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教導朱瞻壑
- 大明永樂,從教導皇孫開始
- 洋芋燉粉條
- 2282字
- 2023-08-19 18:00:00
朱棣今日來內閣的目的就是通過內閣商議如何削藩,結果商議一日,也并沒有一個較為滿意答案。
而剛才對二兒子所說的話只是安慰之詞,目的就是讓朱高煦不再難過,他也不覺得朱高煦能夠給與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
在聽聞父皇要自己回去思考的時候,朱高煦臉色一喜。
這是父皇對自己的信任啊,竟然讓自己思考如何削藩。
可是仔細一想,自己不就是藩王嗎,難道父皇要削自己嗎。
不對不對,自己幾月之后將會拿回一大筆銀子,千里之外還有畝產千斤的糧食,獻上這些東西,自己不就可以成為太子了嗎。
削藩,和我太子朱高煦有什么關系。
到時候急的,就是坐在那的解縉了吧。
“謝父皇。”
見朱高煦臨走時重新恢復了氣勢,坐在首位的朱棣松了一口氣,
而在下位的解縉當然明白朱棣的想法,看著如此簡單就將漢王朱高煦糊弄走,他也收回了之前重視漢王朱高煦的想法,漢王朱高煦如同之前一般頭腦簡單。
只不過,最后漢王望向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那不像是仇視的眼神,倒像是揶揄的眼神。
著實奇怪。
在朱棣回到皇宮之時,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前來稟告。
“啟稟陛下,漢王殿下有所動作。”
朱棣一愣,剛才自家老二不是剛離開內閣嗎,這么快的時間又干了什么事。
“發生何事。”
“漢王殿下派出一百親衛沿長江進入大海,目的地似乎是東瀛。”
朱棣眉頭微皺,一只手托著下顎,另一只手則有規律的敲擊著椅子扶手,令的紀綱的心跳的節奏也跟這敲擊聲一般跳動。
朱棣心中升起一絲疑問,老二派船前往東瀛干什么,東瀛可是不征之國,還有神風相助,是什么驅使老二做出前往東瀛的決定。
況且今日老二在內閣的反應也不同尋常,仿佛變了一個人一般,那個問題就不是老二能想到的。
難道他身后有高人指點?
“嚴查最近漢王接觸過哪些人。”
“是,陛下。”
。。。。。。
漢王朱高煦回到王府,見自家兒子不在府中,料想又前往了那什么社學,當即也向社學趕了過去。
待到他趕到社學內部講堂的院落之外,就聽到院落之中傳來聲音。
朱高煦當下就推斷出,他們現在就在院子當中。
現在自己如果進去肯定不合適,朱高煦的目光開始向四周張望。
他的目光瞥向了院子外的一顆合抱粗的大樹,幾個起落之間,朱高煦就從樹下竄到樹上,更加巧妙的是,有了樹葉的掩護,他倒也可以放心大膽的偷聽。
待到他看到院子內部的場景時,不由得大吃一驚。
只見院子內部有著一個十分復雜的木頭架子,由根根碗口粗的木頭組成,木頭架子上有著上次所看到的滑車,只不過這些滑車的位置分布各不相同。
一根手臂粗的麻繩從這些滑車之間穿過,連接到地上的一塊巨大的木板之上,而木板之上,有著兩塊巨大的石碑,木板周圍,同樣有著數塊石碑,這些石碑較之昨日的巨石僅僅縮小了一圈,目測有百余斤。
“傅先生,這個造型怪異的東西是什么。”
看這眼前的這個復雜的器械,朱瞻壑眼神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傅林雙手交叉與胸前,看著這個巨大的木架,腦海中回憶著關于滑輪組的知識,確認無誤后說道:
“此物便是我昨日和你說的滑輪組,和昨日那個滑輪組不可同日而語。”
“小朱,過來試試,切記,不可同昨日一般使用大力。”
望著木板之上的那兩塊巨大的石碑,朱瞻壑心中有些懷疑,那兩塊石碑可是堪比昨日的巨石。
“傅先生,我能行嘛。”
“放心,我都可以。”
朱瞻壑在心中暗自嘀咕道,
那是,您單手舉起二三百斤巨石氣都不喘一下,我跟您比嗎。
不過他還是根據傅林的指示來到木架旁邊,抓住那根麻繩,緩慢拉動。
與朱瞻壑料想的不同,沒有絲毫的費力感,那塊裝著石碑的木板便離開了地面。
此時蹲坐在樹上的朱高煦同樣瞪大雙眼,難以置信的看著自己兒子單手提起那看上去就重達二三百斤的石碑,并且絲毫不費勁。
難道那石碑是假的,是用豆腐做的?
朱瞻壑現在有些沉浸其中,一提一送,那裝著石碑的木板就隨著自己的控制上下移動。
自己什么時候也像傅先生一般具有天生神力。
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將木板放回地面,快步來到石碑旁,雙手發力,舉起其中一塊石碑。
雖然朱瞻壑舉了起來,但是很明顯的可以感受到沒有剛剛單手拉麻繩省力。
朱瞻壑順勢將石碑往一旁的草地上一拋,石碑就深陷泥土之中。
看到這一幕,樹上的朱高煦確認了那石碑就是實打實的石碑。
可是自家孩兒為什么剛剛可以游刃有余的舉起如此重的石碑。
朱瞻壑顯然心中升起了和朱高煦一樣的疑問,為什么自己明明舉起一塊石碑都有些費勁,剛剛拉動繩子,竟然可以游刃有余的提起兩塊石碑。
他帶著疑問來到傅林的面前,對著正在胡吃海塞的傅林問道:
“先生,這是何故。”
聽聞他的話語,傅林剛想說話,結果被噎住了,臉色漲紅,朱瞻壑見狀直接舉起手掌拍擊傅林的后背。
傅林只感到一股巨力襲來,后背仿佛被地上的石碑砸中一般,幸好噎住的感覺沒了。
擺了擺手,示意朱瞻壑停止,再給他來一下,恐怕骨頭就要散架了。
“小朱,你可知滑輪的歷史淵源。”
朱瞻壑搖了搖頭,生活中常見的東西,誰又會去探究它的起源。
“滑輪,據記載,最早出現與《墨經》之上,《墨經》你知道吧。”
朱瞻壑同樣搖了搖頭。
傅林這才意識到,墨經那可是距今千余年的東西,不說有沒有記載,甚至現在都沒有墨家了。
從當初的百家爭鳴到現在的獨尊儒術,看來流失了不少東西。
見朱瞻壑沒有聽過《墨經》,于是干脆就用自己現代人的手法來解釋滑輪。
“小朱,你看我木架之上的這些滑輪,可有不一樣的地方。”
朱瞻壑仔細端詳一番,果然發現了不同之處。
“先生,似乎有些滑輪不動,有些滑輪在移動。”
“沒錯,我將那些不動的滑輪稱為定滑輪,跟著重物一起運動的滑輪稱為動滑輪。
“而這二者結合,則是滑輪組。”
聽完傅林的介紹,朱瞻壑在口中念叨著:
“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這命名倒是和表現相吻合。”
此時院落外的大樹之上,朱高煦則感覺頭疼欲裂。
好歹自己跟著父皇走南闖北,什么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自己沒聽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