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準確把握歷史方位肩負新時代歷史使命

歷史方位是客觀事物在歷史進程中的前進方向和所處位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要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就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必須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把黨建設得堅強有力,以實現黨在新時代的目標和任務。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辟未來的精神旗幟。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歷史把中國共產黨推上歷史舞臺并扮演歷史主角。事實證明,誰能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誰就能贏得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成為中華民族的主心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局面,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極大地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建黨百年來的今天,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使中國大踏步走在時代前列。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具有廣泛的包容性,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因此,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百年前,中國共產黨創建之始,其初心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黨的建設本身不是目的,把黨建設好是為了達到民族振興之目的,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不懈奮斗。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因此,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在實現中國夢的新發展階段確保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必須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確保黨有效實現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這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政治保證。

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同志指出:“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1]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么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必由之路。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中華民族近代歷史上,曾經有過多種嘗試,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社會主義使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實現了快速發展并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和不懈探索,凝聚著億萬中國人民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富強中國的康莊大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黨的建設是一個整體。黨的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諸方面存在著內在、緊密和邏輯的必然聯系,沒有黨的建設就不能稱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之,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卓有成效地加強黨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具有特殊規定性、特定本質屬性的社會形態,黨的建設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屬性和本質特征,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敗。因此,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加強黨的建設,而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也是為了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黨的堅強領導。黨的領導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性質和發展方向。社會主義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需要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堅持黨的領導就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事實表明,什么時候我們黨自身堅強有力,什么時候黨和人民的事業就能無往而不勝。

三、建設“先鋒隊性質”的政黨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首先必須回答和解決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是具有特定政治屬性的政黨,要按照黨的性質、指導思想、綱領、宗旨及路線等來建設黨,始終保持黨的“先鋒隊性質”。

堅持黨的性質。黨的性質是政黨本身所固有的質的規定性,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本質特征。黨的性質問題是黨的建設活動的核心問題,對黨的綱領、宗旨、目標、方向等黨的建設基本問題都起著制約和決定作用。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個內容鮮明地概括了黨的階級性、人民性、民族性,闡明了黨的先進性及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黨是最先進階級的最高政治形式,由工人階級和全國人民之中優秀分子組成的先進政黨,始終代表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會發展的前進方向。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黨的性質的集中體現,只有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保證黨永不變質,始終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

堅持黨的指導思想。黨的指導思想是指導黨的全部活動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是堅持黨的性質、完成黨的歷史任務的決定性條件,是堅持黨的正確領導、推進黨的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證。黨的指導思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黨的指導思想反映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科學理論與客觀實踐相結合的成果,是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的理論依據。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先進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方面的成功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取得的。因此,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要堅持黨的指導思想不動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堅持黨的綱領。黨的綱領是黨為實現奮斗目標而確立的行動方略。黨的綱領是黨的指導思想、政治主張的集中體現,是昭示社會的政治宣言,是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標志,規定著黨的奮斗目標,指明黨的前進方向。因此,制定和實施正確的綱領,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及其領導的事業至關重要。黨的綱領包括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黨的最高綱領即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同時還有每個階段的基本綱領。黨的基本綱領是黨的階段性目標。最高綱領為基本綱領的制定指明前進方向,基本綱領則是實現最高綱領的必要條件,必須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相統一。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

堅持黨的宗旨。黨的宗旨是黨活動的根本目的和意圖,是黨的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黨的先進性的本質體現。黨的宗旨與黨的理論基礎、使命目標、行動綱領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密切相關。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宗旨涉及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根本問題、原則問題,關乎黨的前途命運,體現黨的初心和使命。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一切為了人民,這是黨與群眾關系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內容。堅持黨的宗旨,就是要堅持人民根本立場,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密切聯系群眾。新時代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的各項制度,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堅持黨的路線。路線是黨為完成一定歷史時期的任務,根據黨的綱領確立的行動方針和指導原則。政治路線是黨在各個歷史階段實現黨的最終目標的行動綱領和準則,集中體現了黨的政治主張、黨的綱領和奮斗目標,是黨制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這也是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是黨實踐活動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則,是黨制定和貫徹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思想路線是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組織路線是組織工作的根本方針和準則。組織路線為政治路線服務并由政治路線決定,是實現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保證,關系黨的事業和黨的建設大局。組織路線:“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條路線是黨的政治資源和政治優勢,是正確決策和有效執行的重要保證,集中體現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深刻揭示了黨的權力來源和權力本質,高度概括了黨的利益表達對象和表達目的,具體反映了黨的根本工作方法和認識方法。

四、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黨領導事業發展的重要經驗。中國社會已經進入新時代,中國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是新時代黨的建設奮斗目標、戰略部署和行動指南。有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黨的建設就有了依據和原則、綱要和靈魂、方向和路徑。

