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雙碳”戰略下的汽車工業革命
- 虞忠潮等
- 19字
- 2024-03-28 19:50:32
第1章 新能源汽車:引領全球汽車工業變革
1.1 新能源汽車:科技驅動的新工業時代
1.1.1 智能網聯時代的來臨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于2012年,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汽車總銷量中的占比增長至5%。根據國家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達到20%,也就是說,2021—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復合增長速度將達到32%,這也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從萌芽期邁向成長期。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好地發展,國務院辦公廳于2020年11月2日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從多個維度對新能源汽車未來15年的發展做出了規劃,包括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以及公共領域電動化等。《規劃》強調,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在汽車新車銷售總量中的占比將達到20%;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銷量在新車總銷量中的占比將達到50%。
據此可以推算,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大約為600萬輛;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大約為1750萬輛。2021—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為34.42%;2026—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可能達到11.3%。
◆新能源汽車的概念與主要類型
新能源汽車指的是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者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利用先進的動力控制技術和驅動技術,擁有新技術、新結構的一種汽車。其中,非常規車用燃料指的是天然氣、液化石油氣、乙醇汽油、甲醇、二甲醚等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具體來看,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三種類型,如表1-1所示。
表1-1 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類型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帶動下,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的新興技術在汽車行業深入應用,促使整個行業呈現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集成了很多先進技術,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功能越發多元化,不再只是單純的交通工具,逐漸擁有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數字空間等多種身份,帶動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提高整個交通體系的智能化水平。
《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汽車實現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尤其是網聯化、智能化,強調賦予新能源汽車更多功能,推動新能源汽車從“從單純交通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
◆智能網聯汽車時代的來臨
現階段,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剛剛起步,自動駕駛技術只能在換道輔助、全自動泊車、抬頭顯示、遠程控制等特定場景中應用。按照《規劃》內容,從2025年開始,智能網聯汽車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屆時,自動駕駛的應用場景將不斷拓展,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協同式隊列行駛的自動駕駛、車群自組網通信、車車社交等有望成為現實。2035年之后,智能網聯汽車將進入成熟期,真正實現車路協同。
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整個發展過程中,要解決幾個核心技術難題,包括自動駕駛的芯片、自動駕駛軟件L5研發升級、高精地圖、5G通信協議等。智能網聯的發展階段如圖1-1所示。

圖1-1 智能網聯的發展階段
傳統燃油車的結構是機械與液壓相結合,電動汽車的結構更簡單,核心部件是由動力電池組、電機和發動機管理系統組成的三電系統。電力控制的電機只需要簡單改造就可以與電子控制單元相結合,滿足自動駕駛技術控制車輛的要求。但純機械結構的發電機很難被人工智能控制,可靠性、精準度、響應速度都無法滿足自動駕駛要求。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發人員需要研制一款新的操控裝置,其復雜程度遠遠高于電動汽車。另外,對于燃油車來說,發動機和變速箱等動力總成結構是其成本的主要來源;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三電系統電控電驅電池是其成本的主要來源。兩相比較,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更容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