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終南山上

  • 曲中之人
  • 作家EgLOzv
  • 13260字
  • 2024-08-26 17:42:13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边@南山指的就是長安城南連綿起伏的終南山。終南山是天然的隱居圣地,老子道家學說的繁盛,匯聚了大量的有識之士在這里傳經(jīng)授道。

說起老子的道家學說,還有一段故事。當年函谷關關令尹喜,善觀天象,清晨東望,層巒疊嶂之間,云蒸霞蔚,一團紫氣徐徐移來,越聚越濃。尹喜暗驚,紫氣東來,必是圣人將至。果然不久即見老子駕青牛至函谷關,忙迎入官舍,以師事之。齋戒問道,感悟頗深,遂拜請老子著書,以惠后世。于是老子寫出了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尹喜苦心解讀,加以注釋,流向社會之后,一時風生水起傳至四面八方,尹喜也被尊稱為尹子。

老子所注的《道德經(jīng)》有別于伏羲氏推演八卦用“符號”記錄自然的起源與變化的規(guī)律,而是用“文字”解釋自然規(guī)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薄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薄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學說在終南山的興盛,引得眾人紛紛前來終南山,有拜師學藝的,有修身隱居的,于是終南山便擁有了眾多的故事。

初秋時節(jié)的終南山遍山濃郁,晨霧彌漫著森林,幾縷陽光透過,一片五彩斑斕。裴士英腰挎寶劍,英姿颯爽,牽著棗紅馬緩步走出峪口,勒住馬韁,回頭仰望,不禁啞然。自己本來追隨著師兄李白的蹤跡搜集詩詞,體會詩詞的意境,到了終南山,卻被白須飄然宛如仙人般的南山五老生生收做了弟子,說是遇到了難得的資質,況且家學淵源。轉眼兩年過去了,才肯放他下山。整整兩年啊,十四歲的少年變成了十六歲的少年。少年還是少年,功力已大非從前。

裴士英下得山來,翻身上馬,縱馬馳行了一陣,又情不自禁勒轉馬頭,再次回望終南山,層巒疊嶂,白云流轉,宛若仙境。不由自主王維的《終南山》詩篇所云“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涌上心頭。詩篇的意境是:下山時穿過的層層白霧,此時回望,合成了飄動著的白云;遙望到山下的青靄,走入其中反而蹤影皆無。境內境外,看到的情景竟會不同,詩人精心體會到的意境,裴士英此時也同感同受。

裴士英突發(fā)奇想,如果從山腳上到山頂呢?那詩就可改為“白云入看霧,青靄回望出”。是了,就是這樣。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xiàn)著上山的情景,洋洋得意之處,突覺不妥。上山前沒有感覺到山腳下的青靄,到了山頂,便絕沒有回望的念頭,也就不會“青靄回望出”了,那么,這一句顯然是臆造。不親歷現(xiàn)境就認為改出了一首妙詩,實在是蠢笨至極,唉。自嘲的搖了搖頭。睜開眼睛,遠遠望去,眼前依然是充滿仙境的終南山。

就在這白云飄飄的仙境之中,裴士英度過了兩年和一眾少年班的師兄弟們跟隨南山五老練功的日子。多少個白天夜晚,或站在山頂,雙掌用意念將天地之氣貫入丹田之中;或盤膝打坐,虛心靜意;或呼吸吐納,培蓄元氣;或貼著懸崖上下攀爬,輕身輕體;或追逐獵物,忽停忽轉。一行一動全憑心意驅使,心到意到,意到氣到,氣到行到,行到果到。裴士英本來就有家傳的深厚功底,練將起來,得心應手,全身松沉瞬間爆發(fā)的內力功夫讓師兄弟們嘖嘖稱贊。瘦小精干的陶然陶仲康師兄輕功了得,林中穿越,忽隱忽現(xiàn)。體態(tài)雄偉的賀蘭賀尓豪師兄,高舉大鼎,上山下山如履平地一般。憑借各自的素質,師兄弟們便各有所長,期望文成武就,將來各有所用。

