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真正險惡的,是我們的內心
- 革自己的命,要暴力一些:與其無病呻吟,不如強勢雄起
- 南勇
- 3154字
- 2023-10-23 16:01:29
河北一位80后中學老師因對自己“月光族”的生活徹底絕望,拋妻棄子自尋短見;海南一位24歲女教師因工作壓力不堪重負自縊身亡……報紙雜志網絡中類似的新聞俯拾皆是、見怪不怪,眼淚倒是賺了一些,罵街之聲更是不絕于耳,可事態卻沒有絲毫改觀。
一個極度詭異的現象是:在我們這個社會中,屌絲群體向來是被消費乃至過度消費的對象,卻從未真正成為過被關懷乃至深度關懷的對象。
屌絲,就好像魯迅先生那篇著名的小說《藥》中描述過的革命者,是被押往刑場梟首示眾的對象;各色圍觀人等,則是消費這一無比刺激(也許有時還會有些許香艷)的“精彩”場面的純看客。“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脖頸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后退……”
放眼望去,天下皆屌絲。對于這一群體,同情者眾、消費者眾、罵街者眾、自暴自棄者眾,唯獨支招者少。所以,盡管不乏螳臂當車、自不量力的自知之明,我還是沒能按捺住一時的沖動,動了提筆給天下屌絲寫點什么、支上幾招的念頭。
既然是支招,那么就有必要從根源上弄清楚屌絲現象的起因。
很顯然,所謂“屌絲”,是失意者甚至失敗者的代名詞。
那么,為什么我們的周圍會有如此之多的失意者與失敗者呢?
俗話說:“時勢造人”。既然失敗者這么多,是否意味著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個失敗的時代?
顯然不是。哪怕是最屌的屌絲,恐怕都不會否認一個鐵一般的事實:我們這個時代,是有史以來變化最大、進步最快、創造最多成功的時代。所以,屌絲現象的迅速普及,顯然與時代無關,而與屌絲群體自身有關。
說白了,就是兩個字:比較。
本來自己還算說得過去,至少不至于淪落到“失敗者”這么夸張的程度,但是一比較就出了問題:原來還有那么多人過得比自己好。尤其要命的是,這些過得比自己好的人,橫豎都看不出哪里比自己強多少,這可怎么得了!于是,一股不可遏制的挫敗感直沖腦門,在那個瞬間,屌絲們第一次確認了自己“失敗者”的身份。
偏偏我們這個社會里最不缺的就是魯迅先生極為鄙視的各路圍觀起哄或煽風點火的主兒。他們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地抹黑我們的時代和社會,肆無忌憚地散布各種悲觀絕望甚至是駭人聽聞的負面信息,無所不用其極地把水攪混,令越來越多的屌絲愈發找不著北,更加對自己“失敗者”的身份深信不疑。
打個比方。有一本在屌絲群體中風靡一時的暢銷書,叫做《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此書之所以廣受屌絲們的歡迎,是因為迎合了屌絲群體的一種特殊心理現象——對“黑暗”的渴望。也就是說,對于“世界如此險惡”這一點,屌絲們有著高度的共鳴,因此,任何深刻揭露或至少試圖揭露這個世界陰暗面的東西,都會輕易地激起屌絲群體極大的興趣,獲得他們無條件的狂熱支持。
但是,無論我翻閱多少遍,都沒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任何能夠證明“世界如此險惡”的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
所以,帶著極大的興趣,我也想在這里和眾屌絲一起探討一下所謂“險惡”的定義:
沒有自己的房子,所以只能租房住——這意味著世界很“險惡”嗎?
如果是這樣,那么央視的白巖松、崔永元當北漂的時候住過地下室;央視名記柴靜至今仍在租房住,又說明了什么?
社會太不公平,掙到錢的、出了名的,都用過見不得陽光的“潛規則”——這意味著世界很“險惡”嗎?
如果是這樣,那些完全憑自身的努力和實力掙到錢、出了名的人,為什么成不了你思維和行動的標桿?
單位競爭激烈,沒有晉升的機會——這意味著世界很“險惡”嗎?
如果是這樣,那些憑借自身的艱苦奮斗成功晉升的同事,是不是都是天生的超人?
工作壓力大,令人身心俱疲——這意味著世界很“險惡”嗎?
如果是這樣,那些起早貪黑打拼于菜市場的小販,甚至那些每天清晨背著碩大的書包急匆匆地行走在上學路上的小學生,又該作何感想?
