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救兵

哎呀一聲慘叫,甄大膽身邊的那名土司兵被一個馬匪砍翻,甄大膽急忙施救,卻不防被另一個馬匪一刀劈中面部,頓時血流如注。

甄大膽痛得大叫一聲,用手捂住了臉。

其余幾個馬匪趁機將那個倒在地上的土司兵亂刀砍死。

楊慶亮急忙沖了過來,拼盡全力擋住馬匪的攻擊。

俄而,甄勇抬起了頭,滿面俱是鮮血,狀如兇死的厲鬼。他怒吼了一聲,兜頭一刀向那個砍中他面部的馬匪劈下,那個馬匪慌里慌張地舉刀格擋。

甄勇奮發神威一刀而下,直接將馬匪的刀斬成兩段,刀勢不減,順著他的腦袋一直向下劈,竟然將這個馬匪從頭到腳劈成了兩半,內臟、腸子一起涌了出來,一股濃重的血腥味夾雜著騷臭的氣息似霧氣一般彌漫了開來。

周圍的馬匪都被甄大膽的兇悍嚇得直往后退。

楊慶亮急忙上前扶住搖搖欲墜的甄大膽,望著他臉上深可見骨的創傷,關切地問:“怎么樣?傷得重不重?還能堅持的住嗎?”

劇烈的疼痛折磨得甄大膽面部的肌肉不停地哆嗦。他甩了甩頭,想把疼痛從臉上趕走:“這次要是不死,我一定去廟里還愿。”

楊慶亮勉強笑了一下,嘲諷道:“這個時候才想起來信佛,是不是晚了點?”

甄勇大笑道:“所以老子從來不信佛!”

說話的功夫,周圍的馬匪慢慢地圍了上來。

楊慶亮與甄勇互相對視了一眼,一起苦笑了起來。

他們都明白,最后的時刻就要到了。

就在此時,從松竹坪坡道下面的茶馬古道上傳來一聲尖利的長長的號笛聲。

楊慶亮與甄勇同時為之精神一振。

這個響徹云霄的號笛聲在軍中被稱為天鵝聲!

隨著這個號笛聲,茶馬古道上爆發出震天般的吶喊聲:“殺呀!”

無數頭戴紅笠軍帽,身穿鴛鴦戰襖的大明官軍涌了出來,中間還混雜著一些身穿鏢行伙計服飾的人。

救兵終于到了!

馬幫殘余人員奮起余勇,拼命搏殺,而馬匪們則無心戀戰,他們紛紛開始向坡道下撤退,向茶馬古道北路突圍。

經過了一番戰斗,明軍雖然消滅了一部分馬匪,但大部分馬匪拼死沖殺,最終還是成功逃了出去。

這些明軍也不想與亡命奪路而逃的馬匪死磕,所以只是象征性的追擊了一下,就撤了回來。

這一仗馬匪損失最為慘重,不但沒能達到預定戰略目標,而且還損失了好多人馬。

馬幫這一邊,鏢行伙計生還三人,重傷兩人,馬腳子生還十二人,其中重傷六人,背夫生還九人,重傷三人,至于說輕傷,基本人人都帶傷。

但是土司少爺、小姐、劉家和等人都完好無損,貨物也沒有損失,算是慘勝。

而受益最大的則是這些趕來救援的明軍了,他們不但活捉了數十名馬匪,還白白得到了上百匹馬,不但有軍功,而且義興茶莊還會另外再送上一筆豐厚的謝儀,可謂收獲頗豐。

雅州千戶苗衛華一面派人打掃戰場,一面心急如火地派人尋找劉家和與土司少爺。

義興茶莊在蜀地是排名第一號的大茶商,能量極大,與蜀地的許多官員都有極為密切的關系。這次行動便是上川南兵備道發來的緊急公文,據傳聞是成都府的某位官場大佬發了一句話。

而土司少爺也不容有失,雖然大多數土司并不受朝廷的待見,但明正土司一向比較親近朝廷,而且由于打箭爐在茶馬貿易中屬于中轉站的地位,所以備受蜀地官員的重視,如果土司少爺有失,那他的官運也到頭了。

等親兵引著他見到劉家和、土司少爺、小姐三人安然無恙之后,苗衛華方才大大松了一口氣。

只要這三個人活著,他這次行動便算是功德圓滿了,回去也能給上官交差了。

劉家和謝過苗衛華之后,又急忙追問飛天虎的下落。

找找茶馬古道上的慣例,義興茶莊的馬幫,每次行腳的時候,都會在路過的地頭,給各路馬匪留下買路錢,甚至逢年過節會給較大的幾股馬匪送禮。

畢竟商人講究的是以和為貴,能用商業手段解決的事情,最好用錢來開路,但是絕對不會容忍馬匪打劫馬幫,對敢于破壞規矩的人,他們一定會動用官府的力量,剿滅飛天虎這支馬匪。

土司少爺也隨聲附和,一起追問飛天虎的下落。

飛天虎一定是受人指使,否則馬匪不可能來截殺他,絕對是明正土司的某個仇家所為。

只要抓住了飛天虎,審出幕后主使人,甭管是綽斯甲土司,還是雜谷土司,一定跟他們開戰。

反正明正土司與這兩家土司的世仇已經持續了上百年了,新仇舊恨一起算了。

但是苗衛華遺憾地告訴他們,俘虜的馬匪中,有人看到匪首飛天虎在逃跑的時候,不慎墜崖,所以并沒有活捉到他。

不過他們在馬匪的隊伍里倒是找到了一些綽斯甲土司和雜谷土司(注1)軍隊的旗號和服飾。

土司少爺勃然大怒,發誓一定要復仇。

劉家和卻認為,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如果飛天虎真的是受了綽斯甲土司和雜谷土司的指使,怎么可能會將他們的旗號和服飾帶在身邊呢?

