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蘇州園林匾額楹聯(lián)鑒賞(第6版)作者名: 曹林娣本章字數(shù): 2834字更新時間: 2023-12-19 11:29:52
序言
蘇州,山溫水軟,杏花春雨,足以感發(fā)詩興,大可養(yǎng)壽終老。詩文興情以造園,古城內(nèi)外,名園如繪。園主及設(shè)計者,有風流倜儻的詩人、瀟灑奔放的畫家、著書數(shù)百卷的學者,他們將自己的社會理想、宇宙觀、審美觀、人格價值等精神文化信息納入這一方方小園之中,借助有限的物質(zhì)實體組成的空間,構(gòu)建出精神的無限天地。文人們在營構(gòu)園林的同時,也在塑造自我,因而,蘇州園林成為詩畫藝術(shù)載體,洋溢著清香、甘洌的書卷味,充滿氤氳的文氣和文人氣息,得自然之道且兼具精神生命的精華,猶如一幅幅立體的南宋文人山水畫,似一首首雋永的山水田園詩。
蘇州園林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詩一般的”夢幻境界,“詩意地棲居”的文明實體,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農(nóng)耕民族最高最優(yōu)雅的生存智慧。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環(huán)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九座著名古典園林先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誠如楊鴻勛先生所言:“成了名副其實的 ‘蘇州園林甲天下’!”
高雅的“書卷氣”是蘇州園林主要特征之一。 “三生花草夢蘇州”,歷代騷人墨客接踵而來,流連吟哦于此,留下大量墨跡,或刻之崖石,鐫之磚墻;或大書于木,懸之中堂。這些摩崖鐫刻、匾額楹聯(lián),作為藝術(shù)語言,不只是一種符號、工具和建筑物典雅的裝飾品,而是一種審美的藝術(shù)本體的建構(gòu),作為傳達旨趣、透露景境的文學淵源或人文內(nèi)蘊、升華意境等手段,是景的“詩化” “心靈化”,是對于景境意象和心靈境界的一種審美概括,因而,具有歷史的、人文的、審美的價值,是園林中不可或缺的藝術(shù)珍品。有人說,蘇州是一本書,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書,那么,蘇州園林就是這本書中最耐人尋味的詩,而園林中的文人品題就是“詩眼”。
清文人和園林鑒賞家張潮曾說:“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真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幽夢影》)匾額題刻,正是將園林中這些虛實之景以及文人的情思系之一詞,來表達其深邃的立意、含蓄的意境和高雅的情調(diào),從而拓展并且強化和充實了景境內(nèi)在的生命意蘊,如“小山叢桂軒” “五峰仙館” “綺窗春訊”,泉石生輝,意境超妙;“滄浪亭”“網(wǎng)師園”“歸田園居”“濯纓水閣”,寸山多致,片石生情;“集虛齋”“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汲古得修綆”,題寓遠致,理趣盎然;“拜石軒”“坡仙琴館” “東山風流”,典藏精蘊,催發(fā)幽思;“聞木樨香軒”“印心石屋”“亦不二”“揖峰指柏軒”等,佛理禪趣,忘機脫俗;“明道堂” “世綸堂” “春在堂”,前賢遺韻,清芬奕葉。匾額又是高雅的文化向?qū)?藻繪點染,賦形摛彩,傳遞既定的意境信息,延引游人進入無垠的藝術(shù)天地,使有限的形態(tài)獲得了無限的表現(xiàn)力。如擷色彩有“翠玲瓏” “繡綺亭” “浮翠閣”,賞風姿有“四時瀟灑亭”“竹外一枝軒”“暗香疏影樓”,聽天籟有“聽雨軒” “留聽閣” “一亭秋月嘯松風”,觀物影有“柳蔭路曲” “塔影亭” “倒影樓”,聞花香有“藕香榭”“雙香仙館”“清香館”,馳遐思有“流玉”“飛虹”“陸舟水屋”等。融辭賦詩文意境于一爐,游觀者不僅能憑聽、視、嗅覺器官感受到自然美,同時可領(lǐng)略王羲之蘭亭雅集的遺韻,涵詠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真意,咀嚼王維禪宗空寂的心境,體味陶弘景聽松風的妙訣,遙念謝安東山風流的神采,浸潤林和靖《山園小梅》的境界……沉潛觀照,意味自出。
