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解電容器原理與應用
- 陳之勃 陳永真編著
- 479字
- 2023-08-28 19:38:33
1.6 電解液的革新
早期的電解液主要成分是硼酸,相對來說電阻率比較大,不需要考慮閃火電壓問題。由于正極箔的比容很低,需要很大的鋁箔才能得到需要的電容量。因此,電解液與濾波的接觸面積相對很大,從客觀上基本抵消了電解液電阻率高的問題。
由于早期電解電容器的體積比較大,散熱能力也比較好,加上當時的電子電路產生的紋波電流相對比較小,因此發熱的溫升比較低,用時無須考慮散熱問題;由于整流變壓器的存在,整流濾波產生的紋波電流也小于現在220V直接整流產生的100Hz紋波電流。
早期電解電容器的最高工作溫度僅為55℃。隨著電解電容器體積的大大減小,鋁箔面積大大減小,電解液接觸濾波的面積也大大減小。與此同時,需要電解電容器能承受的電流越來越大,原來的高電阻率電解液已不能適應新的需求,需要盡可能地降低電阻率。與此同時,根據應用需求,還要拓寬電解電容器的應用溫度。
現在的電解液,溶劑采用乙二醇,再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加入需要的添加劑。
隨著電解電容器的工作溫度升高到125℃甚至是130℃以上,高壓電解電容器的電解液的溶劑改為乙二醇+二甘醇,對于需要滿足-55℃的低壓電解電容器,其電解液的溶劑需要用γ-丁內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