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明道堂

匾額:

明 道 堂

顧廷龍書額。顧廷龍,當代版本目錄學家、書法家,為南朝蘇州著名畫家、史學家顧野王之后裔,其父竹庵公為蘇州著名書法家。顧廷龍仰承家學,學植深厚,書法正、草、隸、篆樣樣精能,尤擅楷書和篆書。其楷書體態平和,筋骨內含,點拂之間流露出優美瀟灑的韻致;篆書線條緊澀厚重,氣勢雄渾蒼茫,用筆方圓兼施,熔金文諸體于一爐,韻味高古而婉麗多姿;行書結體寬博,氣度雍容典雅。

額名取自蘇舜欽《滄浪亭記》:“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蘇舜欽所明之道,是指離開了充斥浮沉得失的官場后悟到的人生之道,即身心舒服,沒有了官場的煩惱;看到和聽到的都賞心悅目,“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閑”,可以“箕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這就是自己戰勝自己,擺脫煩惱之道。宋人常常內在地檢點自己的生活,深沉地探究自己的得失,因而也更著意琢磨自己的情緒意致。蘇舜欽頗有“兼濟天下”之志,被誣削職之后,對往日的官場生活做了深刻的反思:“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宋人愛議論,所議之“道”,大多涉及當時的政治生活。堂額頗具宋代詩文特色,并與滄浪亭的質樸風格也甚為相契。

楹聯之一:

百花潭煙水同清,年來畫本重摹,香火因緣,合以少陵配長史;

萬里流風波太險,此處緇塵可濯,林泉自在,從知招隱即游仙。

原為同治甲戌(1874)小春全椒薛時雨題,仁和(今杭州)吳恒書,今由吳進賢補書。薛時雨(1818~1885),字蔚農,一字澍生,晚號桑根老人,清咸豐進士,知嘉興縣,有治績,官至杭州知府。罷官后主講崇文書院,旋改主江寧尊經、惜陰書院。吳進賢(1903~1998),字寒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蘇州市文聯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生于安徽歙南里河坑,定居蘇州。能詩文,工昆曲,精書法。其書法于漢隸最工,識者稱其用筆蒼勁沉著,用墨潤枯適度,點畫穩健扎實,結體生動有姿。

出句并寫杜甫和蘇舜欽,兩人均字子美,得以并祠。百花潭在成都市西七里,是杜甫草堂所在地。杜甫《狂夫》詩:“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煙水,是《華嚴經》中描寫的勝景,此借指滄浪勝跡。同治十二年(1873)巡撫張樹聲第三次重修滄浪亭,此聯撰于同治甲戌(1874),故稱“年來畫本重摹”。古人盟誓多設香火告神,佛家因稱彼此契合為“香火因緣”,好像前生已結盟好,故在今生得以逾分相愛,此指杜子美和蘇子美兩人。杜甫,號少陵,故稱“杜少陵”;蘇舜欽,晚年授湖州長史,故稱“蘇長史”。出句據史抒情,突出一灣流水足可濯塵,暗寓遷謫之感。

對句議論抒情。西晉左思《詠史》詩云:“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此處“風波”寓指政治風波。封建士大夫文人在遭到貶黜或失意之后,都有“要路多險艱”之感,會像東晉陶淵明那樣“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希望隱于“城市山林”,過“樂逸無憂患”的閑適守志的賽神仙生活。聯語正是這種精神追求的形象寫照。

楹聯之二:

漁笛好同聽,羨諸君判牘余閑,清興南廔追庾亮;

塵纓聊一濯,擬明日刺船徑去,遙情滄海契成連。

清郭伯蔭撰聯,吳進賢補書。

藏典抒情聯。出句用晉庾亮南樓賞月之典。庾亮是晉明穆皇后的長兄,嘗為江荊豫州刺史,治南昌,曾于秋夜氣佳景清之夜,與僚屬殷浩、王胡之等登南樓賞月,吟哦戲謔,竟夕任樂。南廔,即南樓,舊址在武昌黃鶴山上,宋時為著名的登臨勝地。陸游《入蜀記》載:“制度閎偉,登望尤勝。”后江州州治移潯陽,好事者遂于此建樓名庾公樓。“判牘”,文體名,用于判決司法案件方面的文字。此言封建士大夫們縱情山水的雅情逸興,頗有魏晉名士風采。

對句用《滄浪之歌》意及伯牙仙島學琴之典。成連是春秋時代著名琴師。《樂府古題要解》載:“伯牙學琴于成連,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專一尚未能成也。成連云:‘吾師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與伯牙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吾將迎吾師。’刺船而去,旬時不返。但聞海水汩沒漰澌之聲,山林窅冥,群鳥悲號,愴然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終,成連刺船而返。伯牙遂為天下妙手。”這里講的是中國藝術家與大自然的關系。我國藝術家向來重視與自然的和睦相處,主張融人類的最佳文化和自然的最佳精神于心底,思想必須超脫功利,胸襟必須寬曠,精神要深深地沉浸在山水和其他自然物象之中。伯牙到了蓬萊仙島,接受了自然的精神洗禮,移易情感,在人格改造的基礎上,藝術才臻妙境。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中曾這樣描寫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精神洗禮:“黃子久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筱中坐,意態忽忽,人莫測其所為。又居泖中通海處,看激流轟浪,風雨驟至,雖水怪悲詫,亦不顧。”這是中國藝術家創作時陶融自然的一種心態。作者藉以表達向往大自然精神洗禮的心志。全聯緊扣滄浪水園特色和超塵脫俗、操守高潔的園林主題,反映了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熱愛大自然的藝術情趣。

聯語將寫景、用典、抒情融成一體,婉曲有致,余音裊裊,有不盡之韻味。

楹聯之三:

三秋剛報賽,休辜良辰美景;請先生閑坐談談,問地方上士習民風,何因何革;

五簋可留賓,何用張燈結彩;教百姓都來看看,想平日間競奢斗靡,孰是孰非。

今為亞明書。亞明(1924~2002),生于安徽合肥,祖籍江蘇蘇州。原姓葉,名家炳,號敬植,后改名亞明。歷任無錫市美協主席、江蘇省美術工作室主任、華東美協理事、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江蘇分會主席、中國美協常務理事、香港《文匯報》中國畫版主編、南京大學藝術研究中心教授。

江蘇巡撫徐士林撰于乾隆四年(1739)。徐士林曾在滄浪亭設宴款待士紳,教育人們要節儉。三秋剛完畢,別辜負了良辰美景,請諸位先生來閑坐談談,了解一些地方的士習民風的來路沿革。簋,是古代祭祀宴享時盛黍稷的器皿。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內方外圓曰簋,以盛黍稷。”《詩經·秦風·權輿》:“於,我乎!每食四簋。”五簋句,指少量食物可以留客了,沒有必要張燈結彩;讓百姓們都來看看,平時競奢斗靡,哪個對哪個錯?意思是要官吏自己帶個好頭,方可教育消弭地方上的奢侈之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方正县| 合阳县| 神池县| 绍兴市| 三门县| 林周县| 孝昌县| 义马市| 竹溪县| 平顶山市| 冷水江市| 富宁县| 延津县| 江油市| 行唐县| 左贡县| 宝鸡市| 白山市| 临海市| 平阳县| 嘉祥县| 永登县| 客服| 竹山县| 五原县| 铁岭县| 天门市| 阿尔山市| 夏河县| 岱山县| 丘北县| 贵港市| 福泉市| 平南县| 宜都市| 三明市| 灯塔市| 永川市| 舞钢市|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