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治療完成
- 重返1976從赤腳醫生做起
- 幽州大麓
- 2055字
- 2024-07-08 22:35:43
張維民輕聲地讓劉光華用俯臥位低頭的方式躺著,露出了頸背部即將治療的部位。
劉光華異常地配合,雖然劉光華沒有見過這種治療方式,但是他沒吃過豬肉,難道還沒見過豬跑嗎?
這讓張維民心里也不禁想到,劉光華院長真是模仿患者,甚至能提前想到一些需要做的地方,這也讓張維民感覺有些得心應手,完全不需要擔心患者的各種反應。
“院長,這個針刀治療的過程中,要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直接跟我說就好了,可別強忍著啊。”
“我還用你來操心啊,這個就是小場面,別廢那么多話了,直接動手吧,啰啰嗦嗦的,一點都不像大老爺們。”
劉光華的話語很干脆,讓張維民也哭笑不得,合著自己不過是意思一下,竟然還讓劉光華覺得不果斷?
既然這樣,那張維民也不客氣了,手中的針刀緊貼劉光華的皮膚凸起處,向前一刺,直接刺入到骨面,在刺入的位置三兩下就將其疏通剝離,拉緊的頭夾肌也就松開了。
在張維民認真地實施針刀的時候,李國勝也目不轉睛地盯著看,可謂是張維民手到哪里,他的眼睛就跟到哪里。
李國勝看出來這個針刀跟中醫的針灸還是有所不同的,于是問道:“這個針刀,我看你在用的過程中,是不是有著特定的路線?”
張維民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李老還是很有眼力的,這么細微的變化,都能夠注意到,這可比我們年輕人都強啊。”
李國勝笑了笑,說道:“你別油嘴滑舌的,我幾斤幾兩自己難道不知道嗎?你好好解釋,別說那些有的沒的,別看我年齡大了,我這基本的思維還是有的,別總想忽悠我。”
張維民現在是一心二用,眼睛是盯著劉光華動刀的部位的,手中的針刀完全是憑著內心的感覺在走,手到心到眼到,所以一邊動著刀,一邊跟李國勝聊著天,完全不受影響。
其實這屬于張維民自己的習慣,一邊動手術一邊聊天,這難道不是正常的嗎。
這一幕放在張維民心里就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但是在急診科的這些人看來,無異于在平靜的湖水中拋下一顆重磅炸彈。
中心醫院急診科這些人里面,除了王向陽,就數羅雄的水平高一些了。
羅雄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還遠遠達不到這種一心二用的境界,除非是非常簡單的縫合清創,自己還能勉勉強強應付,但凡是碰到稍微需要集中一點精力的操作,那就完全跟一心二用挨不上邊了。
做好都靠運氣,要是一心二用,那還不得把事情給搞砸了?給羅雄兩個膽子,他也不敢這樣去做,更別說去人的身上試了。
而王向陽倒是不這么想,他作為急診科的主任,現在年紀也到了這個點了,提升也沒有多大的空間了,再怎么去練習,難道還能夠超越張維民嗎?
王向陽心里清楚得很,自己在這個時間點,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怎么去最大限度地把急診科給帶出來,這才是關鍵點,其他都不是很重要。
現在急診科的情況可以說是擺在明面上了,因為張維民的加入,急診科被攪動了起來,最明顯的就是羅雄和唐丹這兩人的變化,他們兩人明顯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并且不斷地刷新著他們的認知。
而這一切的變化,源頭幾乎都來自這個赤腳醫生培訓班的張維民。
“李老,你看,這個針刀在皮膚里面行進的時候,主要是注意避開一些神經和血管,這是原則性的問題,只要不損傷神經和血管,基本上就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就算有一些小問題都可以及時解決,避免進一步的損傷。”
“還有就是,如果這個鼓起的包比較大的話,就沒必要選在一棵樹上吊死,也就是說,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治療點位,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多選幾個點位去治療,而且針刀在刺入的時候也不用太深,免得把一些神經和組織損傷了。”
張維民一邊動刀,一邊給李國勝解釋著,最后手中的針刀將劉光輝患病的部位剝離完后,便利落地結束了這次治療。
劉光華還以為用針刀治療跟做手術一般,時間沒這么快結束呢,誰知道,就是幾人談話的功夫,這就結束了。
“這么快就治療完了?這樣就好了嗎?”
劉光華沒敢起身,雖然他能夠感覺出來,張維民已經給他治療完了,甚至已經在收拾醫療物品了,但是沒有張維民親口說出來的話,他還是謹遵醫囑沒有動彈的。
張維民收拾著針刀,說道:“劉院,治療已經結束了,目前只是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估計已經初步緩解了不適的感覺了,可以再稍微休息下,感受一下治療前后的變化,再慢慢起來。”
劉光華聞言,便細細體會著身體和感官上的變化,稍作休息便在王向陽的攙扶下,豎起了身子。
跟之前李國勝的動作差不多,劉光華試著站起來后,左右搖了搖腦袋,然后舒張了一下身體,接著奇怪的感覺出來了,已經沒有之前伏案過久酸痛的感覺了。
“我這樣就算治好了嗎?有這么簡單嗎?”
按道理,這話要是出自一個普通患者,倒是合情合理,但是出自劉光華,就顯得有些幼稚了,所以話一出口,劉光華就感覺到了不妥,所以便改口問道:“我這什么頭夾肌勞損,這樣一次治療算是結束了嗎?”
張維民當做沒有聽到前面的話,說道:“這一次算是一個療程,要想基本治愈,還要再用針刀治療一次,不過現在應該已經比之前好很多了吧?”
劉光華認真地聽著,他已經好久沒有以一個患者的身份參與到醫院的治療過程中來了,平日里忙于醫院的各類事務,對自己的身體沒有怎么去關注,多年伏案工作導致了他的頸部出現了一些問題,要不是這次機緣巧合,怕是要實在受不了,他才會去關注到自己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