土司少爺一時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時天色已經黑了下來,由于馬幫傷員較多,為了得到及時的救治,所以劉家和要求連夜趕回雅州。

為了提高士氣,劉家和當場發給所有參與這次救援行動的明軍士兵,每人十兩白銀的額外獎賞。

雖然官兵們趕了一天的路,都非常的疲憊,但是在高額獎賞的激勵下,他們士氣如虹,一時間歡聲如潮。

很快他們便踏著月色向雅州趕去。

注1:

本書會采用一些土司名稱,但不會完全照搬史料,只做背景參考使用。

嘉絨地區18土司:

1、長河魚通寧遠宣慰司(簡稱明正土司),不僅是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歷史上的四大土司之一,也是嘉絨地區受朝廷分縫最早,勢力最大的土司。地跨今甘孜州康定、瀘定、道孚、雅江、九龍、丹巴等。下轄土千戶1名,土百戶48名。

2、穆坪董卜韓胡宣慰司(簡稱木坪土司或寶興土司),在今四川省雅安地區寶興縣境內。

3、巴底宣慰司(又名布拉克底宣慰司),在今甘孜州丹巴縣境內。

4、巴旺宣慰司,原與巴底宣慰司為同一家族,清乾隆三十年(1774年)受封后,單獨分出。在今甘孜州丹巴縣境內。

5、梭磨宣慰司,地跨今阿壩州馬爾康、紅原、理縣、黑水縣等地。

6、瓦寺宣慰司,在今阿壩州汶川縣境內。該土司明代由朝廷調派西藏土酋領兵赴汶川鎮壓當地反民,后留守受職、

7、綽斯甲宣慰司(又名綽斯甲布宣慰司),是經首任部落酋長之名而命名,地跨今阿壩州金川、壤塘和甘孜州色達等縣。

8、革什咱安撫司(又名丹東土司),在今甘孜州丹巴縣境內。

9、促浸安撫司(又名大金安撫司),在今阿壩州金川縣境內。

10、儹拉安撫司(又名小金土司),與促浸土司原為同一家族,在今阿壩州小金縣境內。

11、松崗安撫司,在今阿壩州馬爾康縣境內。

12、雜谷安撫司,地跨今阿壩州理縣、茂縣、黑水縣等地。

13、沃日安撫司,(又名鄂克什土司),在今阿壩州小金縣境內。

14、魚通安撫司,在今甘孜州康定境內。

15、冷邊長官司,在今甘孜州瀘定縣境內。

16、沈邊長官司,在今甘孜州瀘定縣境內。

17、黨壩長官司,在今阿壩州馬爾康縣境內。

18、卓克基長官司,在今阿壩州馬爾康縣境內。

以上18土司中,其中宣慰司7職,從三品銜;安撫司7職,從五品銜、長官司4職,從七品銜。

嘉絨土司地理分布

嘉絨土司以理縣中心點的馬塘為界,分為兩部。馬塘以西,共十二土司,合稱嘉絨本部;馬塘以南,則成為嘉絨沖部,蓋因居于漢地沖口之故。

嘉絨本部自馬塘西達大小金川河流,又分為三小部,每部內又有若干土司。

1、四土部:包括梭磨、卓克基、松崗、黨壩。

2、大金部:包括促浸、綽斯甲、巴底、巴旺、革布什咱,共五土司。

3、小金部:包括儹拉、沃日、穆坪,共三土司。

嘉絨沖部在馬塘以南之地,也可分為三小部:

1、來蘇部:包括來蘇溝之米亞羅、八角碉、南大古爾溝一帶的蕃民,原為雜谷土司管轄之地,雜谷土司官寨即設于今雜谷腦市鎮,統治來蘇部及今之五屯地,乾隆年間五屯地改土歸流,來蘇部則劃入梭磨土司管轄。

2、雜谷部:包括五屯地,即九子、上孟、下孟、甘坡和雜谷,共五屯。

3、瓦寺部:即今之瓦寺土司地。

嘉絨原有十四土司地,今日則分布于四川省汶川、理縣、靖化、懋功、與西康之丹巴、道孚、寶興、金湯,共八縣。

另外四土司,明正土司、魚通土司、冷邊土司、沈邊土司,又分為瓦部和木雅部。

1、魚通土司、冷邊土司、沈邊土司,地處嘉絨沖部。

2、明正土司地處嘉絨本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鹿县| 灵石县| 射阳县| 云霄县| 花莲县| 密云县| 松江区| 夏邑县| 商丘市| 修武县| 东乡县| 三亚市| 鄂州市| 商河县| 方正县| 望谟县| 高淳县| 衡东县| 哈密市| 安吉县| 儋州市| 江永县| 威远县| 出国| 杭州市| 夏河县| 仲巴县| 原阳县| 商城县| 河西区| 吉木萨尔县| 四会市| 昌邑市| 德化县| 石楼县| 澄城县| 广饶县| 佛山市| 长治市| 平顺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