南山五老,愚老、慧老、智老、知老、行老,當初在終南山精心選擇了一片平地,蓋了一排排的茅舍。這片平地枝繁葉茂,入口是一條淺淺的淙淙清溪,是以非常的隱秘。繁茂的森林掩蓋之下,即便在各處的山頂也難知此處別有洞天。自然是難得的隱居修行之處。

南山五老的聲望在于識別每個人的潛能,進行有針對性的啟發(fā)式教練。

南山五老常常啟發(fā)弟子:《道德經(jīng)》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悟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這個勤字很重要。如癡如魔才是勤字的要害之處。

陶然問道:如癡如魔?

智老道:是的。如癡如魔。努力了也就只會成為一個普通人,只有如癡如魔,深深沉浸其中,才會超脫常人而有所感悟。

南山五老經(jīng)常教導弟子: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講得出來的,但是一旦講得出來的道卻已經(jīng)不再是自然之道。因為講得出來的道已經(jīng)具象化了,道在此時已然成為了理,就只能適合于某個特定瞬間,就有了一定的局限,就已經(jīng)脫離了自然規(guī)律。無法講得出來的道,就像水流,不改初衷勇往直前,遇形變形,自然適應,最柔弱卻最堅定,反而更能匯入大河大川,形成奔騰的洪流。那么,不改初衷就是道。

驟雨初過,智老帶領少年班弟子們來到小溪。讓大家觀察溪流的變化。

平時的淙淙細流,現(xiàn)在變得湍急起來。每個人站在小溪的一段處各自觀察,感受小溪。智老在一旁欣賞著大家專注的神情。觀察了許久,智老便召集大家一起談談觀察到了什么道理。

智老問大家:道理道理,道與理也。溪流的道是什么?

大家齊聲答道:水往低處流。

智老道:簡單嗎?

大家齊聲答道:簡單。

智老道:很好。那么,理又是什么?

裴士英觀察的這一段,正好溪流前面有一個大石阻路,那么溪水是往高處流的。慢慢的漫過了大石,才又繼續(xù)前進。便說道:水可以往高處流。

陶然觀察到溪流從一股分為三股,最終又合為一股。便說道:水隨地勢而走,時分時合。路徑不同,但最終還是能夠匯集在一起。

賀蘭觀察到激進的溪流遇到阻礙會濺起浪花,浪花脫離了水流,向后濺射。便說道:水可以向后但終歸向前。

智老道:水往低處流,細流歸于大川,這是道。而水流百轉,這是理。理是局部的合理,而道是全局的總的趨勢總的法則。合在一起,就成為了道理。就像奔騰的洪流總是夾雜著飛濺的浪花一樣。洪流是道,浪花則是局部的理。不過卻正是因為有了浪花,才有了千奇百態(tài)的多趣人生。

智老繼續(xù)道: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水往低處流,總有盡頭。因此,這還不是完整的道。自然界中,風云雷電,又將水從低處送往高處,如此循環(huán)往復,永無止境,才是真正的大道理。正所謂道法自然也。

智老望著眾人仍然充滿似懂非懂的眼光,卻又非一時能夠徹底解釋清楚。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群少年人或許經(jīng)歷豐富了才會體會到。只要勤奮悟道,將來總會有感悟的一天。

智老轉移了話題,繼續(xù)啟發(fā)大家:《道德經(jīng)》有云:難,易之相成。天下難事,必作于易。易,是指要尋找容易成事的時期,從事物的本質著手,才能做到大道至簡。只有遵循了道,才能順其自然,才能做易事,才更容易成功。道德道德,自然法則是道,遵守自然法則就是德。懂得了道,才能有好的德行。這些都要靠自己思索、體會、抽象和感悟,感悟出來的才能成為自身擁有的,這叫悟道。

練功也好,做事也罷,都是同理同源。學習,學習,學與習也。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是模仿,照著別人的樣子去做。習是習練,自己要千萬次的重復習練才能真正領悟其中內在的道理,感受到真正的樂趣。

無論選擇哪一行哪一藝,專心專注,深深的沉浸其中,最終都能悟道。

智老道:輪扁斫輪的故事,大家聽到過嗎?

