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諸葛亮
- 三國:這才是豪華陣容!
- 落寞的花生
- 2080字
- 2023-09-13 08:25:35
聽到劉賢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諸葛亮臉色變了。
諸葛亮是非常忠義的人,他流芳千古一半的原因,也是因為他的忠。
諸葛亮忠于大漢。
而現(xiàn)在,劉賢卻在話語之中,透露出了對皇帝的不滿。
甚至有指責漢朝皇帝們的意思,難怪諸葛亮會變臉色。
然而,劉賢說的,又非常有道理,諸葛亮想不出理由來反駁。
如果是無知之人,遇到言論和自己的觀念不符合的話,會立刻大聲駁斥,或者掉頭就走,說話不投機半句多。
有學問的人遇到和自己三觀不一樣的言論,首先是思考別人說的對不對。
有的人以立場決定屁股。
而有的人,卻是把邏輯放在第一位。
“諸侯割據(jù)和王朝更替,向來都是上層貴族們的權力爭奪,從來都和底層的百姓無關。”劉賢繼續(xù)說道。
“唉!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諸葛亮聽了心中劇震。
這兩句話,已經(jīng)像是一首才華橫溢,足以流傳后世的詩了。
而且,這首詩當中,還透露出了作者,對百姓疾苦的憐憫,和悲天憫人!
想到這里,不由得再次看向劉賢。
劉賢的幾句話,再次刷新了諸葛亮對劉賢的印象。
“沒想到此人,不但有才華!”
“還如此關心百姓的疾苦。”
“完全不像一個出生在富貴人家的世家子弟!”
“孔明兄,你覺得我說的對不對?”看到諸葛亮沉默,劉賢并沒有打算放過他,問道。
“劉兄的話振聾發(fā)聵!”諸葛亮聞言,只得說道。“不過劉兄剛才那番言語,頗有點對君父不敬之意。這樣的話,以后還是少說為好。”
“亮自幼讀的是圣賢書,學的是忠孝之道,因此也不愿多聽。”
“和一貫學習的忠孝之道不符就不聽甚至是反駁,完全不管我說的對不對,有沒有道理?”劉賢淡淡的道,“這是典型的立場決定屁?”
“在這樣的人眼里,天地間立場最大,而不是道理最大。”
“沒想到天底下最孝順的人,居然是最不孝的一個。”諸葛亮道,“劉兄以至誠至孝立足于世,如今說出的卻是,如此大逆不道不忠君主的言論。”
“孔明兄此言差矣!”劉賢道,“我對我父母是真孝,因為是他們生我養(yǎng)我,供我吃穿。”
“然而朝廷,不但沒有給我吃的穿的。我辛辛苦苦種出的糧食,它還要收走一大半。”
“我稍微違反了一點朝廷的規(guī)矩,還要被他們抓起來。”
“孔明兄,你說,我為什么要對朝廷孝順?”
“君父君父,父在養(yǎng)我,君卻在吸我之血。”
“劉兄,你的這番話,亮以前從未聽人說過……”諸葛亮道,“此言論驚天動地,大逆不道,不尊圣人之言,亮世食漢祿實在是不敢聞之。”
“世食漢祿?”劉賢聽了笑了,“我來問你,漢朝皇帝他種地嗎?”
“不種地。”諸葛亮道。
“既然他不種地,那么為什么說你吃的祿米,是漢朝皇帝給的?”劉賢道,“地,是百姓種的好,糧食也是百姓種的,所以與其說是世食漢祿,還不如說是世食民祿。”
“整個社會上,但凡不種地的不勞動的,都是在靠百姓供養(yǎng)。”
“吃的都是百姓的祿米。”
“所以我們忠于的,應該是百姓,而不是皇帝。”
“應該忠于百姓而不是皇帝?劉兄此言,亮真是聞所未聞。”諸葛亮道。
“孔明兄,既然你說圣人之言,那么我來問你。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是什么意思?”劉賢問道。
“這句話出自孟子,意思是百姓最重要,君主最不重要,國家次要。”諸葛亮道。
“既然百姓最重要,那么為何歷代皇帝,從來都沒有管過百姓的死活還把百姓當牛馬?”劉賢道,“這可是圣人之言,作為君父帶頭踐踏?”
“還有社稷次之這句話。既然漢朝的重要性還比百姓小一點,為何只見人說忠于大漢,從沒見人說要忠于百姓?”
“百姓比朝廷重要,卻有人天天在說,有朝廷才有百姓。”
“劉兄此言極其正確。”諸葛亮道,“亮的主公劉玄德劉皇叔,就是仁義滿天下,以仁政治理州縣。劉皇叔以仁治理屬地愛民如子,這才是亮愿意追隨他的原因。”
“劉備的確是有仁義之名。”劉賢道,“然而他仁義的對象,卻是士紳,而不是百姓。”
“真正的百姓很多都是目不識丁的,他們沒有能力宣揚劉備的仁義名聲。而且他在管理徐州的時候,士紳代表還出頭要求曹操繼續(xù)讓劉備當徐州牧。”
“記住,真正對百姓好的君主,是會得罪士紳階層的。”
“是會被那些掌握了話語權的士紳抹黑的。”
“此外,劉備之所以能得到士紳階層的認可,其最大的原因不是別的。而是因為劉備將只有關張趙,兵不過千,兵少吃的就少收的稅就少。”
“收的稅少,士紳當然就會支持他。”
“等他哪一天壯大了,你以為他還會征那么少的稅嗎?”
“等哪一天他的集團壯大了,要打大仗了,你以為他不四六征稅三丁抽一?”
諸葛亮聞言臉色再變:“劉兄如此詆毀亮之主公,亮不愿聽之,你我已是話不投機,告辭。”
“且慢,你只說我說的對不對吧。”劉賢道,“以諸葛孔明的智慧,應該把‘道理’擺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某個人,把立場擺在第一位。”
“劉兄你說這么多,其目的是什么?”諸葛亮問道。
“沒什么,沒什么……”劉賢淡淡的道,“閑談而已,閑談而已。”
劉賢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想要挖劉備的墻角,讓諸葛亮轉投過來。
諸葛亮不是很忠嗎?
劉賢就要告訴他,你忠于漢室,忠于某個人是小忠。忠于百姓才算是大忠。而他的主子劉備,也不是真正的仁義,真正的對百姓好。
不過,劉賢知道。
自己想要憑借一番話,就說服諸葛亮來投降,顯然不可能。
因此他才沒有暴露自己的真正意圖。
不過,就算諸葛亮今天暫時不能投降,自己剛才那番話,已經(jīng)在他心中種下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