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挽救的機會
書名: 大明:我朱允熥,監國大明作者名: 鮮橙愛吃魚本章字數: 2266字更新時間: 2023-09-26 02:12:51
一旦城門被破,那基本上就宣告守城方失敗。此時這些勛貴已經顧不上責問李善長了。心中除了后悔自己大意沒有重點防守城門之外。趕緊對來傳命的人喊道:”那你還愣在這里干什么?““還不趕緊組織人手,守住城門!“這些勛貴都是戰場上下來的。反應絲毫不慢。
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堵死城門。只要能守住城門,一切就都還有挽救的機會。
然而那個傳話的人卻站在那里欲哭無淚:
“侯爺,城門破的第一時間,就已經組織人手堵城門了。““但是根本就堵不住。”“那炮彈一個勁兒的往城門里鉆。”“只要碰到,非死即傷。”“誰也不敢往上沖!”聽到這個人的話。
在場的勛貴臉上都是露出一陣絕望之色。完了,全完了!
城門失守,百已這些人就只能等死。這座城又不是什么戰略要點。城內根本就沒有什么險要的地方可以守。眾人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悔意。想起了當初藍玉的勸告。看來藍玉的話沒有說錯。
那位太孫殿下真的是在給自己機會。此時的眾人心中已經沒有了什么反抗的念頭了。守著城池尚且能夠跟藍玉斗上一斗。如今城都破了。
自己根本就不是藍玉的對手.…李善長卻在那喝道:“城破了又如何?”“咱們還有這么多的人。”“難不成就坐著等死?”然而這一次,再也沒有人搭理季善氏。全都用看傻子一樣的眼神看著李善長。忽然,一個勛貴長嘆了一口氣。從腰間抽出佩劍說道:“今日方才悔悟。““只是為時已晚!“
說完便把劍橫在自己的脖子上,限狠日刺。就此身亡。其余人見狀臉色大變。
有幾個人思索了片刻,也郿選擇了百盡。剩下的這些人臉上一陣青一陣白。
一時間竟然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只是很快他們就不用做選擇了。
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
城外的炮火已經停了。
藍玉大手一揮,
士兵們端著燧發槍就開始往里沖。對于這種作戰狀況,這些火槍兵再熟悉不過了。只不過是把東瀛人換成了這伙子叛軍罷了。不過這一次,這些火槍兵并沒有亂開殺戒。只要這些士兵投降,就不會開槍。對于城里的百姓,更是秋量無犯。其實這些勛貴未必沒有抵抗的機會。只是一來攝于藍玉的威名。二來也沒有真的想和朝廷對抗。所以根本就沒有做任何準備。再加上子母炮的加持。城破的實在是太快了。讓這些勛貴幾乎沒有反應的時間。于是一場原本應該規模極大的動亂。以這樣一種兒戲的姿態結束了。當藍玉進城的時候。所有人動亂都已經平息了。
麾下平叛的士兵還殺了一批趁火打劫的地皮流氓。并讓所有的百姓都躲在家里不準外出。
很快,李善長和剩下沒有死的那些勛貴就被帶到了藍玉的面前。
李善長依然不服的說道:“藍玉,你這個淮西勛貴的叛徒。”“為了自己的私利,盡然對昔日的兄弟們動手。“然而此時的藍玉已經沒有任何和李善長交談的欲望。只是厭惡的看了李善長一眼。
便揮了揮手讓人把他帶下去。那些自殺的勛貴的尸體也都被抬到了藍玉的面前。
藍玉長嘆一聲說道: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那些還活著的勛貴仿佛聽到了希望。
趕緊說道:
“梁國公,我們知錯了。“
“我們愿意投降,也愿意把那些王地還給百姓。”“求梁國公救我們一命!”
“你答應過我們的,只要我們投降,就擔保我們不死!““我們現在愿意投降!“”求你讓太孫殿下放我們一馬!“藍玉看著這些昔日的兄弟。眼底閃過一絲悲哀。和李善長不同。這些人走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因為自己的愚蠢和貪婪。只是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別說是藍玉不想救他們。就算是想救,也不是百已說了算了。揮了揮手,讓人把他們也帶下去:“有什么話,還是回去跟太孫殿下說吧!”這些勛貴聞言臉上頓時露出絕望。隨后藍玉留下一千人維持這里的秩序。便帶著剩下的和這些叛亂的勛貴返回金陵。整場“叛亂”只維持了兩個時辰不到。。
等到藍玉把這些人帶回到金陵的時候。
迎接這些人的是撲面而來的臭雞蛋和爛菜葉。
現在朱允題的威望已經高到了一個離譜的地步。
百姓們都知道如今的好日子是這位皇孫殿下帶來的。
所以對于想要造反的這些勛貴。
百姓們自然是恨之入骨。
雖然這些勛貴們從頭到尾都沒有真的想過要造反。
但是這些已經不重要了。
尤其是在朱允題的眼里。
更不重要。
朱允題連審判都懶得審判他們。
李善長原本還以為能夠見到這位太孫殿下的面。
并且慷慨激昂的講上一番話。
結果朱允題對這些人的處置直接是斬首示眾。
抄家,褫奪一切出身。
家著流放三千里,遇寂不赦。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后。
最后一塊沒有丈量的土地也被朝廷收入囊中。
朱允凝終于可以實施自己的修路計劃了。
之所以先前一直沒有修路。
就是因為一個南直隸亙在那里。
現在南直隸的勛貴沒有了。
朱允題就能夠放心的修路了。
修建的第一條路,自然就是從金陵到北平。
之所以是修這條路。
朱允題也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就是朱棣。
朱棣帶兵從北平出關。
直撲草原。
所需要的糧餉要從江南運過去。
但是在現在海運還不發達的情況下。
運輸雖然比陸地上快,但是快的很有限。
所以這條水泥路修好之后。
朝廷就能夠快速的把這些糧食和軍餉運到北平。
畢竟軍餉和糧食才是戰斗力。
除了可以運送糧食之外。
還能夠把北平的煤礦運到金陵。
為將來的蒸汽火車做準備。
有了這兩個好處之后。
金陵到北平的水泥路那就是非修不可了。
很快,朱允題就把工部尚書給找來了。
“啊?“
“太孫殿下要修水泥路?”
“從金陵到北平?“
工部尚書在聽到朱允題的話之后。
臉上充滿了不解。
為什么要修這么一條路?
這些水泥雖然本身成本不高。
但是工部可是拿這些水泥修過堤壩的。
知道花費的人力物力是不可計數的。
現在朝廷有自己的管道可以用。
根本沒有必要修水泥路啊。
雖然這個水泥拿來修路確實是不錯。
然而朱允題在面對工部尚書的疑問。
卻沒有打算跟他做過多的解釋。
自己沒法告訴他公路是一個國家的大動脈。
也沒法告訴他可以利用這些基建離開改善民生。
因為一旦解釋起來。
會花費無數的時間。
等到時候修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