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封王
- 南海王爺
- 郁西
- 4221字
- 2011-05-24 12:00:24
求各種票票啊,點擊啊,今天應該推薦過千了,字數(shù)也有四十萬了,寫的最多的一本了哈哈···
※※※※※※※※※※※※※※※※※※※※
第二日一早,趙泗就跟軍隊出發(fā)了,現(xiàn)在的騎兵一個個服裝怪異,有三千人是身披鐵甲的,其余的都是短衫,直筒長褲,頭上是鋼盔(其實是鐵做的)。三千鐵甲兵是從八旗兵中學來的經(jīng)驗,這批相當于死士,戰(zhàn)場上哪怕在險惡,只要命令下來他們都必須頂著沖鋒,等他們沖散了敵軍,后面的騎兵才會尾隨追殺。這些死士一個個都是軍中最勇敢,訓練最有素,當然餉銀也是最高的。
三萬騎兵浩浩蕩蕩直奔升龍而去,現(xiàn)在的石頭路已經(jīng)修通到了這里,雖然在黎維興的那一小塊地盤里還沒有修,但是基本上不妨礙軍隊行進的速度。策馬奔馳了幾個時辰竟然就到了,這可真是令人吃驚。等趙泗的騎兵到了后,黎氏駐扎在這里的軍隊也是大驚,他們的軍官張威立馬就出來問詢,趙泗來此的目的。
黎維興在這里駐扎了三萬大軍,他一共只有兵力十萬,五萬在升龍,另外兩萬用來防備二鄭,可見他對趙泗如何的重視了。
“小張將軍,我們又見面了,你們太師可好啊。”這小將張威趙泗曾在三家合議的時候見過一次,印象還不錯。
“見過侯爺,不知侯爺?shù)酱擞泻我拢喂蔬€帶如此多的兵丁。”張威小心的問道,他是一點猜不透,也摸不清趙泗的來意。
趙泗笑道:“小張將軍莫驚,來此乃是想跟他們太師換防。”
“換防!何意?我家太師與侯爺什么時候需要換防,莫非侯爺要進駐升龍!”
“哈哈,你個小將怎么老是會錯意,我是想拿我北江府河西土地跟你們太師換這升龍河東這片土地。”
張威點點頭道:“這個小將不能做主,待我稟報太師再作定奪。”
趙泗霸道的道:“不用了,你帶你的兵直接去北江即可,這里現(xiàn)在開始由我們接防了。”趙泗故意顯露出霸道,這次就是為了威懾諸侯,要是發(fā)生點流血沖突就更好了。
張威為難道:“這不合規(guī)矩啊,小將擔待不起啊。”
“你這小子啰嗦什么,在啰嗦小心老子大軍絞殺了你們。”烏力罕粗聲大氣的吼道。這時候倒是需要這個傻猛來鬧騰一下,趙泗也不阻止任由他撒潑。
張威還在猶豫,而烏力罕已經(jīng)爆發(fā)了,開始整頓兵馬,戰(zhàn)刀也已經(jīng)出竅。
看著眼前森森的鐵騎,張威知道要是打起來,自己身后那些兵只怕頂不住,萬一要是雙方真的沖突起來,對方一氣殺奔升龍就不好了。即使他們打不下升龍,但自己一個失地的罪名是跑不掉了,最重要的是落了太師的威名,恐怕朝中那些鄭氏舊黨在起來鬧事。
但是張威還是不讓,堅持道:“還望侯爺給小人半個時辰時間,飛馬報知太師知曉,半個時辰后一定給侯爺一個滿意的答復。”
趙泗怒目而視就要發(fā)怒,但是似乎又忍了下來,道:“好,就給你半個小時,不要讓我等太久,否則身后這些弟兄可不答應。”趙泗這表情做的到位,能拿表演獎了,還真是把張威唬住了。
張威道:“謝過侯爺!”說完立即就開始吩咐人回去報信,并特別找了個機靈的,免得匯報錯了弄巧成拙。
趙泗看到自己的士兵一個個還是拿著刀,喝道:“都把刀收了,下馬歇歇吧。”瞬間趙泗的軍隊又一副懶散狀,比趙泗還能裝。
張威這才放下心來,趙泗嘆道,還是嫩了些。
還不到半個時辰,黎維興就回復了,答應了趙泗的條件,但是沒有讓張威去接受北江府,而是命令他們撤退到河西就可以了。趙泗隨即進駐了升龍河東區(qū),然后派人去給柳鯤傳令,讓他帶人撤退到河東,并且派一萬士兵過來升龍這里駐守。
安排完西面的事情,趙泗沿著紅河南支流,一路而下。眼見自己治下村舍鱗次櫛比,農田阡陌相連,一副安居樂業(yè)的景象,心里頗為自得。在龍興府看到幾片桑林,都不是成年老樹,趙泗還故意去看了看,里面已有蠶農搭了長長的竹屋在養(yǎng)蠶。
趙泗驅馬走進,見這里幾十人在忙碌著,突然一個人攔住他的馬頭。
“軍爺,小心您的馬,別碰翻了我們的篩子——簸箕形狀養(yǎng)蠶用的。”一個形容想點樣子的中年人道,看他裝束大概是這里的頭了。
趙泗下了馬,讓身后跟著的十數(shù)個護衛(wèi),在籬笆外把馬栓了,也不要進來了。
“這位兄臺,你們這是什么地方。”
中年人道:“這是小人家的養(yǎng)蠶場。”
“哦,你這里看來不小了,養(yǎng)了多少蠶啊。”趙泗問道。
漢子笑道:“這個卻怎么能數(shù)得清,不過這里的蠶絲每年紡成綢子,可有上萬兩呢。”
趙泗道:“哦,你家還有絲場?”
