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落的貴族和孤苦的幼年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國(在現(xiàn)在河南、江蘇交界的地方[1])的貴族,如果再往遠里說,他們還是殷代貴族的后代。孔子在臨死的時候也曾說自己是殷人呢。
但是,到了孔子的前三四代,由于宋國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傾軋而逃到魯國(在現(xiàn)在山東東南部、江蘇西北部)避難的時候,這貴族的世家是日漸沒落了。
孔子的父親叫紇,字叔梁,是魯國一個職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氣。有一次,幾個諸侯國家去攻打一個叫偪(bī)陽[在現(xiàn)在山東嶧(yì)縣南]的小國,魯國也參加了。孔紇就在魯國的軍隊中。當他們攻入偪陽城的時候,守城的人把一種閘門放了下來,先入城的隊伍眼看就被隔斷在城里了,這時孔紇卻用雙手把閘門一掀,掀起來了,先入城的軍隊才得以完全退出來。這事發(fā)生在公元前563年,離孔子出生還有十二年吶。[2]又有一次,孔紇和其他兩個魯國將領,率領三百武士,打退了齊國的侵擾。這事發(fā)生在公元前556年,離孔子出生只有五年。[3]這就是我們所僅僅知道的關于孔子父親的事跡了。
孔子的母親姓顏,叫徵在。當孔紇和她結婚的時候,她還很年輕,可是孔紇已經(jīng)上了歲數(shù)了。[4]他們的結婚是沒有經(jīng)過當時社會上所通行的完備手續(xù)的,因此遭到了社會上的奚落。
孔紇和顏徵在很希望得到一個兒子,他們曾在曲阜東南的尼丘山上禱告過。后來他們生了一個男孩,便給這孩子取名叫丘,字仲尼。這就是后人習慣上尊稱的孔子。“仲”是老二的意思,這說明孔紇在和徵在結婚以前有過妻子,而且有過一個兒子了。

○尼丘禱嗣圖
孔子生的這一年是公元前551年——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5]距現(xiàn)在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光景。
孔子父母的結合既不十分符合當時的禮制,而當時的禮制又特別沉重地約束著婦女,所以孔子的母親過著不很稱心的日子。孔子也就從小時候起,多懂得了一些人的臉色,多感受到了一些人情的冷暖,于是養(yǎng)成一個謹慎小心的性格,很敏感,很善于應付人,并習慣于遇事有所思索。總之,有點早熟吧。當然,由于孔子后來不斷地鍛煉,他并沒有因此而流入孤僻和冷酷。
可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歲,父親孔紇便亡故了。[6]他母親因為輿論的壓迫,連丈夫埋葬的地方也一直沒有告訴過孔子。那時,他家正從陬邑(在現(xiàn)在山東泗水縣東南)移居到魯國的國都曲阜。
孔子小時候得不到什么合適的玩具,他只是愛模仿祭祀,擺上小盤小碗,學著行禮玩兒。這就是他常做的也幾乎是唯一的游戲了。

○少陳俎豆圖
【注釋】
[1] 因行政區(qū)劃的變化,現(xiàn)在河南與江蘇并不接壤,宋國大致在現(xiàn)在河南商丘市一帶。——編者注
[2] 見《左傳·襄公十年》。
[3] 見《左傳·襄公十七年》。
[4] 見《史記·孔子世家》,張守節(jié)正義。(原文為“梁紇老而徵在少”,語出司馬貞《索隱》,此處或為作者誤記。——編者注)
[5] 孔子生年有二說,一為《春秋公羊傳》《穀梁傳》,說生于魯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一為《史記·孔子世家》,說生于魯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二說都有支持的學者,有二千年的辯論歷史,茲依杜預、鄭樵、朱熹、閻若璩、崔適等說,采取《史記》的說法。
[6] 見《孔子家語·本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