人際關系復雜,完全不知如何應付——這意味著世界很“險惡”嗎?
如果是這樣,那些處理人際關系游刃有余、如魚得水的人,是否都是油頭滑腦、心懷叵測,即使拉出去斃了都不冤的惡棍?
找明星簽名,卻碰了一鼻子灰——這意味著世界很“險惡”嗎?
如果是這樣,那些被明星爆了粗口的人,是不是該一頭撞死?
不招女孩子待見,三十大幾了還單著——這意味著世界很“險惡”嗎?
如果是這樣,那些其貌不揚、不名一文卻照樣頗受女孩子青睞的主兒,是否都學會了攝魂大法?
總是被人小瞧,心中很是不爽——這意味著世界很“險惡”嗎?
如果是這樣,那些總是受人尊敬的人,是否身上都揣著不可告人的貓膩?
……
如果這些都能叫“險惡”的話,那么,“不險惡”的世界應該是什么樣呢?以我的智商,恐怕只能做這樣的想象了:你最好出生在皇帝他們家,吃喝拉撒睡都有人伺候,所有的事情都不用你操心,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你想娶誰就娶誰、你想見誰就見誰、你想訓誰就訓誰,絕對沒人敢說一個“不”字兒,也絕對沒人敢頂一句嘴……那樣的話,你可能就會感覺巨爽無比,再也不會說這個世界很“險惡”了。只不過,如果你真生在了皇帝他們家,可能反而會更郁悶。如果所有的東西都唾手可得,所有的事情都順得離譜,從你出生的第一天起,基本上就能預知這輩子大概其是怎么回事兒了,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呢?也許那樣的狀態,反而是一種終極的“險惡”也說不定。
話說到這里,結論就已經很清楚了:屌絲們心中所謂“險惡”的世界,其實完全是他們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那些“險惡”的東西,只不過是我們這個世界最基本的游戲規則而已。而且這些游戲規則自古以來就從未改變過:以前這么玩,現在也這么玩,未來還將這么玩。你玩不起是你自己的問題,你不能因為自己玩不起就說這個游戲本身很“險惡”。或者換一種說法,這個世界確實很險惡,只不過險惡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你的內部世界——如果你自己是一個強者,那么即便把你發配到伊拉克,你照樣能活得很滋潤,甚至還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反之,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弱者,那么即便用八抬大轎把你送到一個舉世公認的“機會之國”,比如說美利堅合眾國,你也照樣只能混成一介屌絲。
因此,請務必記住:當你把這個世界想象得很“險惡”的那個瞬間,你就已經敗了。因為你把本該由自己承擔的責任推給了別人,所以你根本就不可能擁有強大的內心。你將終生做一個弱者,永無出頭之日。
這才是事物本來的因果邏輯。
一言以蔽之,也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內心強大”是一個異常簡單的命題,甚至于僅僅是一個“腦筋急轉彎”的智力游戲。你只需做這樣一個簡單的操作——把“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所以我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了”轉變為“這個世界就應該是這樣,所以我要好好想想自己該怎么辦”——就能立刻獲得強大的內心。而且,當你的腦筋成功地轉過這道彎的時候,這個世界一定會按照你覺得“應該”的方式開始運轉,你將從“山重水復疑無路”的窘境中順利走出,瞬間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局面。
打一個形象的比方。這就好像你的面前橫著一道鐵門,門的那邊堆滿了金銀珠寶。你很想打開這道門,得到里面的財寶,卻懊喪地發現自己手里的鑰匙與這扇門不匹配。這個時候,很顯然,試圖換掉這扇門或者試圖用拳頭砸開、用腦袋撞開這扇門都是毫無意義的。那樣做除了會讓你頭破血流之外,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收獲。真正聰明的做法,應該是找個地方去配一把和這扇門真正匹配的鑰匙,然后回來輕松地打開這扇門,將里面的金銀珠寶盡數收于囊中。這時你會猛然意識到,那扇曾經令你糾結無比的鐵門,其實不過是一層薄如蟬翼的窗戶紙而已,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又或者,如果你還是看那扇門不順眼,鐵了心非要換掉它,你也可以無比輕松地達到這個目的——因為這時你的兜里已經揣滿了金銀財寶,足以令你能夠隨心所欲地對待那扇門。
所以,事情已經很清楚了——從今天開始,請更多地關注你自己,而不是外部世界。相信我,只要你能做到這一點,你的內心就會真正地強大起來;而當你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無論你走到地球的哪個角落,你的世界里都將不會再有任何“險惡”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