“小人家本就是做絲綢生意的,可現(xiàn)在不好做了,不得已才自己養(yǎng)蠶,自己來織。好在現(xiàn)在路也通了,從水路也能一路去興安,倒是很方便的。”漢子道。
趙泗點頭道:“這一帶我看見不少桑林,都是你家的嗎。”趙泗一路打馬經(jīng)過,看見了好幾片桑林,故此到了這里,來了興致想看看治下產(chǎn)業(yè)。
“那里能都是我家的,這幾年這里養(yǎng)蠶人多了起來了,有大有小。我們這個算是中流吧,也不知道是誰聽說從大明帶來了蠶種,還有樹種,現(xiàn)在的絲可比我們安南過去的要好。”
趙泗又問:“你們這里養(yǎng)蠶織絲,沒有惡吏為難吧?”趙泗最關心的還是吏治,從他一開始就有意避免貪腐等行為。
“這倒是沒有,這幾年海州治下倒是政治清明,我等小老百姓可算是有福了。而且也沒人敢亂來,要是有惡吏還能去鄉(xiāng)老們那里告狀,打他們一個皮開肉綻官府也不敢攔著。再說了,現(xiàn)在官吏的工薪可比我們這些普通百姓收成要高,他們那里用得著在來吸髓敲脂啊。”漢子說道。
趙泗聽后還是比較放心的,他自從發(fā)現(xiàn)了司法獨立以后,官府的權力小了很多,而且法律最大,即使是官吏犯了法也同樣要被抓。但是要說完全的政治清明趙泗卻是不信的,還是有不少貪腐弄權的行為的,或許沒有人來跟這些小買賣小商人糾纏,也沒人去煩普通的小百姓。但是那些大商人跟官府勾結的事情,還是屢有發(fā)生,比方隱瞞稅收什么的。
梅爾基奧的稅務部門,去年查處了好一些這樣的例子,不然今年的稅收也不會漲這么多。當時是說很多人行賄受賄,趙泗突發(fā)奇想,來了個行賄無罪,檢舉有功。本來一對行賄受賄的都是犯法,那么他們便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相互隱瞞。但是要論起來人們行賄的意愿肯定要小于索賄的意愿的,畢竟一個是收錢,一個是送錢,所以趙泗規(guī)定行賄者無罪,而受惠者抄家,并且抄家所得一半給予舉報者。這樣很多人是惱恨的行賄辦完事,要是關系好還好說,要是不好,或者是辦的讓自己不滿意,再或者自己的生意失敗,還或者心情不好,喝醉了,失戀了,等等情況下,他們就可能檢舉了收受自己賄賂的人,這樣不但自己沒事,而且還能分享他們的家產(chǎn)。于是這樣一來,每一個貪腐的官員都必須認清給自己送禮的人是不是可靠,長久下來當有人給他們送禮時,心里總有個這家伙想害我的陰影。吏治收到了奇效,在短短幾個月里,稅收就有增加,當然查抄的官吏也是不少,尤其是稅務部門是重災區(qū)。
從龍興府過了紅河,到了建平府的境內,這里就是趙泗打算要撤出駐軍的地方。這里跟鄭梉地盤相連,沒想到治理也相當不錯,問過知府,知道這里有人口十萬,地畝兩百萬。
“哦!小小的一個建平府竟有這么多地畝,可都開墾了?”趙泗問道。
“都墾了,這里雖然只有十萬人,但是耕牛卻不少。一家種幾百畝田的很多,其實其他州府大都也是這樣,倒不是光我這里如此。”建平知府道。
趙泗笑道:“你倒是誠實,不貪功啊。”其他地方趙泗沒有仔細去了解過,這次不過是趁著整頓邊防,來看看而已。要知道自己占據(jù)的這個三角地帶,總共雖然才一百來萬人,但是卻有兩千多萬畝的土地,即使是只耕種一半那也有一千萬畝,平均每人十畝,每戶三四十畝。
知府道:“小人不敢瞞報,倒是小人這里確實還是比其他州府強一些的,我們這里的田畝大都開墾了做良田。有的府當然還是山林多些,我這里卻是不多。”
趙泗笑道:“剛說你不貪功,現(xiàn)在就自夸上了。確實你這個府,土地大概也就三百來萬畝吧,竟然全開墾了。那得產(chǎn)不少糧食吧?”
