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1 漢江奇跡與財閥經濟

1973年1月12日,樸正熙在新年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了“重工業化宣言”,宣稱20世紀80年代初韓國人均國民收入將達到1000美元。

同月31日,樸正熙聽取了經濟第二首席秘書官吳源哲的報告,報告指出:要改造工業結構,壯大工業基礎;發展化學、造船、機械工業,以及敏感的原子能等國防工業;引進新技術,建設大型工廠,趕超朝鮮。

會議持續了四小時,樸正熙最后下了指示:“要引進必要的外資!”

這是改變韓國命運的一次會議。

樸正熙繼承了張勉政府的韓元貶值策略,限制外商投資,建立科技研究院,以提高出口制造業的競爭力。

樸正熙的秘書長金正濂和重化工業企劃團長吳源哲提出,各領域選定一兩個私人企業,在選址、公路、資金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樸正熙政府每個月都會召集企業家開出口政策例會,為出口制造業掃清政策障礙。

這就是韓國財閥經濟的開端。

今天韓國經濟最大的特色——財閥經濟,起源于日據時期,崛起于樸正熙時代。

1973年7月3日,韓國浦項鋼廠竣工投產,當第一爐鐵水流出時,其總經理樸泰俊高呼萬歲、熱淚盈眶。

1978年,浦項鋼廠的產量達550萬噸,1981年增至850萬噸。這家當年韓國政府扶植的標桿企業,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集團之一。旗下光陽鋼鐵廠、浦項制鐵廠的產量分別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這家成立于1968年的鋼鐵廠是韓國重化工業的開端,是韓國工業經濟的象征,也是韓國十大財閥之一。

當時,樸正熙出師不利,剛剛啟動工業化便遭遇第一次石油危機,出口業岌岌可危。

1974年10月,三星和大宇提出參照日本建立綜合商社,并向韓國商工部提交韓國綜合商社育成方案。樸正熙政府批準了綜合商社,相當于確立了財閥制度,直接將韓國經濟推向財閥經濟。

樸正熙希望組建大集團來抵御危機及快速崛起。韓國政府給予綜合商社出口貸款優惠,支持其兼并中小企業。三星物產登記為第1號綜合商社,隨后大宇、雙龍、三和、錦湖實業、現代等逐一登記,并快速發展成為跨界財閥。

當時,現代、三星、LG、SK等大財閥獲得的金融機構貸款一度超過韓國信貸總量的70%。1970—1975年,現代、大宇和雙龍的增長速度分別達到33%、35%和34%。

典型的案例便是現代集團。當時,現代集團的總裁鄭周永考慮到石油危機的嚴峻形勢,試圖放棄造船計劃。但樸正熙極力推動,他對鄭周永說:“這哪能行,難道坐在我面前的人是當年建設京釜高速公路的那個人嗎?”

當時現代集團的核心業務是基建設施,建設了京釜高速、泰國的帕塔尼納拉西瓦高速以及越南的一個港口。樸正熙讓政府給現代集團撥付了一筆貸款支持其造船業務。

1975年,現代造船廠竣工,但國際船運市場低迷。于是,樸正熙令國會制定一項法律,對使用韓國游輪向韓國運輸石油的公司給予特殊優惠。現代集團借此機會進一步拓展國際航運業務,逐漸發展成為集造船與航運于一體的大集團。如今,韓國成了全球造船大國。

現代集團另外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是造車。

1967年,現代汽車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合作,引進福特技術生產“哥蒂拉”牌小汽車。1974年,現代汽車首款量產自主車型“小馬”問世,并首次出口到國外。現代第一臺汽車、第一條流水線的核心技術,都是由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提供的。

“小馬”是亞洲第二個自主研發的車型(第一個由日本自主研發)。它的問世,標志著韓國邁入汽車工業國家行列。

受益于美日貿易戰,現代汽車先與豐田公司合作,后與三菱汽車結盟,生產小馬牌汽車并出口至美國。現代汽車第一年(1986年)投入美國市場,就創下16萬輛的銷售奇跡,奠定了現代汽車的國際地位。如今現代汽車成為韓國第一大汽車品牌,是世界二十大汽車廠商之一,也是韓國十大財閥之一。

不過,真正給韓國帶來繁榮的應該是電子產業。

20世紀70年代,日本彩電全面趕超美國,巔峰時對美國出口占彩電出口的90%,囊括三成美國市場份額。80年代,日本半導體及電子產業對美國造成巨大沖擊。

美國分別對日本彩電、半導體及電子產業發動貿易戰,限制日本彩電出口數量,對日本出口到美國的芯片及相關產品發起301調查,征收反傾銷稅,設定美半導體在日占有率指標。

1987年,日本東芝公司向蘇聯出售違禁機床產品,美國對東芝公司進行制裁,禁止其產品對美出口長達三年。

如此,日本家電、半導體及電子產業逐漸下滑,直至衰落;而韓國的電子產業卻快速崛起,并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主導產業。

