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史記》有關周公的章節
- 司馬遷筆下的那幾個大佬
- 黃河三尺鯉07
- 1815字
- 2023-12-13 22:08:10
《史記·魯周公世家》: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篤仁,異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九年,東伐至盟津,周公輔行。十一年,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宮。已殺紂,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釁社,告紂之罪于天及殷民。釋箕子之囚。
封紂子武庚祿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繼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懼,太公、召公乃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
周公于是乃自以為質,設三壇,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史策祝曰:“惟爾元孫王發,勤勞阻疾。若爾三王是有負子之責于天,以旦代王發之身。旦巧能,多才多藝,能事鬼神。乃王發不如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孫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無墜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歸。
今我其即命于元龜,爾之許我,我以其璧與圭歸,以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
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發,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發書視之,信吉。周公喜,開籥,乃見書遇吉。
周公入賀武王曰:“王其無害,旦新受命三王,維長終是圖。茲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匱中,誡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國曰:“周公將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遂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衛,封微子于宋,以奉封殷祀。寧淮夷東上,二年而畢定。諸侯咸服宗周。
天降祉福,唐叔得禾,異母同穎,獻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饋周公于東土,作《饋禾》。
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饋禾》。東土以集,周公歸報成王,乃為詩貽王,命之曰《鴟鸮》。王亦未敢訓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豐,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其三月,周公往營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國之。
成王長,能聽政。于是周公乃還政于成王,成王臨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諸侯。及七年后,還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
初,成王少時,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識,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廖。及成王事,人或譖周公,周公奔楚。成王發府,見周公禱書,乃泣,反周公。
周公歸,恐成王壯,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
《毋逸》稱:“為人父母,為業至長久,子孫驕奢忘之,以亡其家,為人子可不慎乎!故昔在殷王中宗,嚴恭敬畏天命,自度治民,震懼不敢荒寧,故中宗饗國七十五年。
其在高宗,久勞于外,為與小人,作其繼位,乃有亮,三年不言,言乃歡,不敢荒寧,密靖殷國,至于小大無怨,故高宗饗國五十五年。
其在祖甲,不義惟王,久為小人于外,知小人之依,能保施小民,不悔鰥寡,故祖甲饗國三十三年。”
《多士》稱曰:“自湯至于帝乙,無不率祀明德,帝無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紂,誕淫厥佚,不顧天及民之從也。其民皆可誅。”(周多士)“文王日中昃不暇食,饗國五十年。”作此以誡成王。
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別其宜。作《立政》,便百姓。百姓說。
周公在豐,病,將沒,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離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讓,葬周公于畢,從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周公卒后,秋未獲,暴風雷(雨),禾盡偃,大木盡拔。周國大恐。成王與大夫朝服以開金縢書,王乃得周公所自以為功代武王之說。
二公及王乃問史百執事,史百執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
成王執書以泣,曰:“自今后其無穆卜乎!昔周公勤勞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國家禮亦宜之。”
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盡起。二公命國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筑之。歲則大孰。于是成王乃命魯得郊、祭文王。魯有天子禮樂者,以褒周公之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