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事故!大搶救!
- 重返1976從赤腳醫生做起
- 幽州大麓
- 2040字
- 2024-06-08 23:01:23
就在王向陽踏出教室門口的時候,醫院的廣播聲音從掛在教室門上方的大喇叭中傳出,聲音不是很大,但是卻如銅鐘聲一般刺激著王向陽的神經。
“請全體人員注意!請全體人員注意!南山水庫附近道路發生嚴重翻車事故,具體傷亡不明,所有醫生、護士除了必要留守的,其余的,全部到急診科門前集合,按照既定的應急預案,等待下一步指令!“
急促的聲音同樣使得張維民那刻在骨子里的急診細胞狂暴不止。
這一刻,同樣都是急診人的王向陽和張維民,心臟都在狂跳,血液瞬間流向大腦,支撐著大腦飛速地運轉。
張維民看了王向陽一眼。
兩人目光相對,王向陽立馬會意,一揮手,便讓張維民跟上。
教室里的眾人也聽到了廣播的聲音,本來還在吵鬧不止的教室,瞬間安靜得可怕。
大喇叭連續響了五次,喇叭中,播音員的聲音也響了五次。
喇叭第一次響的時候,王向陽還沒有聽得很清,等到響了第二次時,已經全明白了。
水庫,翻車,嚴重,傷亡不明。
得到關鍵信息的王向陽和張維民已經向著急診科的方向狂奔而去。
眾人看著兩人開始奔跑的時候,甚至還處在懵逼的狀態中。
只有王濟仁,他的目光一直盯著張維民和王向陽的,所以他是緊隨其后的。
王濟仁生怕沒聽清,特意還聽了第三次的廣播。
“這狗日的張維民,也不等老子?!蓖鯘枢卣f道。
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似的,王濟仁也邁開腿向急診科的方向跑去了。
此時眾人也都來到了教室外面,全都抬著頭看向上方的大喇叭,似乎這個大喇叭有什么魔力一樣。
這次的翻車事故,明顯就不是一般的事故,不然,也不會調動全院的醫生和護士集合。
看這個情況,哪怕是在家休息的人員也要趕回醫院。
這樣看來,只有一種情況。
重大突發事件,至少有3人以上,甚至更多的重傷人員。
不到一分鐘,在院的所有醫生和護士,甚至一些安保人員和后勤人員都來到了急診科的門外。
“相信大家都聽到了怎么回事,根據最新消息,南山水庫那邊的翻車事故,初步估計,車上人員至少有30人以上,都是去參加新水庫修建的知青,按照時間來算,第一批傷員應該也快到了?!奔痹\科主任王向陽不緊不慢的說著。
大規模搶救的情況,王向陽也不是第一次碰見了,平時的應急預案演練,每一次都是王向陽做的戰前動員。
現場的醫生和護士也都靜靜地聽著。
“陳國強同志,你帶領一隊人員先去現場救援,其他二隊三隊四隊,跟我留在這里做好搶救準備,等傷員一到,馬上展開搶救!”
“各隊隊長,立即檢查各自的醫療設備和物資,如果有不夠的,馬上找黃科長補齊,特殊情況,跟我或者黃科長報備過后,可以根據需要,調動院內一切物資!”王向陽如同即將出征的大將軍一般,威嚴,又不容置疑。
整個平遠縣的醫院,現在都調動起來了。
不僅是中心醫院,中醫醫院和婦幼醫院此刻全部都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甚至于,靠近縣城周邊的一些公社衛生院都抽出骨干力量就近前往這幾個醫院支援了。
不過只有中心醫院是這三家主力醫院的主力,比較危重的患者大多都會送往中心醫院,除非是超過了中心醫院的醫療能力的情況下,才會往其他兩家醫院分流。
“維民,等下你跟我一起在二隊幫忙,不要逞能?!蓖跸蜿柤毤毜囟谥鴱埦S民,雖然他知道張維民的能力出色,但是像這種大規模的搶救不同其他情況,那是所有人都盯著的,個人力量極其有限。
“好。”張維民的回答簡明而有力。
“突-突-突?!?
隨著幾輛拖拉機突兀的聲音在醫院外傳來,緊接著,一輛又一輛滿載傷員的拖拉機依次開了進來。
關鍵時刻,還是這個東西靠譜。
“同志們,要開始了?!蓖跸蜿柕穆曇魣远ǘ辛Α?
“這個傷員脾臟破裂了,出血較多,先止血,三隊接手!”王向陽緊張而有序地安排著。
一隊當了先鋒,已經前往現場去救援了,二隊、三隊和四隊,各自根據隊里擅長的方面,不斷地用擔架轉移著拖拉機上的傷員到醫院。
“謊報傷情!這該死的報信員?!蓖跸蜿栄劭磦麊T越來越多,已經遠超預估的傷亡情況了,極大地挑戰著中心醫院的承受能力,也挑戰著王向陽的指揮和處置能力。
“這樣下去不行,張維民!跟我去二隊!先把需要縫合的傷員給處理了?!蓖跸蜿柟麛嗟叵铝藳Q定。
張維民站在王向陽的身旁,隨時準備著,聽到了王向陽的指令,反而異常冷靜。
“止血,清創,縫合?!蓖跸蜿栂冉o張維民挑了一個較輕的傷員,然后自己則就近選擇了一個傷員。
“開始處理了沒有,要是有難度的話,看下我是怎么處理的。”王向陽剛做完清創,剛準備縫合的時候,抬頭看了一眼張維民,生怕他在這個場面失了水準。
只不過王向陽看過去的時候,張維民已經做完第一個傷員的縫合了。
“羅雄,你去幫張維民檢查一下,看有沒有漏掉的地方?!蓖跸蜿栠€是不放心,擔心張維民一個勁地求快。
羅雄將傷員的衣服掀開,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檢查了一遍,問題倒是沒有,但是羅雄的內心卻隨著目光所及之處,震撼不已。
這個傷員一共有3個地方需要縫合,每個地方縫合的技術都不一樣,而羅雄只看懂了一種,也就是最基礎的縫合方式。
但是,哪怕是最基礎的縫合,這縫合的效果,簡直是,羅雄已經找不到詞語來形容這個縫合效果了。
如果有,那可能就是藝術品,或者完美來形容了。
因為羅雄干急診這么長時間了,撇開速度不說,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