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孔子傳
  • 錢穆
  • 1131字
  • 2023-10-30 11:02:04

再版序

予之此稿,初非有意撰述,乃由孔孟學會主持人親來敝舍懇請撰述孔、孟兩傳。其意若謂,為孔、孟兩圣作小傳,俾可廣大流行,作為通俗宣傳之用。余意則謂,中國乃一史學民族,兩千五百年前古代大圣如孔子,有關其言論行事,自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以后,尚不斷有后人撰述。今再為作傳,豈能盡棄不顧,而僅供通俗流行之用?抑且為古圣人作傳,非僅傳其人傳其事,最要當傳其心傳其道。則其事艱難。上古大圣,其心其道,豈能淺說?豈能廣布?遂辭不愿。而請求者堅懇不已。終不獲辭,遂勉允之。

先為孔子作傳,搜集有關資料,凡費四月工夫,然后再始下筆。惟終以《論語》各篇為取舍之本源。故寫法亦于他書有不同。非患材料之少,乃苦材料之多。求為短篇小書,其事大不易。非患于多取,乃患于多舍。抑且斟酌群言,求其一歸于正,義理之外,尚需考證,其事實有大不易者。

余此書雖僅短短十章,而所附“疑辨”已達二十五條之多,雖如《史記·孔子世家》,亦有疑辨處。此非敢妄自尊大,輕薄古人。但遇多說相異處,終期其歸于一是。所取愈簡,而所擇愈艱。此如《易傳》非孔子作,其議始自宋代之歐陽修。歐陽修自謂上距孔子已千年,某始發此辨,世人疑之。然更歷千年,焉知不再有如某其人者出。則更歷千年,當得如某者三人。三人為眾,而至是某說可謂已得眾人之公論。則居今又何患一世之共非之。但歐陽所疑,不久而迭有信者。迄今千年,歐陽所疑殆已成為定論。余亦采歐說入傳中,定《易傳》非孔子作。此乃是孔子死后千余年來始興之一項大問題大理論,余為孔子作傳,豈能棄置不列?又此有關學術思想之深義,豈能僅供通俗而棄置不論?

書稿既定,送孔孟學會,不謂學會內部別有審議會,審查余稿,謂不得認《易傳》非孔子作,囑改寫。然余之抱此疑,已詳數十年前舊稿《先秦諸子系年》中。余持此論數十年未變,又撰有《易學三書》一著作,其中之一即辨此事。但因其中有關《易經》哲理一項,尚待隨時改修,遂遲未付印。對日抗戰國難時,余居四川成都北郊之賴家園,此稿藏書架中,不謂為蠹蟲所蛀,僅存每頁之前半,后半全已蝕盡,補寫為艱。吳江有沈生,曾傳鈔余書。余勝利還鄉,匆促中未訪其人,而又南下至廣州、香港。今不知此稿尚留人間否。

學會命余改寫,余拒不能從,而此稿遂擱置不付印。因乞還,另自付印,則距今亦逾十三年之久矣。今原出版處改變經營計畫,不再出版學術專著,故取回再版付印。略為補述其成書之緣起如上。至《孟子傳》,則并未續寫,此亦生平一憾事矣。余生平有已成書而未付印者,如上述之《易學三書》。又有已成書,而其稿為出版處在抗日勝利還都時墜落長江中,別無鈔本,如《清儒學案》。今因此稿再版,不禁心中聯想及之。而《清儒學案》一稿,則尤為余所惋惜不已者。茲亦無可詳陳矣。

一九八七年四月錢穆補序時年九十有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巴塘县| 泰顺县| 晋城| 太白县| 蕲春县| 梁平县| 时尚| 兰溪市| 资兴市| 攀枝花市| 托克托县| 平果县| 太仓市| 中超| 滨海县| 罗平县| 五台县| 汤阴县| 松潘县| 苍南县| 徐州市| 阿拉善右旗| 江川县| 巩义市| 长宁区| 上高县| 蛟河市| 招远市| 桃园市| 荣昌县| 丰城市| 呼伦贝尔市| 荔浦县| 武穴市| 绥滨县| 泾源县| 兴安县| 新邵县| 嫩江县| 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