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常見稅會差異處理與案例解析
- 安世強
- 1027字
- 2023-10-09 10:41:11
第一章
淺析稅會處理與差異
一、核算會計的職能定位
在會計理論界存在會計的核算職能論與管理職能論之爭,而在實務中又存在核算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混淆,突出的表現便是管理層直接按照核算會計所提供的信息進行管理決策,殊不知,核算會計所提供的決策信息并不充分,相關性與及時性也不夠。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會計核算職能與管理職能,是否會計的職能必須居于其一呢?
(一)核算會計成了管理會計的基礎
管理會計的產生先于核算會計。在早期的經濟活動中,資本的積累沒那么大,募集資金主要還是在親友之間,在這個階段,會計更可能的是對實物與貨幣等的管理。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外部資金來源的多樣化,稅務機關職能的完善,應這些外部組織與人員的要求,企業需要按照既定的規則編制對外財務報表,以謹慎性等原則進行會計核算。基于對這些背景的認識,我們可以得知核算會計與管理會計既有密切的聯系,又存在顯著的區別。
追溯會計史,我們會發現,由于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信息了解的強勁需求與外部債權人、股東和稅務機關的強勢地位,對內的管理會計開始向對外財務報告妥協,即以對外報告為目的的核算會計地位越來越高,甚至在多年以后,實務界與學術界反而認為管理會計出現于核算會計之后,是核算會計功能的延伸。企業需要嚴格遵守會計準則的核算原則,并對外報告。管理層往往基于財務報告,通過一定的調整,甚至直接參考財務報告進行管理決策。基于當今會計實踐的角度,核算會計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成了管理會計的基礎。
(二)核算會計職能清晰化
核算會計的目的是對外提供財務報告,管理會計的目的則是為管理層提供與決策相關的、有用的、及時的信息,故前者難以滿足后者的需求。由于過去信息技術未達到足夠的水平,企業尚難同時運行兩類信息系統,以同時滿足兩類需求。目前,在“大智移云物區”等技術的支持下,這已不是難題,企業可以搭建涵蓋兩類信息的、更完善的財務系統,以同時滿足對外財務報告與對內管理決策的需求。
當然,搭建能夠同時滿足兩類需求的信息系統需要一定的成本,中小企業可能面臨資金上的困難。在此情形下,需要更加清晰化核算會計的職能定位。雖然會計的核算規制在改善,以彌補會計信息相關性不足等問題,如投資性房地產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但歷史成本仍然是主體。會計核算中的部分信息可以直接用于管理決策,如變現能力最強的貨幣資金,而存貨等會計核算信息則不能直接用于管理決策。總之,會計核算是基礎,它提供了最基本的信息,但面向決策時,需要調整為對決策更有用、更相關、更及時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