眾弟子們搖頭道:沒有。

智老道:《莊子·天道》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車輪。輪扁放下工具走上前來,問齊桓公:請問,您讀的是什么書啊?桓公答道:是記載圣人之言的書。又問:這些圣人還在嗎?桓公道:已經(jīng)故去了。輪扁道:既然這樣,那么您讀的書不過是圣人留下的糟粕而已。桓公怒道:我讀書,你做輪子的匠人怎能妄加非議?你能說出來道理則可,否則決不輕饒!輪扁道:我從我做的事情之中感悟出來一個道理。砍削木材制作車輪,榫卯做的過于寬緩,就會松動而不牢固。做的太緊了,又會滯澀而難以進入。我可以根據(jù)心中摸索的規(guī)律做的不緊不松,這種火候可又說不出來。我不能明白的教給我的兒子,他也不能從我這里得到這些感悟出來的規(guī)律。所以,我七十歲了,還只能自己獨自做車輪。古代人和他們不能言傳的道理都已經(jīng)隨身而去,那么你讀的書不過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罷了。

這個故事正應了一句俗話:熟能生巧。巧就是感悟得出來卻無法形容的道。

南山五老除了教授功夫之外,還教授了眾弟子們成功立業(yè)的大道理。一眾師兄弟們人人胸懷天下,壯志沖天。

賀蘭記得岑參的一句: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立志從軍,便向孔武有力的行老學習大刀。儀刀、障刀、橫刀、陌刀,樣樣專心,樣樣精通。行老堅持一個原則:在絕對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不堪一擊。

陶然盡管在志向上還有所猶豫,器械就選擇了知老教授的軟鞭,說是軟鞭柔韌有度、伸縮自如。

裴士英是當然的士族,沒有出仕的壓力,重點在于學習治國安邦的大道理,武功便跟隨智老習練內力,手指彈射,意力合一,瞄上一眼就能百發(fā)百中。裴士英經(jīng)常和智老一起下棋,兩人在墻壁上畫上棋盤,用手指彈射黑白棋子嵌入墻體對弈。最難得的是吃子,要用棋子將原先的棋子擊碎掉落,才是提子。智老多好智謀,智老的名言是,不能力敵,便需智取。

裴士英總覺得智老和行老說的都有道理,可是互相又好像存在著矛盾。便請教智老。

智老道:問得好。人世間的道理并不是非白即黑。準確的說非白即黑只能是在轉瞬即逝的某個瞬間,過了這個瞬間,黑白又有了新的轉化。道理也是如此,伴隨時間的延伸,合理的道理會稍縱即逝。這就是孫子兵法中講到的,時時計算。

力量與技巧也是相互共融的,共通之處在于時機的把握。無論何事都是一個“度”字來衡量,也就是適時的分寸。過與不及,都會失度。大力一刀揮下去,正是因為力大無比,中途就難以變招,缺乏了靈活性。而技巧是很靈活,變招迅速,力度卻又顯不足。力是素質,巧是運用。力等者巧勝,巧等者力勝。這樣的解釋明白了嗎?

裴士英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

終南山練功之余,裴士英仍不忘初意。體會著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里面描述的情景。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詩中說的是:白天上到山頂,山上一片碧色。暮色降臨,山上的明月跟隨著我下山?;赝麃頃r的路啊,暮色青山一片蒼茫飄渺。斛斯山人熱情好客,拉著我走到田園家舍。孩子們聽到了山人的呼喚聲,搶著把荊門打開。走進竹林,穿過幽徑,漫漫青蘿拂動著我的行衣。歡言笑語中身心放松,痛快灑脫的喝著美酒。放聲長歌,聲透松林。一曲唱罷,抬頭仰望,跟隨著的月亮已上中天,銀河的星光稀微,不覺已是深夜時分。我醉在這里主人才更加暢懷,大家都開心的忘記了世俗心機之事。

