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橡皮綜合征”到底有哪些影響
- 學習的格局: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力的46個細節
- 馮卓
- 2144字
- 2023-09-22 15:50:39
某日,班主任在家長群里轉發了一張圖片。我掃了一眼,莫名地被戳中胸口,“噗”的一下把剛喝進嘴的果汁噴滿手機屏幕。
輔導作業的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拆穿了。
說起這張火爆的“橡皮定律”圖,源于一位退休教師在朋友圈發的一條說說。大意是:家長可以通過橡皮判斷孩子上課有沒有走神兒,并隨機配了5張“實物與上課狀態”的對比圖,讓家長對號入座。
根據橡皮受虐的癥狀,有“鉛筆文身型”“標本切片型”“粉身碎骨型”“離家出走型”……總之,就是沒有“用完再換型”。班主任的意思是讓我們家長照著圖“自檢”,從一條條留言來看,好多家長的情緒有著不大不小的波動。
我看著手機,一下子憋不住笑,默默地猜想著,我家女兒的橡皮可能是什么樣的呢?
一年級剛入學,根據學校下發的文具清單(請在文具盒中準備:3支鉛筆,一塊橡皮,一把直尺),我全套照搬,給女兒置辦齊全了。
但很快,我發現女兒的文具盒出現了不規則的變化。比如,有時裝回的鉛筆肯定有一支不是我買的;前天才裝在筆盒中完好無損的橡皮,可能次日就缺了半截……我曾天真地認為,這是一年級小豆包的正常現象,直到這張“橡皮定律”圖的出現。
忽然覺得,輔導作業的時候,橡皮也是影響親子關系的一大殺手。
盼望著,終于盼到了神獸放學回家寫作業。
不過,作為一個接受過科學育兒教育的中年母親,是不會偷偷翻看女兒的文具盒的,呵呵,我是光明正大拿來看的。果然,真相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這次,文具盒里根本沒找到我想要的橡皮。
我正要開口發問,突然看到女兒盯著作業本手足無措。
“怎么了?有題目不會做嗎?”
“不是。”女兒支支吾吾地搖搖頭。
“那是寫錯了?趕快拿橡皮擦掉啊!”我旁敲側擊,只想快點兒證實自己的預判。
“我……我的橡皮不見了。”說著,女兒張開嘴,準備用手指頭沾點兒唾沫往作業本子上戳。
看到這一幕,我氣急了——果然不出“圖片之所料”!
我想大聲呵斥女兒一頓,但還是生生忍住了——仔細想想自己的學生時代,好像也沒有一塊橡皮能倔強地活到最后。
“喂,你的文具盒在做‘布朗運動’嗎”?
所謂的“布朗運動”,就是不規則運動,永遠不知道她的文具下一秒是什么狀態。
女兒看著我,又看看文具盒,一邊露出幽怨的眼神極力辯解,說是誰誰誰把她的橡皮拿走了,一邊淚珠像斷了線似的順著臉頰滾下來。
我脆弱的小心臟還是不夠堅強,瞬間爆發想哄一哄她的沖動,但還是為了以后文具不再丟失或弄壞,跟她冷靜地談了談人生。
“制造一塊橡皮容易嗎?18世紀發明了橡皮,19世紀才能讓普通人買到,還不一定買得起……”我像模像樣地給女兒科普著。
接著,我又提出要簽個“協議”,決定對女兒的“主人翁精神”定價。在我家,通行“貨幣”是墻上的小紅花——若是能保證橡皮每天除了正常損耗而不丟、不壞、不破角,就獎勵她一朵小紅花。一周結束,可以憑借小紅花的數量換取自己心儀的小禮物。
就這樣,當橡皮在女兒的心中擁有了地位后,就很少出過“人身意外”了。
這事在我家算是解決完了,但在別的家長那里還沒有結束。每隔幾日,女兒都會跟我說班里某個男生又被批評了,還被找了家長,原因是上課切橡皮。這大概就是令老師和家長感到頭疼、頭腦靈光卻不肯用功學習的神獸吧,想必他整堂課都在練習“刀工”,根本不知道老師講了些什么。
其實,學生上課玩橡皮,潛意識就是走神,比作業寫不完、考試分數低還讓人難以接受。這也是很多低年級學生的共性——愛開小差。
那么,孩子為什么喜歡上課開小差呢?不外乎有如下原因:對所學科目不感興趣,不想聽;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不愿意聽;覺得老師講的自己全部會,不需要聽;自制力差,容易受到干擾。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夠全神貫注聽老師講課的低齡學生畢竟是少數,多數學生往往聽一會兒就會“靈魂出竅”。
其實,這幫福爾摩斯附體的家長和老師也都是從小學生過來的,透過一塊橡皮還原孩子上課時的“作案場景”后千萬不要暴怒。畢竟,我們小時候也喜歡把鉛筆尖扎進橡皮,然后拿小刀給它做個“微創手術”。
如何讓孩子改正上課開小差的毛病才是王道。
1.培養愛護物品的好習慣
告訴孩子,書包和文具都是我們的好朋友,一定要學會愛護它們。
一般學習好的孩子都比較愛護文具,保持文具的整潔,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文具是幫自己學習的好助手。家長也可幫助孩子在鉛筆和橡皮等小文具上貼好名字標簽,鼓勵孩子及時取回外借的物品,記得拾起掉在地上的物品。
2.引導開發學生的專注力
專注力不是靠基因遺傳,而是靠后天培養。比如,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盡量選擇簡潔、實用的學習用具,避免文具變玩具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或通過繪畫、閱讀、靜坐等方式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開始時可以是5分鐘,慢慢地過渡到10分鐘,根據情況逐漸增加時長。不過這個時間不能過長,要根據不同階段孩子的學習規律和成長規律來定。
讓孩子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固定的學習任務,以便與他的心理活動走向形成默契。
3.加強與老師的溝通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上課容易走神,請老師配合糾正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只有老師才能全方位掌握學生的課堂表現。比如,當老師發現孩子有上課溜號的小動作,可以安排他回答問題,幫助其收心。
4.及時表揚孩子,給予他鼓勵
家長發現孩子文具齊全、專注力有所提升時,要及時給予他表揚和鼓勵,讓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改變了,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成長。一旦他獲得了成就感,學習勁頭就會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