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風雅四閑事,香作紅線牽

在宋朝的文人士大夫中,有四般閑事頗為盛行:焚香、點茶、掛畫、插花。這“四般閑事”,并非“閑極無聊”的“閑”,而是“悠閑自得”“閑適自在”的“閑”,因此,又被稱為“四般雅事”。

宋人對這四件事十分看重,王公貴族自不必說,家境富庶的人家,也會請精通此道的老師來教導自家兒女。《夢粱錄》云:“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這“累家”二字,正與“行家”意思相對,表示這么悠閑雅致、十分有品位的事情,必須讓行家來操作,不能讓外行人隨意倒騰來破壞了這般美好的情致。

焚香,是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美事,居于“四雅”之首,其地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宋代是一個氣味文明的時代,風雅的宋人對于香氣的喜愛,大概勝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皇室賞賜朝臣香品以示恩寵;文人士大夫之間以斗香為雅趣;富庶人家互贈名香為禮;行走在市井巷陌中,也有“頂帽披肩”身著全國統一職業裝束的香人。

所以,若說未人生活點滴如珍珠;這“香”,就如一根串起珍珠的紅線,貫穿宋人整個生活的始終。人們早起會以香熏被,梳妝盥洗會使用香油和香露涂發,以香膏和香粉敷面,衣裳之上必須熏香,官衙、朝堂之上焚香更是必不可少。

古人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香(圖:張旭明)

至于宋人出門乘坐的“寶馬香車”并非虛指,而是真的能夠“留香滿路”的車駕——車上懸掛兩枚碗口大小的香球,其內熏香,所以是貨真價實的“香車”。

宋代的官眷每歲入宮朝見宮中貴人時,乘坐牛車,車駕兩旁分別跟隨一個小丫鬟,各執一枚香球,內熏上好香料;貴婦坐于車內,兩手也各執一枚小香球,香氣襲人,十分嫵媚。貴家女眷出行乘坐的轎子中也常熏染名貴香料。通常有權勢地位的人家,還會請專人調制獨特的香方,以與眾不同的香味來彰顯自家的身份、地位。

《清明上河圖》中的牛車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牛車和小轎

那時的王公貴族之家,已經開始私人定制“專用香品”。其香氣遠熏,各家不同,以至于當時汴梁和臨安的時尚人士,很多都能夠“聞香識人”一遠遠的香氣迎風飄來,不必看清車駕上的標識,便可以通過香味識別出是誰家。那時他們站在街邊的對話大約如此:“嗯,這香氣清幽,有如深谷幽蘭,應該是簽書樞密院事家。”“嚯,這霸道的香味,里面還有腦麝之氣,應是鎮國大將軍家無疑了。”

宋代的男子與女子一般,對香氣也非常迷戀,諸多王公將相、文人名士都愛香如命。

其中有名者如黃庭堅,他在《賈天錫惠寶薰乞詩予以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十字作詩報之·其五》一詩中,就寫到“天資喜文事,如我有香癖。”帶有幾分文人的驕矜,自詡有“香癖”。黃庭堅一生寫下香方無數,其中以“意和香”“意可香”“深靜香”“小宗香”最為有名,雖然這四款香并非黃庭堅所創,但因與他有關,而被世人稱為“黃太史四香”。甚至傳說,《香十德》也是黃庭堅所作。不過《香十德》的原文并未在中國的史料文獻中找到,而是從日本傳回中國。因原文落款為“山谷”,內容又很好地闡釋了香的諸般妙處,所以后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香癖”黃庭堅(黃庭堅號“山谷道人”,別稱“黃山谷”)。不過這也可能是其他人假托黃山谷之名所作,或者根本就是一個同名巧合。

至于蘇軾、歐陽修、蔡襄等人,關于香的逸聞趣事就更是不勝枚舉了。比如,蘇軾特別愛香,也喜歡把香作為禮物送給自己看重的人。一次蘇轍過生日的時候,蘇軾就把一尊檀香雕刻的觀音像,以及自己制作的印香粉、銀香篆送給弟弟作為生辰賀禮。當然蘇軾作為文豪,除了物質禮物,精神禮物自然也不能少,一首《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于香氣繚繞中剖白心思:

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臍柏所薰。

香螺脫黡來相群,能結縹緲風中云。

沉香山子:竹林七賢(陳明偉作品)