裴士英在終南山呆了這許久,倒也認識了許多好客的山人。幾次夜晚拉著陶、賀兩位師兄下山模仿李白的樣子,伴著月色來到山人家中。聽到有人扣門,總是小孩子們搶著跑出來開門。裴士英閑暇之余,經(jīng)常教這幾個小孩子練劍。裴哥哥好!陶哥哥好!賀哥哥好!牽著幾個人的手,一蹦一跳的帶路走過彎彎曲曲的小徑,進到院內。主人溫上美酒,大家邊喝邊唱,直到深夜才歸。

裴士英因為追蹤李白的詩境的緣故,對于詩詞了解甚多,陶、賀兩位師兄也是受了裴士英的熏陶漸漸迷上了詩詞,“不學詩,無以言”,覺得體驗詩詞的意境有著莫大的樂趣,因而也生出了共同的言語。三個人每每談到對于李白的這首詩中意境的體會,“陶然共忘機”一定是詩人點睛的一句。裴士英笑對陶然陶仲康道:陶兄,你名叫陶然,你就說說“陶然共忘機”的體會吧。陶然明白這是打趣的話,道:陶然,陶然也。忘機,忘機也!我名為陶然,從今天起,我就把字改為“忘機”。我,姓陶,名然,字忘機。我是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矣!

說笑歸說笑,三個人對于“陶然共忘機”的感受,都覺得自己年歲尚青,只能模仿著李白外在的樣子,盡管按照詩意體會了多次,但內心的感受卻一定是差了許多。畢竟世俗心機之事,經(jīng)歷的太少。這世俗心機之事,都是些什么???

幾個人相約向知老請教世俗心機。

走近知老所居的茅舍,便聽到鴿子的咕咕的叫聲。幾只鴿子飛出茅舍,沖向天空而去,漸飛漸遠,轉眼間已然不見了。大家都知道這些鴿子,大多是充當信使的。長安城離的比較近,飛往長安的這些信鴿都是每天一個來回。一早飛走就會飛到長安的睿風文林館,晚上歸巢就會飛回終南山。知老最會培養(yǎng)信鴿,信鴿還小的時候,就是蒙住鴿子的眼睛將其帶到長安,使其白天成長在長安,晚上再將其蒙住眼睛帶回終南山,這些鴿子就會習慣于晚上歸巢于終南山。時間久了,自然就成為了習性。作為信鴿,最是好用。當然,也有一部分信鴿是白天在終南山,晚上歸巢于長安。眾人離家已久,也是多虧這些信鴿傳送書信,以慰相思擔憂之情。知老把這些信鴿作為收集詩歌的信使,哪里又有好的詩篇了,經(jīng)過眾弟子們一站站的傳遞,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終南山。知老也悠悠然樂此不彼,自言人生一大快事也。

問到世俗心機,知老知道這話題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釋的了的,便煮上了一壺棗茶,五老的孫女們慧如、蘭馨最是勤快,見狀連忙洗杯,按照長幼順序分別放在每個人的座位面前。南山五老的孫子孫女們倒是常常來到終南山小住,既是陪伴祖父母們,也是學習的機會。清修之地多了許多生活樂趣。

知老一邊招呼大家喝茶,一邊耐心的解釋道:有世俗才會有心機。這世界本來有兩個:世俗世界和自然世界。世俗世界,入世也,和人打交道,有成敗得失,有功名利祿,有種種的緊張和焦慮。自然世界,出世也,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接受大自然,享受大自然,關鍵在于“接受”二字。當今“士農工商”社會,當屬士的聲望最高,都想做“有志之士”,進士進士,就是普通的布衣要進入士族,才能有施展高才的機會,這世俗心機以“士”最為必要。

賀蘭問道:師傅,世俗心機的詩都有哪些呢?

