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美麗鄉村
- 青山腳下三塊石
- 唐四方
- 2308字
- 2024-03-21 18:58:10
有個移民說:“我們……我們可沒錢買車。”
陳嚴道:“那只是現在,你年紀不大,可以問問村里老人,你們淳安移民剛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四五戶人家合造一棟泥土房,都廢了老大勁兒,可現在都能家家戶戶造獨門獨棟的三層小洋房了。”
“買車,我看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就算你們自己不買,你們孩子呢,以后也不買嗎?現在大小伙子沒個車,對象都不好找。等你們買了車,車子停在哪里,停別人家門口?”
移民們又不說話了。
陳嚴道:“所以小林讓你們家家戶戶按照規定來造房子有問題嗎?每棟房子留好距離,讓車子可以直接停到家門口,這不好嗎?”
“那……那不讓我們造茅廁,也不讓我們造豬圈,這總講不過去了吧!”姜永久還有點不服氣。
陳嚴卻聽笑了:“你不會還想造個露天旱廁吧?我的個天,你自己不嫌棄,你看看現在年輕人還嫌不嫌棄?”
姜永久說:“我坐過馬桶,那里面老有一灘水,惡心死了,我是一點都拉不出來,我就喜歡老茅廁。旱廁怎么了,糞便我還能拿去種菜。吃不完的菜,我還能養豬,豬的糞便,我還能拿去肥地,多好。”
林勝華搖頭:“不行,旱廁絕對不允許再建了,連已經建造的老旱廁也要全部改造掉。”
“為什么?”姜永久半點不能理解。
林勝華道:“我們是千萬工程的示范村,村子一定要保持干凈整潔衛生美觀。”
“什么什么什么工程,我聽不懂。”姜永久倔的很。
姜早春是老村民組長,他經常去開會的,所以對這樣的政策性東西還是知道一點的,他問:“這千萬工程還沒弄完,都好幾年了。”
陳嚴道:“沒呢,這個計劃是要一年年持久做下去的,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任接著一任干。”
姜早春也不能理解,他問:“那到底要干成什么樣?”
林勝華回答:“把農村變成美麗且富裕。”
“又是美麗?”村民們嘀嘀咕咕的。
陳嚴道:“你們村子當年是統一造的,現在也是統一拆掉重建,完全可以按照新農村的標準進行修建嘛。現在弄得干凈整潔美麗,享受的不是你們自己嗎?”
“難不成現在日子好過了,你們還愿意弄得臟兮兮臭轟轟嗎?新時代就有新時代的風貌,你們就算自己不講究,總得為孩子們想想吧。”
“到時候你們孩子或者孫子把城里的女朋友男朋友帶回家,嫌棄你們家怎么辦?你們看小林的老婆,回村的時候都還是不肯在家里上茅廁。你們不好容易造個新房,總要把這些問題都考慮到吧。”
林勝華也很無奈。
移民們也覺得陳嚴說的很有道理。
姜永久問:“可是我們就算造了室內的衛生間,那排水怎么辦,現在也還是沒有弄好。”
陳嚴道:“先造起來,把排水管都留好。我也不怕告訴你們,這個污水問題馬上就要解決了。你現在造房子不先預備,以后可就沒法弄了,你總不能再拆房子吧!”
好說歹說之后,才總算把移民建房的意見統一起來了。
只是姜早春還在嘀咕:“美麗且富裕?富裕就富裕唄,跟美麗有什么關系?”
陳嚴和林勝華往外走。
“陳伯伯,多虧你了,你要不過來,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們講了。”林勝華有些不好意思。
陳嚴只是搖頭,他說:“當村干部跟做公司老板不一樣,當老板是你說了算,你是發工資的人,任何人都不能違逆你。但是村干部是給大家服務的,所以要有更多的耐心。”
“有些村民呢,的確是非常難溝通的,但只要你耐心一些仔細一些,真正理解他們想要的是什么,需要什么,顧慮什么。你真正懂他們了,工作也就好做了。”
林勝華誠懇道:“我會努力改進的。”
陳嚴溫和地笑了笑,說:“慢慢來,不著急。”
林勝華又道:“陳伯伯,還有一件事。有移民不愿意拆原來的泥房子,不想換新房。”
“呂慶成嗎?”
林勝華點頭。
陳嚴回頭看去,見呂慶成靠在墻壁上,遠遠地看著他的老鄉們在談論造新房子的事情,他并沒有上前。
似乎是感覺到了有目光在看自己,呂慶成緩緩地轉過頭,看向陳嚴,他慢慢擠出笑容。
陳嚴對著他笑。
呂慶成問:“能留兩棟老泥房嗎?”
林勝華看陳嚴。
陳嚴道:“可以。”
呂慶成又問:“不為難吧?”
陳嚴道:“不為難,留下兩棟吧,這是歷史,是你們新安江移民在這片土地上奮斗過的歷史。”
呂慶成聽了這話,鼻子酸的特別厲害,眼淚蓄積了起來。
陳嚴拍了拍他的手臂,轉身就要走。
呂慶成在后面說:“老支書,我明天……我明天打算回一趟淳安,我想……我想去看看……看看千島湖。”
陳嚴回過身看他,認真道:“好,早點回來。”
“嗯……嗯……”呂慶成捂住了自己的眼。
次日,80歲的呂慶成踏上了回淳安的道路,他終究還是跟自己和解了。
2007年開始,國家對新安江移民進行補償,每人每月600元,補償二十年。這遲來的補償,來的真的很遲。
……
三石村茶葉產業迅猛發展,種植規模超過5千畝,陳嚴他們居然真的實現了當年吹的牛。三石村的村民也因為茶葉產業富了起來,村里最差的人家一年都能依靠茶葉獲得三萬元以上的收入。
要知道茶葉僅僅是一季的產物,剩下三季,他們還可以謀求別的營生。而那些有經營頭腦的村民通過辦加工廠,掙的就更多了。還有直接去縣城開茶葉店的,也賺到了錢。
雷佳仁的兒子雷小建的加工廠也盈利了,他給自己家修了很大的一棟房子,他總算做成了一件事情,一件值得父親驕傲的事情。
三石村也終于攢夠了升級水電站的錢,報批之后,三石村啟動了第二次擴容發電。引水壩先加寬且修高2米,壓力管改成單管,從原本的兩條0.35內空的水泥管改成了0.8米的鋼管。
兩臺發電機,一臺改成了600kw,另外一臺改成了400kw。同時對送網線路進行全面改造,現在最高可發電700kw每小時,發電量成倍增加。再加上現在電價上漲,電站終于實現了真正的效益。
陳嚴望著新修到電站的嶄新的柏油路的時候,望著矗立在半山上的村級水電站的時候,他忍不住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二十年了。
足足二十年了。
他們那代人吃了無數苦修建的水電站總算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陳嚴當年頂著天大的壓力保下來的這個集體資產,現在總算成為了三石村子孫取之不竭的財富了。
陳嚴一個人在電站門口坐了很久,望著山上的茶園,也看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