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居然是師弟
- 晚明海王
- 壹更一萬年
- 2388字
- 2023-12-15 21:08:00
眼看著自己撅飛的筆桿弄了別人一臉墨水,張居正立即上前,飽含歉意連忙道:
“哎呀呀,汝文,怪我不好,一時激動,萬望勿怪?!?
來者是新任通政司右通政王篆,字汝文,湖北荊州人。
王篆也沒那么矯情,拿起文淵閣里常備的毛巾擦了把臉,隨后便是問道:“什么事把叔大氣的這么失態?”
不提倒好,提起來張居正鼻孔又開始喘起粗氣,隨手拿起一篇奏折就開始罵:
“汝文你瞧瞧,這說的都是些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山西的旱災他們不提,河南的水災他們不看,遼東的兵禍他們也不管,一天到晚就知道東拉西扯,今天說天上看不見星星,明天問我吃了沒有,成何體統!”
此時張居正也顧不上什么風度禮儀,將奏折摔在地上,這才一屁股重重坐下,單手扶額嘆息。
“清談誤國呀,都是懶人、庸人、昏人,如此官吏治天下,我大明如何能不頹敗衰亡。”
一旁的王篆見狀寬慰道:“叔大,你也別生氣,之前你提的考成法以及此次的閏察大計,不就是想剪掉這樣一批冗官嘛,從最近吏部陸續收上來的折子看,成效還是顯著的?!?
張居正聽著只能苦笑搖頭,端起茶杯的手都不自覺放了下去。
“哪那么容易,撼山非一日之功,咱們現在所作的只是冰山一角罷了,唉,算了,不提了,且勉勵吧。汝文,你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說到這里,王篆這才想起自己前來的目的,一拍腦袋,將手邊的數本奏折放到案上。
他拿起了最面上的一本,神秘兮兮道:“叔大,我跟你說,這回我可是發現一個不得了的人?!?
“噢?”
張居正偏過頭去,看了一眼奏折上發來的地方與官員職位姓名,“福建?漳州府海澄縣知縣,李?!?
看到這里,張居正不禁狐疑地看了眼王篆,頗戲謔道:
“呵呵,還以為汝文來是什么事兒呢,原來就是這點小事,不礙事,咱們的關系還用說那么多嗎,你且說說看他是想去什么位置,是想去南京還是想進鹽道?”
王篆瞬間就知道張居正會錯了意,急道:“叔大,你可是誤會了,他可不是我的親族。”
“對對對,不是你親族,是我親族,誰讓咱們都是荊州出來的呢,你的小舅子也算是我……七姑八嫂的兒子的叔叔的外甥吧?!?
“張江陵,你再這樣我可要翻臉了!”
玩笑話兒說到這,見老友急眼了,張居正才偏頭收斂笑意,隨即開口問道:“真不是你親族?”
“真不是,真要是我親族,我也不能把他往福建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放啊?!?
張居正點頭,覺得言之有理,隨即一捋長髯,開始認真端詳起了那封奏折,眼睛停留在李澹的名字上。
細想片刻,發現自己曾經好似在哪里見過這個名字。
“噢……是了,師相的信里曾經提到過他,此人居然還算是我的一個師弟?!?
“師弟?”王篆撓了撓頭,他可不知道此中細節。
“不錯,他是師相收的關門弟子,明明是招安倭寇出身,卻能打動師相,倒是有些本事。
信中師相倒是夸了他幾句,說他‘天賦驚世絕艷’,呵呵,師相真是老了,做事變得一驚一乍?!?
王篆觀察了片刻張居正的表情,當他說到“天賦驚世絕艷”這六字的時候,很明顯是有些嫉妒與不屑。
作為張居正的同鄉加多年老友加政治盟友,王篆可是太了解眼前這人的性格了,開明又迂腐、大度又小氣,可以說張居正里里外外都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
張居正才學出眾,自負甚高,可即使自己這么出色,徐階也從未對他用過“驚世絕艷”之類的詞語。
這個字眼不用在自己身上,卻用在了李澹這樣一個毛頭小子身上,很顯然,張居正對他老師的這個評價,是不滿的。
但不滿歸不滿,心里不痛快,可那也只是心里,李澹畢竟是自己的小師弟,該照應還是會照應,這就是張居正矛盾的地方所在。
“汝文,你所要推薦的人就是我這小師弟?”
王篆聞言點頭,興致勃勃道:“不錯,廣東送來了折子,此人立大功了。
先前廣東叛軍主力的賴元爵與藍一清所部都是被他擊潰,而且其在擊退海上巨盜林阿鳳、重奪回廣州城之中,也是居功甚偉?!?
“噢?還有此事?”
張居正聽后,忙打開廣東的折子,細細讀了一遍,口中感嘆道:“倒是一員驍將,但反過來說,廣東諸將云云,結果風頭竟被他一介知縣給出盡了,我大明武備,何時已落到如此孱弱的地步?”
輕嘆一聲,張居正揮手接著道:“罷了,既然他能打贏,自然該論功行賞,兵部和吏部有什么想法?”
王篆從拿來的一疊奏折里又是取出兩份,頗為玩味道:“這可就有意思咯,叔大,你看這個,兵部與吏部分別給了一份方案。”
張居正看向王篆古怪的表情,心里已是有了七分預感,隨即打開奏折,終于是明白了王篆表情里的意思。
其中吏部這邊自然是大加贊賞,因其軍功卓著,擬任其為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僉事,分巡海道。
而兵部這邊則截然相反,雖然李澹軍功不小,可同樣因為其貪功冒進,致使廣州城失守。
后雖收復廣州,可造成了極惡劣的影響,所以過大于功,兵部建議不予擢升,并罰俸半年,以示警過。
一邊直接連升四級,另一邊卻不僅不升,還要罰俸。
這一下子可是把張居正也給看樂了。
按理說,即使是兵部與吏部對一件事有分歧,可也不會南轅北轍才對。
事出反常必有妖,張居正政治嗅覺何等敏銳的人,很快便發現問題的所在。
“此次戰功的折子是誰報上來的?!?
“乃是兩廣總督殷正茂報上來的?!?
一聽是殷正茂,張居正立即就笑了。
這個老狐貍,兩頭打招呼,一面主賞,一面主罰,既照顧了廣東將官的顏面與心情,同時也維護住了李澹這個功臣的面子,最后還將裁判權交給中樞,自己置身事外,可謂老謀深算!
可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的態度,其實殷正茂已經非常隱晦的表達出來,其他人可能看不出來,但張居正和王篆卻一眼便識破。
因為殷正茂與此二人,關系非同一般,他們非常清楚殷正茂的性格。
生性貪婪,好大喜功,這才是殷正茂的本性,可這樣的殷正茂卻是在報功的折子里將主要功勞讓給了李澹,其實已經側面說明了殷正茂的態度。
“我知道了,汝文,那就按吏部的方案來處理吧,吏部討論個詳細方案出來?!?
“不急,叔大,這才只是開胃前菜,你且看過這封奏折,再做決定?!?
說完,王篆將那封從福建海澄縣寄來的奏折遞到張居正面前。
“李澹本人的奏折?”
張居正頗為好奇,但是看著王篆那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表情,也是開始在意起來,這小師弟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