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明皇家時報
- 大明歷代皇帝教崇禎治國
- 當年大表哥
- 2182字
- 2023-10-15 19:34:16
“然,不處置閹黨余人,又難以服眾。
凡各地私用公費為魏忠賢建生祠者,打二十大板,勒其雙倍價格賠償國庫。
提議將魏忠賢塑像搬入國子監者,同樣杖二十,停俸祿一年。”
崇禎話音剛落,戶部員外郎王守履跳了出來。
“陛下,不可!”
“朕說過,為了朝中安寧,不愿再起黨爭。員外郎是在教朕做事?”
“臣不敢。”
看到崇禎怒火起,王守履咽下話語。
“國子監監生錢嘉徵非官職人員,且拿沒經證實的流言蜚語來誹謗朝廷重臣,將其降為二等監生。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國子監司業朱三俊教學無方,免去其職務。”
東林黨人傻眼了,錢嘉徵是東林黨的后起之秀,朱三俊也是東林黨成員之一。
本以為今日是清算閹黨的大好日子,怎么皇帝現在把大棒輪到東林黨身上。
崇禎看著階下萎靡不振的東林黨人,心情舒暢。
想一家獨大,朕偏不如你們所愿。
“稟陛下,魏忠賢出發鳳陽前,曾大肆發賣家中財產。
據傳光是財物就有四十大車,幾百個仆人足足忙活三天才打包完。
除此,還有一千名騎兵護衛相隨,前呼后擁,不知情的還以為魏公公高升了。”
陸澄源仍不死心地出列。
既然皇帝不愿擴大打擊面,那就把魏忠賢打到塵埃。
“老狗,死到臨頭仍不知收斂。
王承恩,命駱養性召集錦衣衛攔截魏忠賢,將其四十財物全部帶回收歸內庫。
其中,留下一百名騎兵護送魏忠賢到鳳陽,剩下的九百名帶回京營,聽候朕的調遣。”
王承恩領命而去。
此次大朝會在各打五十大板的情況下結束,但崇禎仍然對東林黨忌憚,他清楚地知道。
東林黨背后利益集團是江浙財閥和地方大地主,東林黨只是江浙財閥地方勢力的政治與文宣代理人。
東林黨經常利用輿論武器和背后地方諸侯的支持干擾中央的決策,當年萬歷皇帝想立朱常洵為太子,就因東林黨人阻撓而失敗。
輿論的高地如果我們不占領,敵人就會占領,后世太祖一語中的。
該如何占領輿論高地呢,崇禎望著眼前的白紙出神。
一動不動地坐了一個時辰后,崇禎吐了一口胸中濁氣。
東林黨喜歡通過文人雅士的聲望、大規模集社和寫書立著等掌握社會輿論方向。
那朕就組建報館,看你們如何應對。
“盧九德,上次調查中,宮中識字的太監和宮女有多少人?”
“皇爺,經查,宮中識字的人約有一千余人。
但都是粗懂筆墨,離熟讀經書仍甚遠。”
站在一旁的盧九德對于崇禎的發問感到疑惑。
“要的就是這種人,寫出的東西才通俗易懂。
咬文爵字的,朕反而不要。
朕欲組建大明皇家時報,明日你把識字且為冗余人員的全部召集,朕另有安排。
另外,命錦衣衛搜羅京中的說書人。
有了他們,事半功倍。”
第二日,崇禎把大明皇家時報的構想交給盧九德,讓其立即著手去辦。
盧九德拿著紙張,風風火火地去出宮。
雖然不知道皇爺為什么要辦報紙,但皇爺從不無的放矢。
做為奴婢,盡心辦好事就是了。
幾日后,盧九德把報紙樣品擺在御案上。
聞著濃重的松香油墨,崇禎眼神飄渺。
小時候,每日早上,爺爺戴上老花鏡,坐在藤椅上一邊喝茶一邊翻閱報紙。
而自己則在一邊喝豆漿一邊聽收音機里的故事。
每每想起爺孫溫馨的場面,崇禎總會信心滿滿。
瀏覽一遍后,崇禎的眉頭緊皺,一旁盧九德心里一咯鐺。
崇禎拿起報紙,彈了一下。
“這些文章都是誰寫的?”
盧九德拱手回應道:“有些是宮里的太監和宮女寫的,另一些是奴婢唯恐文墨不通,專門請幾位翰林幫忙潤色。”
“文采是夠了,不過這大明皇家時報,朕打算是打算給天下人看的。過于晦澀的文章反而適得其反。”
“朕一會構思一份報紙,你拿下去后模仿其中的格式結構,語言盡量多用市哩口語,務必讓星斗市民都能看懂。”
“此外,京中的說書人全部登記名冊。
每逢報紙發行日,令其講古前務必把報紙讀給所有人聽。
南京那邊也盡快組建報館,屆時,兩地同時發行報紙。”
“奴婢遵旨。”
唰唰,一個時辰后,崇禎把一張紙丟給盧九德。
盧九德接過后細看一番后,頓時無語。
萬歲爺把皇家時報分為四個版塊,分別是:大明國策、后金秘史、民間消息和商家廣告。
此份皇家時報和嚴肅的邸報相比,簡直就是烏鴉與鳳凰相比。
不過,后金秘史那處倒是令人津津樂道。
特別是漢奸范文程妻妾被努爾哈赤寵幸那段,自己一個缺少物件的男人看了都小腹發熱。
正常的男人要是看了,估計會把自家婆娘弄得嗷嗷叫。
也不知道皇爺是從哪里得來的消息。
盧九德指著后金秘史和商家廣告版塊說:“皇爺,如此排版恐怕有失皇家臉面。”
崇禎不以為然地輕笑。
“怕什么,要的就是通俗易懂和獵奇。
嚴謹方正的邸報是給天下士紳看,朕的皇家時報是給泥腿子們看,無所謂。
至于商家廣告嘛,此為報館日后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這塊弄好了,非但不用朕貼錢,說不定還會成為朕的財源。”
盧九德聽后,眉開眼笑,“皇爺好玲瓏的心思啊,奴婢佩服。”
崇禎擺了擺手。
“朕先前讓你提督東廠,并非讓你替朕抓捕、審訊百官。
朕命你即刻把東廠改為報館,為朕辦好大明皇家時報。
時報辦好了,朝廷的喉舌就掌握在朕的手中。
有了時報,朕就可以讓天下萬民知道他們的君父是何種人,知道朕的治國新政,知道大明境內發生的大事。
這份報紙要傳遞的是朕的聲音,是天下共主的聲音,而不是東林黨的聲音。
東林黨仗著清流的身份和大規模集社,對朝政說三道四,甚至還敢對抗皇權,朕甚為忌憚。
當年萬歷帝想開征收商業稅,結果遭到東林黨和江浙財閥的抵制。
扯什么“士農工商”,商排在農后面,理應征農業稅,簡直荒謬!
為了逃稅,他們還隔三差五地向泰昌帝進獻美女。
最后,泰昌帝下令罷免礦稅、榷稅,撤回礦稅使。
史官記載:“藏富于民、朝野感動”。
好一個藏富于民,合著把天下的財富都藏在自家的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