明確黨的建設根本要求。根本是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黨的建設根本要求是黨的建設根本原則和目的。新時代黨的建設根本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原因。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凸顯了新時代黨的建設鮮明特點,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政治基礎,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是要著力改變黨的領導被忽視、淡化、削弱的狀況,把黨內外各種組織和重要活動納入黨的統一領導之下,以有效實現黨的領導。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始終做到“兩個維護”,健全黨的全面領導的法規制度和組織體系,把黨的領導貫徹和體現到各個領域,不斷提高黨的全面領導水平。

堅持黨的建設指導方針。指導方針是指示引導事業前進的方向和目標。新時代黨的建設指導方針:“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方針強調的“管黨治黨”思想,體現了黨的主體定位、主體責任、主體作為以及主體要求。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是長期執掌國家政權的黨,是由先進分子組成的先鋒隊性質的政黨,黨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政治角色、所處的社會地位以及肩負的歷史使命。黨治理國家和社會,首先必須管好自身,這是黨自身的責任,也是黨的義務。黨要實現領導,要執好政,必須管好黨、治好黨。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和基層組織,都必須增強管黨治黨意識,增強管黨治黨的自覺性,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

緊緊圍繞黨的建設主線。主線是貫穿事物發展全過程的中心線索,是黨的各方面建設的“中心”。新時代黨的建設主線:“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凸顯了對黨這個政治主體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本質要求,也蘊含著對實現執政使命長期性、艱巨性的深遠考量。黨的執政能力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采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是黨的本質政治屬性,是黨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追求。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純潔性都需要通過建設才能得以增強和保持,這是黨的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永恒課題。

把握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總體布局是黨的建設的戰略規劃,是黨的建設各要素之間配置狀態及效果的總體表現,關系到黨的建設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這個總體布局抓住了新時代黨的建設關鍵,回答了新時代“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歷史性課題,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總體布局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完整結構和整體框架,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政治建設是“核”、思想建設是“基”、組織建設是“體”、作風建設是“形”、紀律建設是“尺”、制度建設是“矩”、反腐敗斗爭是“要”。

明確黨的建設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是現階段要重視解決的基本問題,也是黨的建設目標指向的要求。新時代黨的建設基本要求:“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黨的建設實踐表明,只有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科學確立質量標準,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才能真正把黨建設好、建設強,才能真正把黨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既是基本要求又是迫切任務,是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靶向。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其實就是把握和遵循了黨的建設規律,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內在規定,也具體反映了黨的建設實踐要求。

堅定黨的建設目標。“目標”問題是黨的建設的關鍵問題,反映了黨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方位對黨的建設的訴求,具體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這一黨的建設基本問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目標:“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個目標充分彰顯了時代性、人民性、革命性、斗爭性和先進性,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應有的特質,既提出了黨與時代、黨與人民的關系,又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綱領、宗旨以及黨的鮮明政治品格、執政能力和精神風貌,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政治定力、使命擔當,是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的全新定位,從戰略高度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五、發揮黨的建設獨特優勢

先進政黨的作用在于對社會發展產生積極良性影響。歷史上,中國社會的走向呈現不確定性、反復性、曲折性,其深層原因之一是缺乏強大的并能承擔有效領導的政治力量存在。新時期中國現代化事業之所以能加快發展,從宏觀上看,關鍵在于黨的領導作用發揮較好。可見,把黨建設好意義重大。

增強組織力。從一定意義上講,現代化的過程是組織、動員社會諸要素共同參與、融合、釋放能量的過程,有效的組織力量是現代化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對后發的工業化國家而言,要把分散的社會力量調動起來,要把有利于社會發展的各種條件利用起來,要把諸要素綜合起來,要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發揮起來,必須要有一個具有強大組織力的“力量”存在。在中國,這個領導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因此,黨的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歷史進程中顯得特別重要。

增強穩定力。穩定是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社會穩定需要建構一個能凝聚各種政治主體的宏大結構,使各政治主體遵循統一的政治規范,以保持有序、穩定、協調的狀態。政治結構必須蘊含向心力強的凝聚機制才不會出現離散傾向,政治整合能力和整合程度是國家政治力量強弱的重要特征。能否解決好黨的自身和社會整合問題,關系到社會力量調動和發揮,關系到社會條件利用和綜合,更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發展。通過黨的建設,能夠建立“核心性”的具有強力統攝性的政治結構,既能為日益發達的社會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又能駕馭頻繁而復雜的社會變動,使整個社會保持穩定有序的發展態勢。

增強整合力。政治整合能力和整合程度,決定和影響一個政黨力量的強弱。政黨的政治整合職能在于使社會成員認同某種基本價值觀念和國家基本結構,在于找到共同利益,在于協調關系、緩解矛盾、消除隔閡,以期達到一致。實現社會整合,首先要整合政黨自身,加強黨的建設是實現自身整合的根本途徑。政黨內聚力來自認同,而政黨內部認同必須外化為社會認同,這是政黨實現目標的必備條件。如黨的創新理論不僅武裝了全黨也教育了民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礎。

