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碳賬戶
  • 盧樂書
  • 1971字
  • 2023-08-21 17:01:16

二、碳循環經濟視角下的碳減排

2021年2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頂層設計文件。《意見》針對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做出系統部署,推動在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的全覆蓋,目標是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已經成為一項國家戰略。

循環經濟又稱資源循環型經濟,是指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征,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面對以“高能耗、高污染”為主要特征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所造成的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循環經濟以減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環(Recycling)為原則,強調經濟系統與生態環境系統之間的和諧,著眼于如何通過對有限資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來獲得更多的人類福利,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

發展循環經濟,要求實現從“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式直線過程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的轉變,要求從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轉變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約型增長,要求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發展模式實行根本性變革。[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對保障我國資源安全、推動實現“雙碳”目標、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在新時代全面布局循環經濟,其中著重強調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碳循環是循環經濟的重要體現,碳作為要素在經濟體中進行流轉,從原料端到生產端,通過流通端再到消費端(見圖1-1)。

圖1-1 碳循環經濟體系

在原料端,原材料既包含地表以下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又包含地表以上的木材和植被等。人類通過勘探、采掘等經濟活動將化石能源輸送至工業生產,通過砍伐、放牧等經濟活動將相應的原材料輸送至農業、畜牧業。原料端的碳減排措施主要是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占比。

在生產端,工業與制造業在原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生產、加工和制造,輸出可供下游消費者直接使用的成品,在此過程中同樣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雖然生產端的碳排放在總體碳排放中的占比較高,但碳減排場景相對集中,例如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在實現方式上以零碳技術、降碳技術和儲碳技術的應用為主。

在流通端,即成品觸達消費者的過程中,會產生交通運輸、倉儲建筑等導致的碳排放,主要的碳減排場景包括新能源汽車在物流中的應用、綠色倉儲、綠色供應鏈、營銷線上化,以及物流平臺企業的內部排放和綠色運營等。

在消費端,由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生活習慣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因此消費端碳減排的場景更加零散和復雜。例如,消費者是否有低碳的生活習慣、是否節約用能、是否對消費品的碳足跡有充分認識、是否做到了垃圾分類和碳匯行動(如廢棄物填埋)等。

在原料、生產、流通和消費四個環節,一方面每個環節產生相應的碳排放;另一方面通過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實現每個領域的碳減排,并輔以各方的碳匯行動及項目,實現碳排放和碳減排兩方面的碳中和。在碳循環經濟體系中,隨著產業鏈從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生產端和流通端)流轉到商業(消費端),碳減排關聯的場景越來越復雜,相關主體也越來越多。例如,工業的碳減排主體以企業為主,而商業的碳減排主體則是數以億計的個人。此外,碳循環經濟體系所對應的碳信息流和價值鏈傳導機制也從簡單的線性向復雜的網狀結構轉變,不同產業、不同主體之間存在多種交錯關聯的關系。可以先在同一產業內的主體間進行關聯,再與其他產業主體進行關聯,比如先與消費端主體進行關聯,再與生產端主體進行關聯。也可以先在同一區域內不同產業主體間優先進行關聯,再與其他區域的相關主體進行關聯,比如先在一個省內進行生產端和消費端主體的關聯,再與其他省市的主體進行關聯。以上是碳減排過程中碳元素流通的兩種主要方式。

在人類生產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中,約95%來源于化石能源,因此無論是國際社會還是一國政府,都在碳減排議程的初期聚焦于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包括電力、鋼鐵、建材、交通運輸、化工、石油化工等,通過建立生產端的碳交易機制,促進高耗能行業轉變能源結構,推動技術創新以實現碳減排目標。我國有專家學者分析稱,隨著生產端碳減排進程的深化,消費端的碳排放量增速較快,目前居民消費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已占碳排放總量的近50%。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當前家庭消費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3。因此,碳減排的關注焦點不應局限于生產端,在消費端也應加快轉變公眾的生活方式,這已經成為當前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石景山区| 芮城县| 青川县| 鲜城| 关岭| 商南县| 镇安县| 迭部县| 西青区| 广元市| 辽阳市| 多伦县| 芮城县| 台南市| 宜兰市| 栾川县| 巍山| 汉中市| 新化县| 吉林市| 黄龙县| 伊春市| 南充市| 清涧县| 南皮县| 观塘区| 延吉市| 疏附县| 青浦区| 巴东县| 连州市| 申扎县| 深泽县| 黑山县| 进贤县| 保康县| 平塘县| 楚雄市| 阳春市|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