頭一天,先生教他一個“一”子,并說,“一”就是一橫;第二天先生教他“二”,并說“二”就是兩橫;第三天,先生又教他“三”。他想,三可能就是三橫,果然先生說,“三”就是三橫。他又想,“四”一定就是四橫,“五”也就是五橫……依次類推。于是他覺得學習這樣容易,就要求畢業回家。

有一天,他雇了位長工,他想把長工的名字記下來,以便給長工記賬目,他問長工:“你貴姓?”“姓萬。”“姓什么?”“姓萬。”“姓萬?”那姓羊的人拿著筆,不知所措,心想:“你姓什么不好,偏要姓萬,這一萬道一橫什么時間能劃完?”想不到那姓萬的長工會識字,告訴他,萬字不要劃一萬道一橫,而是這樣寫,于是長工寫了一個“萬”字。村里的人看見那位長工識字,于是都拜他做先生,留在村子里教大家識字。后來這村子人丁興旺,把這村子改名為“萬莊”。

劉大哥的故事講到這里,大家都覺得好笑。那姓羊的人也太輕狂,學得個一二三就以為什么都會了。不過樂天倒想到了一個問題,這世上真的就有那么一些人,學了一點點東西,就以為自己什么都懂了,甚至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起來。這些人也實在太輕狂,殊不知學問越是學到深處越難。

忽然湘靈把樂天身上一拍:“樂天哥哥你看那邊……”樂天往前面一看,原來那里有幾只船,是漁船還是游艇?

就在這時候張仲素發話了:“樂天兄弟,前面就是路湖了,這路湖是陴湖的一部分。由于這里的湖水比較淺,有不少地方露出水面形成小島,島上長滿蘆葦。湖畔有一個村莊,叫著‘路湖村’。近年來,由于來路湖觀光旅游的人多,這路湖村的人們腦子也活起來,從外地雇來一批造船工匠,制造出數十只游艇供游人乘著游艇游湖,你們看,那些船只都是游艇,你們想去乘坐游艇游湖嗎?”

樂天是天性好奇的人,聽了張兄一番言語,心里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有趣。“既然來到這里,何不乘游艇玩個痛快呢?”樂天心里這么想,答案當然來得爽快:

“去去去!乘游艇游湖去!”于是大家吆喝著向路湖村走來。

走近村子,只見村里有很多古樹,奇形怪狀的,住房一律是土垃墻,草苫房,墻上斑駁陸離,顯得古老而神秘。樹上的鳥兒唧唧喳喳地鬧得大家說話也聽不清。大家徑直走向有游艇的地方。

當樂天一行人來到停泊游艇的碼頭上,游艇上的劃手都熱情地向大家招手,口里也熱情地呼喚著樂天一行人乘他的游艇。那意思還不明白?上了誰的游艇,誰就會得到一筆可觀的生意。

樂天一行人上了一只距碼頭最近而且也裝飾得不錯的游艇,游艇上兩名劃艇手一聲吆喝,游艇向湖中心快速地駛去。

游艇的主人是一對中年夫婦,那女主人倒是口齒伶俐,能說會道,竟然以標準的淮北口音給大家講起了關于路湖的傳說。她說:

“各位小哥小妹,你們知道這路湖的由來嗎?”剛說得一句,湘靈忍不住笑了,因為女主人故意把眼睛緊緊地盯住湘靈,幾乎讓湘靈不好意思起來,只好用笑聲回敬女主人的奇怪表情。但是女主人接著說:

“很久以前,路湖是陴湖中的一個小島,島上樹木茂密,棲息著很多白鷺,飛起來遮天影日,白茫茫一片。后來湖水越來越淺,小島變成了陸地,便來了居民,漸漸地越聚越多,形成村莊。村民們成天同白鷺生活在一起,對它們很有感情,便以白鷺為題給村莊起了名叫‘鷺湖’。因‘路’與‘鷺’同音,再加上村民都是姓路,所以就由‘鷺湖’變成了‘路湖’。”女主人說到這里,用手指在游艇甲板上寫了“路湖”兩個字。

忽然樂天一行人看到湖畔又有一個村莊,大家問那村莊叫什么名,女主人又有了新的話題:

“那村莊叫王海孜,說起來這王海孜的來歷更加離奇。東漢時,有個大將叫馮異,原先是個賣豆腐的。有一天,光武帝劉秀打了敗仗,狼狽逃難,來到這里,又渴又餓又累。馮異出于善心,舀碗豆腐腦給他喝。劉秀非常感激,見馮異生得儀表堂堂,氣宇軒昂,又有一身的好武藝,便把馮異收為偏將。馮異娘倆過日子,家里也沒什么財產,安排一下母親,就跟劉秀走了。后來在戰場上,馮異屢立戰功,幫助劉秀打下了東漢的江山。劉秀做了皇帝后,論功封賞大臣。馮異是個不愿多說話的人,尤其是功勞,更不愿去多過問。于是劉秀在封功臣時竟然把馮異給忘了。馮異既不去爭功,也不去論賞,默默地離開朝廷,用獨輪車推著母親,帶著新婚妻子,重操舊業。

過了一段時間,劉秀忽然想起要吃豆腐,又想起了馮異。讓左右去傳。左右回說,朝廷沒有這個人。劉秀非常愕然,忙令近臣拿來官吏薄,查看馮異到底在哪兒。可查來查去怎也查不著。劉秀急了,趕忙去找同馮異交往較近的大臣,打探馮異去向。有人說馮異走了,又賣豆腐去了。劉秀急忙帶著衛士去找。當他們趕到馮異的家鄉,好可憐,馮異連同他母親和妻子都餓死在荒野的一棵大樹下,僅僅撇下一個不滿三歲的兒子。劉秀非常后悔,封馮異為忠孝王,讓他的兒子世代襲爵。又過了幾十年,馮異的孫子回到故鄉,由于馮異的孫子是王爺,因此大家稱他‘王海子’。后來這村莊也就叫著‘王海子’了,再后來又改成了‘王海孜’。”

女主人的故事總沒個完,天色已經暗下來了,女主人告訴大家,不要急,前面的小島上有客棧,住宿條件不錯,今晚就在那小島上過夜,明天再向前面游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边| 阿克陶县| 鄯善县| 寿宁县| 武夷山市| 于田县| 金溪县| 昌图县| 舟曲县| 南宁市| 华安县| 宽甸| 瑞昌市| 阳城县| 晋宁县| 青田县| 余庆县| 蒙山县| 赤城县| 惠州市| 米脂县| 浮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双峰县| 织金县| 新平| 锡林浩特市| 商城县| 上思县| 淮阳县| 华安县| 商都县| 宜宾县| 普宁市| 靖安县| 兰溪市| 屏东县| 平凉市| 凌云县| 包头市|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