知老道:遠處說吧,建安時期曹植曹子建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賀蘭點了點頭表示知道這首詩。

知老繼續(xù)道:現(xiàn)今揭示世俗心機的詩篇,當屬杜甫杜子美了。杜子美既有忠君報國之愿,又有心憂天下蒼生的責任感。為師最近就收集到了杜甫的新作《貧交行》,正好給你們講一講:

翻手為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說的是: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的瞬間,就變化多端。一會兒像云的趨合,一會兒又像雨的紛散,這種賄賂之交、勢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么地讓人輕蔑憤慨、不屑一顧!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鮑叔牙貧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卻被今人棄之如糞土。

知老接著道:成就一番事業(yè),最基本的是要保持本質,堅守本質,沉住心氣,以不變應萬變,這也是道。借助運氣的投機取巧,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終究大事無成。不過,世俗中這些翻云覆雨的手段即便自己不屑使用,也應該了解,能識別出來才最好。眾多的詩篇文章,留下了許多的文學財富,我們應該學習汲取才是。

關于本心,前任宰相張九齡有詩《感遇十二首·其一》云: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說的是:蘭花到了春天翠葉紛紛,桂花在秋天里皎潔清新。世間花草勃勃的生機,自然成就了美好的季節(jié)。不會在意山林隱逸的高人隨風聞到了芬芳而深懷喜悅的前來欣賞。草木散發(fā)香氣源自本性,怎么會是期望觀賞者攀折而揚名呢!

裴士英、陶然、賀蘭、楊羽、齊飛平時喜歡讀詩的幾個人,聽到知老列舉的幾首詩,感覺到更加開竅了一般。是啊,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堅守本心,不以無人而不芳。不禁心中暗暗發(fā)誓:我要做這樣的曲中之人。

知老話題一轉:世俗和自然相對。要想知悉世俗,必然要知悉自然。你們知道哪首詩是描寫自然世界的?

陶然吟誦了一首孟浩然的詩《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大家都點了點頭,表示熟悉。

知老說道:這是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所作。孟浩然是孟子的后人,浩然,取自于孟子“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中的浩然。浩然者,浩然之氣也。

知老道:詩言志。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就是說要感悟。讀詩不能只讀表面字意,表象的意思要深入理解,要把詩人想要表達的“志”讀出來,才能引起內心的共鳴。短短的一首詩,可以讀成一篇寓意深遠的文章。

天終于晴了,鳥兒歡快的叫聲讓人感到春天是多么的美好。可是。。。注意我說的這個可是,不知道夜里的風雨,又吹落了多少花朵,詩人由喜春最后落筆于惜春。既表達了沉浸于眼前的美好時光,又暗含了對過去的惋惜之情,內心有多少話兒要講。詩到自然,無跡可尋。用詞簡單,其意深遠,語淡而味不薄。這才是好詩!

知老在墻壁白板上寫下一首詩,道:這是孟夫子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中說的是:老朋友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家田舍做客。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村外隱隱橫斜。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共飲美酒,閑談農務。等到九九重陽節(jié)到來時,我還要來這里再觀賞菊花。

知老進一步解釋道:首先孟夫子為什么去田家呢?孟夫子是得到了老朋友的盛情相邀才去的田家。田家在什么地方呢?綠樹村邊合,是指村莊掩藏在綠樹之中。青山郭外斜,是指村邊有連綿起伏的大山。詩中描述的是這樣一個被綠樹和青山隔絕的自然清靜之地。都聊些什么呢?句句離不開農事。村民們對世外之事不感興趣,只關心自己周圍的事情。最后話題一轉,待到重陽節(jié)我還要來喝菊花酒。這可是孟夫子自己提出來的了,說明孟夫子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村莊與外世隔絕,就像陶淵明的桃花源一樣。表達了孟夫子身處世俗卻對與世隔絕環(huán)境的向往之情。

知老繼續(xù)道:本詩的“志”是什么?說來聽聽?