增強協調力。政黨客觀上存在于各種力量交織的關系中。政黨能否處理好各種關系,是政黨能力強弱的表現。黨的領導核心地位規定了黨具有的協調資格,黨的領導制度和體制也對黨提出了協調的要求。協調是黨這個領導主體為了更好實現領導目標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是黨與各方力量相互配合、理順關系、消除矛盾、達成統一、形成合力的過程。政黨通過組織使政黨能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需要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組織體系,這就要求政黨不斷培養和輸送精英,黨的建設具有精英輸入價值功能。

增強示范力。中國社會發展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需要具備許多條件,其中,分布于各行各業的黨員在社會發展的特定階段都將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社會是人與人之間關系互動的產物,而人的互動內容和形式差別也會導致形成不同的群體效應。社會化就是人的社會行為模塑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人們形成了為其生存環境所認可的社會行為模式。黨的建設就是要實現政治社會化,就是要使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發揮積極影響,以產生廣泛的示范性影響。

增強監督力。公共權力的清正廉潔是現代政治文明的要求。政黨在獲得政權之前和獲得政權之后,影響和領導國家政治生活的內容和方式不同。對執政黨來說,關鍵是怎樣合理、有效地使用權力。黨不僅僅是領導力量,也是監督力量。所以,執政黨對權力的監督功能只能增強而不能削弱。黨的建設就是要保證黨執掌的國家權力性質不變,保證公共權力的清正廉潔。因此,黨的建設是對公共權力監督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增強導向力。社會發展方向和目的至關重要,其實質涉及社會本質屬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社會發展目標,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價值取向。之所以要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目的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利益表達是現代政黨的重要功能作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中國共產黨利益表達功能作用的最直接、最具體、最集中、最形象的表述。黨的建設就是要保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黨的宗旨得到實現。

六、把黨建成堅強的領導核心

黨的建設目標是一個“目標體系”,而政治目標就是把黨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但必須看到,黨的領導核心不是憑空形成的,取決于諸多條件,尤其取決于黨的自身建設成效。

以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實現黨的領導。要實現黨的領導必須把黨建設好。打鐵必須自身硬,黨要成為堅強的領導者,素質必須過硬、能力必須高強。中國的事情要辦好首先中國共產黨的事情要辦好。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只有加強全面從嚴治黨,才能確保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習近平同志強調:“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這決不是危言聳聽。”[2]必須看到,黨的領導不是天經地義的,而是要通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不斷提高黨的自身素質和能力,黨才有資格和能力成為真正的合格領導者。

以優良的黨風樹立領導者形象。領導核心不是“講出來”的,而是“表現出來”的,怎樣的表現又通過黨的行為作風去驗證。作風具有直觀性特征,作風通常是社會成員評價政黨的基本依據。作風事關政黨形象,政黨形象如何關乎民眾的認可度、美譽度、評價度。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3]黨的作風是黨的主體素質外化所表現出的行為現象,反映黨的領導風格,體現黨的領導方式,也是檢驗黨的領導成效的基本依據。因此,黨必須以優良作風贏得高度認同。

以嚴明的紀律保證黨的領導有效實現。黨的領導要堅強、有力、有效,黨必須具有嚴明的紀律。習近平同志強調:“如果不嚴明黨的紀律,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就會大大削弱,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就會大大削弱。”[4]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黨的政治紀律,黨的政治紀律是最根本、最重要、最關鍵的紀律,因為黨是一個政治組織,有自身的政治目標、政治任務、政治原則、政治規范。事實證明,黨內出現的很多消極和腐敗現象都是違反黨的紀律導致的。政黨實踐表明,政黨內部紀律渙散,組織必然松散,行為必然松弛,思想必然松懈,黨就不可能形成一個團結的有戰斗力的整體,黨的領導力必將受到削弱,黨就不可能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以健全科學有效的制度保障實現黨的領導。科學的制度是實現黨的領導有效性、長期性、整體性的根本保證。《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強調,科學的領導制度是黨有效治國理政的根本保證。黨的建設實踐經驗表明,要實現黨的領導,就要堅持和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民主,實行正確集中,以實現科學決策和有效執行。要健全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大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干部的素質能力,為增強黨的整體領導力創造條件。

注釋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8頁。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2014年版,157頁。

[3]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中國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8頁。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31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边县| 利津县| 吉林省| 三亚市| 繁峙县| 德钦县| 永城市| 锡林浩特市| 家居| 白河县| 齐齐哈尔市| 策勒县| 宁都县| 三台县| 新宾| 界首市| 元谋县| 独山县| 淮安市| 浪卡子县| 巨鹿县| 房产| 荔波县| 乌鲁木齐县| 临武县| 治县。| 麻栗坡县| 湾仔区| 尉犁县| 黎平县| 黔东| 富川| 厦门市| 泰兴市| 济源市| 漳浦县| 长子县| 桓仁| 南川市| 原阳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