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體現皇權的好處
- 大明:我朱允熥,監國大明
- 鮮橙愛吃魚
- 2127字
- 2023-09-26 02:13:46
工部尚書自然能夠看出來。
這個時候,就能夠體現皇權的好處了。
朱允題直接對工部尚書說道:
“孤叫你來是讓你修建水泥路的。”
“不是來聽你的疑問的。“
工部尚書聽到朱雄英的話,當即便住嘴不提:
“臣遵旨!”
朱允題接著說道;
“另外需要工部派人規劃出一條路線。”“最好用最短的距離修建。“
“至于那些水泥,可以在沿途尋找合適少水泥的山。““然后就地建造水泥廠。”“總之,這是日個罪常天的工程。”“因為將來要修建的不止是這一條路。”“而是要在整個大明席間四通八達的水泥路。“
“這條金陵到北平的水泥路。“
“相當于是給你們工部攢點經驗。“
“免得將來公路全面鋪開的時候。”
“你們手足無措。”
聽到朱允題的話,工部尚書不由得心中一震。沒想到這位皇孫殿下竟然有如此的雄心壯志。要在整個大明的境內修建水泥路。當即便不再多說什么:“臣遵旨!”
“只是修建水泥路這件事,層費良多。”“需要的人手也不少,臣……”朱允題擺了擺手說道:“這件事情你不用擔心。”“既然孤已經決定要修建水泥路,那必然是做好萬全的準備了。”
聽到朱允題的話,工部尚書再也沒有了任何意見:
“臣知道了。“
“臣這就派人去安排。“
隨后工部尚書便離開了皇宮。
等到工部尚書離開字后。
朱允題又讓人把戶部尚書叫來。
等到戶部尚書來到朱允題的面前后。
朱允題同樣沒有拐彎抹角的說道:
“朝廷準備修建一條從金陵到北平的水泥路。”
“戶部到時候和工部合計一下。“
“看看需要多少錢。”“然后從戶部調撥銀子。”戶部尚書對此倒是沒有什么意見。因為現在戶部根本就不缺錢。不說從東瀛運來的源源不斷的銀子。光是大明現在每個季度的稅收。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戶部上述也早就理解了什么叫做流動的錢才是錢。放在庫房里的錢對朝廷來說。甚至還不如路邊的一塊石頭。于是當即便開口說道:“臣知道了。“
“回頭臣就和工部尚書碰個頭。”“然后商量一下這件事。“朱允題點了點頭說道:“除了這件事之外。”“還有一件事。”戶部尚書說道;“太孫殿下請講。“朱允題道:
“這次修建水泥路的人。”
“孤準備從各地的流民里面征召。”“讓這些流民能夠有一份錢掙。”
“當然了,如果有百姓愿意掙這份錢,孤也絕對沒有意見。“
聽到朱允題的這番話。戶部尚書不由得心中大警。如今大明的百姓收入可是相當高的。太孫殿下能夠說出這樣的話。
就說明他給這些參加修路的人開出來的工錢也絕對不會低。于是戶部尚書便開口問道:
“敢問太孫殿下,準備給這些流民開多少工錢?”朱允題想了想,開口說道:
“嗯,就每人每個月五兩銀子吧!”
聽到朱允題的話,戶部尚書不由得倒吸了日口涼氣。
趕緊出言阻止道:
“太孫殿下萬萬不可!“
“五兩銀子的月錢前所末聞。”“這實在是有點太高了。!““大明一戶普通人家一年才掙多少錢。““他們一個月就能掙五兩銀子。”“實在是有點太夸張了!““如此一來,老百姓哪里還有心思種地。“
“全都跑去修路了!”
朱允題早就料到戶部尚書會這么說。
所以在聽到戶部尚書的話之后。沒有絲毫的意外之色。
“愛卿覺得孤這個工價定的太高了?”戶部尚書點了點頭。這還用說嗎?
要是不高的話,自己何必在這里跟你爭論。朱允題接著說道:
“那愛卿覺得大明的糧食現在夠不夠吃?”戶部尚書再次點了點頭:“糧食當然是夠吃的。“
“可就算是夠吃,也不能證老百姓放棄種地啊!”朱允題抬手制止了戶部尚書的話:“既然糧食夠吃。”
“那何必把百姓束縛在這塊土地上呢?“戶部尚書聽到朱允題的話。像是抓住了什么,但又說不上來。“還請太孫殿下賜教!”朱允題笑著說道:
“朝廷征討的腳步絕對不會僅僅只限于草原。““也絕對不會只限于西域。““到時候那么大的疆土。”
“都需要大明的百姓去開墾,駐守和生活。”“孤當然知道故土難離。”
“之所以故土難離,除了這里是生養自己的地方之外。“
“更重要的是,離開這塊地方,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繼續活下去的法子。““這613才是故土難離的真正原因。”“所以就要趁著現在修路這個機會。““讓老百姓們看到。““離開這片土地。”
“依然能夠掙到錢,能夠好好的過活。”“至于糧食的問題,完全不用擔心。”“以大明百姓的勤勞程度。””到哪里都能夠種出糧食來。“聽到朱允題的這番話。戶部尚書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沒想到這位太孫殿下竟然有如此的雄心壯志。早就已經規劃好了大明的未來!“而且更重要的一點。“
“這些修路的,無論是流民還是百姓。““拿到這些錢之后。”“雖然會有一部分送到家里。”“但是終究還是要留一部分在身上的。”“這些錢自然會讓人來花。”“到時候拉動的就是沿路的經濟。““大明現在富的只是江南。”“中原和北方遠沒有這么富庶。“
“孤是想用這種法子,證咱們天明的百姓都富起來!”“你明白了嗎?”聽到朱允題的話。戶部尚書徹底傻眼了。
沒想到這位太孫定向居然是一環套一環的來做這些事。
此時戶部尚書也終于明白為什么一直把南直隸的問題拖到不久前才解決。因為時機不到。如今時機已到。立刻就是雷霆驟雨般的打擊。“臣遵旨!”戶部尚書朝著朱允凝行了一禮之后。
便轉身離去。
這次調撥的銀兩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自己得提前找到工部尚書商議此事。
而朱允題在戶部尚書離開之后。
立刻下了一道旨意明發天下。
朝廷開始招募流民。
修建水泥路。
只要愿意去的人。
每個人每個月有五兩銀子的現銀。
此道旨意一出。整個大明全都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