楹聯(lián)是隨著駢文和律詩成熟起來的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講究駢儷對仗、音調(diào)鏗鏘、節(jié)奏優(yōu)美,融散文氣勢與韻文的節(jié)奏于一爐,淺貌深衷,蓄意深遠。蘇州園林中的楹聯(lián),有園主和文人即興即景自撰聯(lián)和擷古人詩文名句的集聯(lián),也有移花接木之聯(lián)。內(nèi)容異彩紛呈,意象縱橫:或描摹形神,揮灑淋漓,如拙政園“雪香云蔚亭”對聯(lián):“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藝圃“朝爽亭”對聯(lián): “漫步沐朝陽,滿園春光堪入畫;登臨迎爽氣,一池秋水總宜詩。”或景融哲理,余香裊裊,如“梧竹幽居亭”對聯(lián): “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滄浪亭“翠玲瓏”對聯(lián): “風篁類長笛,流水當鳴琴。”或感事抒懷,述志道情,如留園“五峰仙館”對聯(lián):“歷宦海四朝身,且住為佳,休辜負清風明月;借他鄉(xiāng)一廛地,因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曲園“樂知堂”對聯(lián):“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覺悟;四美之先標四美,美名美壽美兒孫。”或記事勵德,啟迪心性,如網(wǎng)師園“濯纓水閣”對聯(lián): “曾三顏四,禹寸陶分。”拙政園繡綺亭對聯(lián): “處世和而厚,生平直且勤。”或述古道今,情思悠悠,如滄浪亭“明道堂”對聯(lián):“百花潭煙水同清,年來畫本重摹,香火因緣,合以少陵配長史;萬里流風波太險,此處緇塵可濯,林泉自在,從知招隱即游仙。”所謂“清吟追陶謝,逸韻慕嵇阮”,士大夫文人從自然、社會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諦、宇宙隱語以及內(nèi)心情思,借助這些高言妙句而物態(tài)化,從而感性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蘇州園林匾額題刻不僅文字雋永,而且書法美妙,篆、隸、真、行、草,諸體皆備,歷代名家的筆情墨趣大可尋求:顏真卿“顏體”的神姿,李陽冰篆書的風采,文徵明楷書的深嚴,董其昌草書的瀟灑,何紹基行楷的金石味,陳鴻疇行草的漢隸筆意,鄭板橋斜趣橫生的“六分半書”,乃至沈尹默古樸婉妙的楷書、林散之的“草圣遺法”、費新我熔古鑄今的左腕書法、吳進賢蒼勁穩(wěn)健的漢隸……琳瑯滿目,令人嘆為觀止。
《禮記·學記》曰: “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不僅于書無所不讀、修習不廢是學習,而且游觀中也能獲取大量真知。品匾賞聯(lián)就是“游焉”時高雅的文化活動,它能給您美的享受和陶冶,您也可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信息。本書是為您的文化旅游準備的一份精神快餐、研讀蘇州園林時的“導讀”。當然,鑒賞本是一種心智活動,您盡可以“再創(chuàng)造”甚至“誤讀”,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您自有獨到神解,筆者奉獻的,不過管窺一得。
書中所收匾額楹聯(lián)以現(xiàn)存為主,酌收部分遺失的名家作品。以蘇州市區(qū)的主要古典園林為主,大體以建園的時代先后序次,每個園林按景區(qū)劃分。析解融考據(jù)、辭章、義理為一體,詮釋詞義,考核典實,正本溯源,點出題中之精蘊、題外之遠致,旨在提示和啟迪藝術(shù)欣賞情趣。適當介紹撰書名家的簡歷和書法特色,具有較高欣賞價值的景點,特加按語,交代一些背景材料。
本書在1991年初版、1999年增訂版、2011年修訂版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糾謬、增訂、改版而成。本書自初版至今,已歷三十年,重印多次,盡管有許多不盡如人意處,但始終受到業(yè)內(nèi)人士和游客的喜愛。本人致力于釋解的正確和內(nèi)容的完善,但求多一點滿意,少一點遺憾。
蘇州園林的文人品題,經(jīng)中華文化精英數(shù)千年的歷練、飽學之士的炫奇斗勝,內(nèi)容涉及文學、美學、哲學、宗教、繪畫等藝術(shù)領(lǐng)域,稍不留神,就會出現(xiàn)望文生訓之憾。品題的詩文出處,更如大海撈針,盡管不憚其煩,鉤稽查尋,但有些仍告闕如,紕繆淺陋之處仍然難免,俟方家斧正。
值本書改版之時,我對發(fā)行本書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誠摯的謝意,也感謝華夏出版社長期的友好合作和責任編輯高蘇先生的一貫努力。原書蒙著名書法家吳進賢先生題簽,不勝榮幸。如今吳先生已駕鶴歸去,改版將一如既往地以先生墨寶刊印,以臻永念。
曹林娣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