一燈如螢起微焚,何時度盡繆篆紋。

繚繞無窮合復分,綿綿浮空散氤氳。

……

此心實與香俱焄,聞思大士應已聞。

元符二年(1099年)二月二十日,是弟弟蘇轍六十大壽的生辰,謫居海南儋州的蘇東坡,更是以一塊海南沉香山子和一篇文采斐然的《沉香山子賦》作為贈禮。海南沉香,在古代的價值就已是“一片萬錢”。蘇軾在文中,通過贊美珍貴的海南沉水香,來贊美弟弟的美好品質和兄弟倆之間的深厚情誼。令人讀之如聞其香:“矧儋崖之異產,實超然而不群。既金堅而玉潤,亦鶴骨而龍筋。惟膏液之內足,故把握而兼斤。”

婉約派的著名詞人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簡直無一日可離香。“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沈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她的詩詞中,香出現的頻率極高,可見香在她生活中已無處不在。

《全宋詞》共收錄將近兩萬首詞作,其中,香竟足足出現了六千五百次!不難想象,香在宋代文人的生活中占據了何其重要的位置。

宋 劉松年《秋窗讀易圖》局部:文人的書桌前便有一個香爐

龐大的市場需求量極大地促進了宋代的香藥貿易。當時,占城(今越南部分地區)、安南(今越南)、真臘(今柬埔寨)、渤泥(今加里曼丹島北部文萊一帶)、大食(今阿拉伯國家)等國都向宋朝進貢香料,并進行香藥貿易。宋朝在廣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杭州等地設立市舶司,掌管海外貿易,職能與今天的海關相類似。

市舶司承擔了絕大部分為朝廷供給香料的職責,通過海外貿易運達宋朝的香料等商品,按比例“抽解”后供給朝廷,據宋代朱或《萍洲可談》中記載:“以十分為率,珍珠、龍腦凡細色抽一分,玳瑁、蘇木凡粗色抽三分。”也就是說,龍腦香這樣的高檔香藥,取總數量的10%作為關稅;而蘇木這樣普通的香藥,取總數量的30%作為關稅。

然而,只是“抽解”所得的香藥遠遠不夠,所以市舶司還會對一些皇室和朝中勛貴需求較大的香藥進行采購,稱之為“博買”。據《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四》記載: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朝廷向市舶司下詔:“今后遵守祖宗舊制,將中國有用之物,如乳香、藥物及民間常使香貨并多數博買,內乳香一色,客算尤廣。”

香料:乳香

南宋初年,朝廷年收入約一千萬緡,市舶司的收入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占全國總收入的將近五分之一,而香藥貿易收益則占了市舶司約四分之一的收入。

在《清明上河圖》中,有好幾處與香有關的場景,其中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一處店鋪門前掛著“劉家上色沉檀揀香”的招牌。“劉家”,主人家姓劉;“上色”指的是品質一流、上等;“沉檀”為沉香、檀香;“揀香”指的是乳香。這個招牌上所寫的內容,并非是指這家店鋪只賣沉香、檀香和乳香,而是指連沉檀、揀香這樣珍貴難得的香料,在店中都有上等貨色,更遑論其他的高級香料,自然一應倶全、皆為上品。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劉家上色沉檀揀香

準確說來,這個“劉家上色沉檀揀香”的招牌并非是店鋪名稱,而是類似今天的一種“專賣許可證”。宋代沉香、檀香、龍涎香、蘇合香、薰陸等香料屬于禁榷物品,和鹽、酒、茶等商品一樣,由政府統一管理,實行專賣,這家店鋪掛出這樣的招牌,說明已經取得政府許可,售賣的是來路可靠的“榷香”。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趙太丞家

《清明上河圖》左邊還有一家鋪子,是個診所,上有招牌“趙太丞家”,門口充作廣告的牌子上寫著“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大理中丸醫腸胃冷”,都是針對腸胃不適而配制的可食用香丸。我國古代“香”“藥”同源,很多流傳甚廣的香方都是功效卓著的藥方,不少療效甚好的藥方也是上佳的香方。很多醫家也都是深諳調香之道的玩香高手,而對藥理完全不通之人,則很難調制出色的和合香。

香球

香球內部結構(圖:張旭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衡东县| 光山县| 乌兰察布市| 临洮县| 于都县| 大邑县| 蒙自县| 景东| 白沙| 西乡县| 左贡县| 定安县| 大新县| 象山县| 北川| 梓潼县| 禹城市| 元氏县| 舞阳县| 望江县| 阿坝| 利津县| 黄大仙区| 延边| 隆子县| 韶山市| 富裕县| 剑川县| 宜城市| 同江市| 沙雅县| 牡丹江市| 积石山| 江陵县| 滁州市| 西安市| 甘孜县| 出国| 迁安市|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