在美日貿易摩擦的夾縫中,韓國利用財閥模式抓住了這次產業轉移和貿易替代的歷史性機遇。韓國三星、LG、現代以及大宇四大財閥先主動吸收、模仿日美技術,后加強對設備及人才的投資,從而在技術上建立了競爭優勢。

在美國的幫助下,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IST)于1965年5月成立。韓國政府通過建立合資企業推動了歐美先進國家的直接投資。Komi、仙童半導體、Signetics、摩托羅拉公司先后投資韓國,韓國的半導體封裝和測試設備業務迅速崛起。

1967年8月,哥倫比亞大學電子學教授Kim Wan-Hee訪問韓國,建議韓國政府重視電子產業發展,呼吁韓國公司加入全球電子產業發展的大戰略中。

這是一個具有超越性的建議。

韓國政府很快將電子產品的定位上升為六大戰略出口產業之一,并于1969年1月通過了“電子業促進法案”,給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補貼和出口刺激措施。

此時,三星創始人李秉喆捕捉到這一改變韓國國運的機遇,成立三星電子,宣布進入電子產業。LG的前身GoldStar是韓國電子產業的開拓者,三星則是集大成者。

三星公司只有137名員工時,李秉喆就派遣了多人前往日本學習電視和真空管生產技術。三星公司成立第二年,在日本合作伙伴的幫助下,三星電子設計生產了第一支真空電子管和第一臺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

而真正讓三星在半導體領域建立主導優勢的是韓泰半導體。就在三星電子成立之際,前摩托羅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分立晶體管公司之一)韓裔工程師康博士,與他的同學Harry Cho,還有著名無線電網絡運營大咖金教授,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叫集成電路國際公司(ICII)。

ICII設計的芯片極為成功,甚至供不應求。為了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三人決定將芯片制造轉移到韓國,并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叫作韓泰半導體。

不過,在籌建韓泰半導體的晶圓廠時,世界石油危機爆發,韓泰半導體資金告急。

此時,李秉喆及其兒子李健熙看到這家公司的技術實力,繞過猶豫不決的三星領導層,以家族的名義支援韓泰半導體,于1977年完全吞并韓泰,并將其更名為三星半導體。幾年后,三星電子整合了三星半導體。

1979年,韓國政府試圖圍繞著生產16K DRAM的VLSI晶圓廠構筑一個龐大的財閥體系,其中包括三星、大宇、GoldStar和現代。

為了獲得先進的技術支持,三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設立了分公司,專門尋求DRAM技術的許可。不過,摩托羅拉、日立、東芝、德州儀器都拒絕了三星。所幸的是,美光科技向三星敞開了大門,同意向三星授權它的64K DRAM設計。

這是三星向成為全球最大芯片廠商邁出的關鍵一步。

如今,三星已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韓國成為半導體制造大國,擁有全球22%的半導體市場份額,僅次于美國。

在樸正熙時代,韓國經濟騰飛與財閥深度捆綁。1979年,韓國GDP從1962年的全球第101位躍居到第49位,人均GDP從1965年的108美元(比中國多10美元)提升至1783美元(接近中國的10倍),電視、冰箱、洗衣機在韓國城市家庭中已極為普遍。

1980年,韓國前十大財閥營收占GDP比重達48.1%,財閥根深葉茂、富可敵國。

就在韓國經濟騰飛的1979年,樸正熙被其心腹、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槍殺。

樸正熙死后,韓軍保安司令、陸軍中將全斗煥發動政變奪權,全斗煥、盧泰愚先后執掌韓國。這兩位都曾經是樸正熙的警衛,他們掌權后依然按照樸正熙的經濟思路往前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徐汇区| 岚皋县| 湖口县| 漯河市| 涿鹿县| 澄江县| 古丈县| 富裕县| 麻江县| 常山县| 丰原市| 灌南县| 宝坻区| 台前县| 墨玉县| 辽中县| 贵定县| 黄浦区| 咸丰县| 互助| 广昌县| 阜平县| 通榆县| 湖南省| 平安县| 阳城县| 玉林市| 武鸣县| 治县。| 抚州市| 安庆市| 修武县| 泊头市| 出国| 鄯善县| 阳原县| 定边县| 彭州市| 阳山县| 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