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情報站
- 晚明海王
- 壹更一萬年
- 2370字
- 2023-12-21 09:05:00
在安撫了松浦宗尚的情緒之后,李澹很快也開始制定下一步的戰略。
“松浦宗尚,你接下來要去做兩件事。
其一,我需要你作為中間人替我聯系島津家里能說得上話的重臣,我們需要一個與島津家對話的窗口。
其二,讓你的手下偽裝成島津海賊襲擊一下琉球本島的北島,規模不要太大,你們可以事先參考下島津家那邊的做法,目的是制造島津家與琉球王國的摩擦,讓兩邊的關系緊張起來。”
一聽李澹的安排,松浦宗尚立即是明白了他的意圖,于是笑道:
“李頭人,琉球與島津家的摩擦根本不需要我們來制造,他們的爭端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根本是一點就著,此事就交給我吧,保管讓他們打的熱熱鬧鬧。”
松浦宗尚前腳領命離開,李澹這邊又是坐著不動,如一尊佛陀般陷入沉思之中。
一旁的胡溪看著李旦的神情,本還想開口說些什么,但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跟在李澹身邊也有段時間,每當李澹出現這樣的神色,便說明其心中在醞釀著什么重大的計劃。
半晌之后,李澹這才起身,招呼胡溪與自己一同去往新鄉分港。
雖說是叫新鄉分港,但事到如今,大部分來往的番商貨船都是停于此地,沒人再去月港本港,所以實質上,新鄉分港已經取代了月港成為了本地乃至福建的最大港口。
當初為了服務帆船潮,李澹曾在新鄉分港的碼頭附近建造了許多貨艙,只不過隨著帆船潮的離去,部分貨艙逐漸被閑置。
老魏擅于經營,于是就將部分貨艙給出售了出去,出售出去的貨艙被后來的商人改造成各式經營場所,諸如飯館、客棧、各色商鋪或攤位、甚至有勾欄瓦舍。
這使得新鄉分港周邊不大的一小塊地,形成了人流密集的港口中心區域,不止是往來番商,包括本地的商人、雇工以及外地周游來的旅人、學子,都齊聚此地。
稠密的流動人口自然也給這個區域帶來了另外一個屬性。
此地是現在福建的甚至大明王朝的重要信息交流集散地。
李澹與胡溪在港口旁等了一會兒,老魏這才氣喘吁吁地從別的地方趕來。
“見過頭人。”
老魏這邊開口,顯然氣都沒喘勻,李澹在旁攤位要了杯茶水,讓老魏潤潤嗓子,這才開口道:
“一年時間將新鄉分港建設到如此,老魏你是居功甚偉呀。”
老魏忙是拱手道:“老朽哪里敢稱功,都是頭人您的功勞。”
寒暄幾句,李澹抬手指向一旁還空置的倉庫,于是問道:“這邊的倉庫還沒有賣出去嗎?”
老魏見了位于碼頭港口旁最好的位置的一棟倉庫,隨即笑道:
“哪里呀,頭人,這倉庫的位置是新鄉分港里最好的,各方來出價的商人絡繹不絕,競價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了。”
話說到這里,老魏四下張望了片刻,拉起李澹的衣袖將他帶到無人的角落里,這才湊到他耳邊小聲道:
“實不相瞞,頭人,其實我暗地里派人去抬價了。”
隨即,老魏左手筆出一個“三”字。
“三百兩?”
“是三千兩!”
李澹聽著虎軀一顫,心下又是回頭看了眼那破爛的倉庫。
“就這么個破倉庫你炒到了三千兩?”
老魏聽著李澹震驚的語氣,頗為自滿地捋動胡須,回答道:
“頭人你放心,不止這個價,我打算將此倉庫壓到下一個帆船潮前夕,到時候價格只高不低。”
李澹雙手揉了揉太陽穴,心想樹挪死人挪活這話還真是有道理,老魏這樣的落第秀才,到了商界居然是如此狠手,倒是自己意料之外的收獲。
“不用了,老魏,明天你就叫人把競價撤下來,這倉庫我不賣了。”
“啊?”
老魏一度懷疑自己耳朵出現了問題,于是再三確認,“頭人,這可是三千兩啊,到時候只會更多,為何此時收手?”
李澹拍了拍老魏近乎虛脫的肩膀,這才緩緩道明意圖:
“我要在此地開一個酒舍,最大的那種。”
此刻老魏幾乎要昏死過去。
非但不掙錢還要搭錢進去,自己之前的精心布置全部白搭。
可畢竟李澹開口了,他也只能照辦。
正當老魏打算去安排此事的時候,李澹又是叫住老魏,著重吩咐道:
“蓋酒舍的錢不要省,到時候圖紙拿過來給我瞧瞧。”
李澹走近了幾步,勾手做了個手勢,隨即老魏附耳上前,“酒樓之中準備一間密室,我另有用處。”
這邊安排妥當,李澹又是趕回了海澄縣,找到了正在處理公務的蕭勉。
其實此時蕭勉手頭上的事情并不算多,他大部分時候都是擔當李澹的貼身幕僚以及謀士,日常性的事務與普通政務并不參與,此次李旦找上門,正是有一樁重要的事情與他商議。
“主公的意思是說,想借著酒舍的幌子,組建一個情報組織?”
李澹點頭,因為事到如今,他越來越意識到情報的重要性,譬如此次島津家侵攻大隅國的事件,若是自己能早做準備,也許就能及時干涉島津家進攻大隅國。
如此一來,也不至于此時讓自己進入這么被動的局面。
眼下那霸港到九州島的海路被切斷,逼迫著李澹必須做出風險更大的決定。
“不止是沿海這塊地方,包括國內,南京乃至北京,都要有我們的線人,海外也必須有,日本、琉球、南洋,我們的眼線要滲透進各個地方。”
這是一個相當高的要求,想要編織并維持如此巨大的情報網,不僅要培養出絕對忠誠于自己勢力的情報人員,與各方勢力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還要將所有的情報系統性串聯起來,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蕭勉捻須深思片刻,才回答道:“主公這個決定很有必要,卻急不來,而且光靠我一人恐怕難以完成,主公你得給我派個助手。”
“你想要誰?”
“鄭士表。”
李澹表情一滯,沒想到蕭勉居然會要這樣一個毛頭小子,而且他記得,蕭勉對鄭士表的印象并不算好。
“他?你確定嗎?他不過還是個少年。”
蕭勉笑道:“正是因為他是少年,大部分人對他這個年紀的小子是沒有防備心的,許多事情,他比我更合適。”
“行,那鄭士表就給你用。”
李澹數著手邊的人,突然發現自從來到新的位子上,手邊可以用的人反而變少了,于是又向蕭勉開口。
“對了,蕭老,你還知道什么可用之才嗎?我發現現在手頭上可以用的人是真的越來越少了。”
蕭勉想了想卻是笑道:“這個主公倒不必擔心,您忘了眼下咱們還一個書院嗎?您若真怕沒人用,去書院籠絡一二個貧寒學子又有何難。
只是這大才之人,向來都是少的,不過正好,老夫倒是知道這么一個人,眼下好像就在南京。”
李旦目光一亮,隨即忙問:“是什么人?”
“其人乃是我求學時的好友,姓徐,名渭,字文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