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園林匾額楹聯鑒賞(第6版)
- 曹林娣
- 1834字
- 2023-12-19 11:29:57
(四)滄浪亭
匾額:
滄 浪 亭
俞樾書。
亭址初在北碕,前竹后水。康熙年間巡撫宋犖移建于此假山之巔。石亭古樸幽雅,旁有老樹數株,峰巒起伏,藤蔓雜花,野趣橫生,與遷謫隱逸詩人的心境渾然一體,足以感發懷古情思。亭中曾是蘇舜欽當年會友設文酒之所,也是詩人吟哦酌酒之地。如今,“年深跡往近誰主,風流云散亭依然”!
滄浪亭對聯之一: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遠山皆有情。
清梁章鉅集歐陽修、蘇舜欽詩聯。梁章鉅(1775~1849)字芷鄰,號退庵,福建長樂人。清嘉慶七年(1802)進士,歷官軍機章京,湖北荊州知府,江淮海道,山東、江西按察使,江蘇、甘肅直隸布政使,廣西、江蘇巡撫;曾主持修復滄浪亭。著書《浪跡叢談》《楹聯叢話》《退庵隨筆》等七十余種。
歐陽修和蘇舜欽都是北宋開一代詩風的文學家,兩人摯情深誼,亦為高山流水知音。
上聯出于歐陽修的《滄浪亭》長詩,歌滄浪亭的自然美景,又妙合蘇舜欽以四萬青錢買園的本事,含義豐富。蘇軾的《前赤壁賦》稱:“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此即用“清風明月”概寫滄浪亭的自然景色,簡約而又含蓄無窮。
下聯出于蘇舜欽的《過蘇州》詩,表達作者熱愛蘇州、縱心山水、怡情自然的超然之致,用在這里,妙在詠滄浪亭借景之美。漫步在亭北復廊外,透過廊上疏置的漏窗南望,橫貫全園的腰形假山若隱若現,仿佛一幅幅變幻的天然畫本,造成近水遠山的心理感覺。而在山埠下透過復廊漏窗向北望,近在眼前的廊外碧水變得浩渺平闊,產生近山遠水的視覺印象,這種錯覺,給有限的空間以無限的延伸探幽之趣。“皆有情”,賦予山水以人的風姿、情感,遠山近水脈脈含情,實際上寫的是人對青山綠水的深情,以表達寄情大自然、投身大自然、遠超紅塵的逸致閑情。將山水人情化,與蘇詩同一韻致。聯語融本事、實景、詩意于一體,景美、詩美、人格美交融為一。屬對工穩,雖為集聯,卻天造地設,渾如己出。
對聯之二:
四萬青錢,明月清風今有價;
一雙白璧,詩人名將古無儔。
清齊彥槐撰書。齊彥槐(1774~1841),字夢樹,號梅麓,又號蔭三。婺源(今屬江西)人。曾任江蘇金匱(今無錫)縣知縣,候補知府。擅詩賦駢文。
出句化用歐陽修《滄浪亭》詩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詠滄浪勝景和蘇舜欽買園本事。古代錢幣有黃錢與青錢之分,以紅銅、白鉛、黑鉛、錫一起配料鑄出的錢幣稱青錢,“四萬青錢”即四十貫錢。一千錢為一貫,計白銀一兩,計黃金四分之一兩。四十貫錢合白銀四十兩,黃金十兩。
對句詠史。南宋紹興間,“韓蘄王統兵過吳,以軍檄脅奪之,章氏窘迫獻園,百口一朝駭散”(袁學瀾《游南園滄浪亭記》)。滄浪亭為韓世忠宅第,他曾修飛虹木橋,建寒光堂、冷風亭、翊運堂,筑濯纓亭、梅亭、瑤華境界、竹亭和清香館,名“韓園”。蘇舜欽有倜儻高才,遭誣被黜,買園自適;韓世忠百戰沙場,威懾金兵,因怒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岳飛而被黜,遂以山水自娛。聯語以“一雙白璧”譽指兩人,蓋取白璧的潔白無瑕,喻蘇、韓皎潔的人品。典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聯語將景、史、人巧妙地綰結在一起,穩切工整,容量很大。全聯洋溢著懷古幽思,先哲風范躍然于字里行間。但韓世忠奪園之舉畢竟白璧有瑕。
對聯之三:
小子聽之,濯纓濯足皆自取;
先生醉矣,一丘一壑亦陶然。
朱應鎬撰書。
出句取自《孟子·離婁上》引孔子之語:“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災,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孔子的意思是:水清就洗帽帶,水濁就洗腳。后比喻人的好壞都由自己決定。出句將帶有強烈政治憤懣的《楚辭·漁夫》中“滄浪歌”的隱逸主題,換成以自我修養為主題的《孟子》中的“滄浪歌”。
對句“先生醉矣”,取元張翥《清平樂·醉后》詞:“先生醉矣。是事忘之矣。欲友古賢誰可矣。”尚友古賢,要“自在漁竿”。“一丘一壑”,見《漢書·敘傳上》:“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庾)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陶然”,則取唐白居易“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風神。
按:滄浪亭為石亭,四根石柱上刻有仙童、鳥獸及花草圖案,亭中置一石棋枰、四只石圓凳,為康熙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