知府道:“糧食是產(chǎn)的不少,但是現(xiàn)在也有種甘蔗的,可惜人還是少,種不過來。甚至有的人家因為人手不夠,田是種下了,可是不一定能全收回來,看著成熟的稻子爛在地里也沒有辦法。”
趙泗嘆道:“我也知道我們人不夠,可是這也沒辦法啊,又變不出人來,現(xiàn)在每年不從大明遷來幾萬人嗎。可還是太慢,怕就是一次來一百萬,我們也養(yǎng)活的起。”
知府道:“是啊,這幾年糧價高升,我這府里又趁著修建運河休整了水利。現(xiàn)在都是上好的良田,要是荒了著實可惜,前幾年還能從南面鄭氏那里吸引來人,可現(xiàn)在鄭氏封鎖甚嚴,邊境十里內都沒有人煙,甚至敢進這個區(qū)域者格殺勿論呢。”
趙泗笑道:“看來鄭氏也是被你們嚇的,沒想到我?guī)兹f大軍,敵不過你們這些文官啊。”
知府灰心一笑,他年已五旬,前半輩子從沒想過要做一個好官,沒想過自己也能做一個好官,沒想過要去做一個好官,可自從海州人來了。他們下放了自己許多權力,不能斷案,不能收稅,他感覺自己的這個知府是完全被架空了。可后來當看到百姓們因吃飽飯就對他感恩戴德起來,他才有些知足,慢慢的發(fā)現(xiàn)自己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自己可以協(xié)調各個部門,能做的事情還真不少。便積極的配合起海州來的那些法官,稅官了,漸漸也贏得了他們的信任,有事情統(tǒng)統(tǒng)跟自己稟報,跟自己商量。于是在海州還沒有開始大修道路的時候,他的建平府已經(jīng)自行修路了,鄉(xiāng)紳富戶也踴躍捐資。等到官府開始修通運河的時候,他更是借機跟那些年輕的海州派官員勾結,引官府修河隊伍兼顧著給建平修了好多條水利灌溉設施。知府已經(jīng)喜歡上這種生活了,天天想著的不是勾心斗角,不是攀附權貴,而是真心的為百姓謀福利,這種單純這種精神,讓他整個人感到很踏實,甚至自己都覺得自己純凈,他喜歡這種感覺。
“王爺說笑了,做一方父母官就該為地方謀實利。”
“好了我就不打擾你了,還要去軍營。不過既然人不夠我到有個主意,我在龍興府看到了許多人植桑養(yǎng)蠶,既然稻谷收不上來,總不會桑林也管不好吧。”趙泗道,自從在建平府看到了那些植桑養(yǎng)蠶的人后,趙泗就對桑蠶業(yè)印象具體了起來。他以前只能想到蘇杭地區(qū),當然海州他也還有些印象,就像那個找他借款開工場的沈三郎。話說沈三郎還挺能折騰的,就用趙泗給的兩百兩銀子初始資金,回到蘇州買了好些機器,還把自己的妹妹接了過來,用最快的時間織出了幾匹最好的絲綢讓趙泗看。經(jīng)過評估那還確實是上等絲綢,趙泗當即就給了五千兩。
“可是這里都是好田,不種糧食是不少可惜了。”
“沒什么可惜的,只要百姓能吃飽飯,吃好飯什么掙錢做什么。”趙泗笑道。
知府點了點頭。
建平府這里現(xiàn)在駐扎了一個軍,一萬來人,這里趙泗倒是不用通知鄭梉了,直接就讓人拔營了事。接著沿紅河而下,把這些人安置在奉化府,那里有海岸,要是鄭氏攻擊建平,這些原本的建平駐軍剛好從這里登船去清化溜達。
處理完這些事情,已經(jīng)用去了一個月,等他回到建昌府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黎維興早都給他送來了一份安南朝廷的詔書,上面封自己為海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