眾人苦心思索,卻都是一臉茫然。

知老道:本詩的“志”在于,是繼續(xù)城里的追名逐利?還是歸隱田園?存在著的矛盾心理。那就取中庸之道:在世俗世界保持自然的淳樸,用淳樸之心在世俗世界里生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即便在世俗世界里,仍不忘初心,仍不忘擁抱大自然。

只聽有人道:當今世上如此心態(tài)之人,何其多矣!都是《過故人莊》曲中之人也。

眾人回頭望去,見是大師兄殷睿殷孟軒,紛紛起立讓座。殷睿出師之后,在長安開立“睿風文林館”,專心教授詩詞文章,因離終南山較近,時?;厣桨菰L師尊。自己人到來,自然無需通報。

殷睿走進前來向知老拱手致意之后,坐下道:您老休息片刻,我來接著講孟老夫子的故事。

孟老夫子出仕也是有機會的,只是自己在出世、入世之間飄忽不定、猶豫不決。孟老夫子二十歲即歸隱,臨近四十歲又想要出仕,便來到了長安。王維有心將孟老夫子推薦給皇上。這天,邀請孟浩然來到內署聊天,鑒賞詩歌。內署也不是什么機密重地,大門的守衛(wèi)早知道孟浩然的大名,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管的不是甚嚴。王維拿出自己新寫的詩,讓孟浩然鑒賞。就在這時,外面有人大聲招呼:“圣上駕到!”孟浩然慌張極了,畢竟他只是布衣百姓,若是被圣上發(fā)現(xiàn),不僅自己會獲罪,還會連累了王維。孟浩然連忙躲了起來。

圣上進屋看到了孟浩然的衣角,王維順著圣上的目光也看到了。于是,王維一五一十的將自己與孟浩然交好,經(jīng)常請他來一起鑒賞詩歌之事稟告了圣上。孟浩然急忙出來相見。

圣上道:孟夫子才華橫溢,朕早有耳聞。朕尤其欣賞你那個名動京城的詩句“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前幾日孟夫子不是還在秘書省文人學士的賞月賦詩會上以一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讓眾多文人學士們就此擱筆嘛,朕也早已得到傳報。

孟浩然腦海中浮現(xiàn)出前幾日在秘書省和眾人趁秋月新霽之際聯(lián)詩作對的情景。每個人都爭相聯(lián)對,可是待自己寫出“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之時,眾人就此擱筆。那日夜晚,天空的云朵漸漸暗淡了星海,稀疏的秋雨點點滴落著梧桐。心中浩然之氣油然而生。

圣上接著問孟浩然:孟夫子,最近有什么新作啊,吟來聽聽!

這對孟浩然來說簡直是個千載難逢的良機。然而,孟浩然不知是第一次見圣駕太緊張,還是某種積壓的情緒突然爆發(fā),他居然吟了一首剛剛寫就的《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圣上聽到“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睍r,表情凝固了,心道:這人頑固。孟浩然開始放飛自己,高傲到底:“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圣上不耐煩的等他念完,很是掃興,說,孟夫子啊,你說不才明主棄,你沒來求仕,怎么還怪在我頭上?你怎么不吟誦那首氣勢宏偉的“氣蒸云夢澤,波憾岳陽城”?說完拂袖而去。

這“氣蒸云夢澤,波憾岳陽城”是孟浩然在宰相張九齡視察襄陽時所贈的詩篇,題目是《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憾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說得是:洞庭湖秋水盛漲幾乎與岸齊平,水天茫茫渾然一體。云澤、夢澤水汽蒸騰,波濤洶涌要把岳陽城撼動。我想渡過洞庭湖苦于找不到船與槳,圣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當。閑坐觀看別人辛勤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釣魚的收獲。暗示自己還是一介布衣,想要建功立業(yè)找不到出路。隱隱表達自己希望早早入仕,一展抱負的殷切愿望。

圣上早就讀過這首詩,對孟浩然印象原本不錯。只可惜孟浩然竟然慌里慌張的念錯了詩,引得圣上不滿。

圣上走后,孟浩然頹然低下頭,懊悔不已。一邊的王維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孟浩然無意之中惹得當朝圣上不高興,估計這輩子出仕的機會都很渺茫了。

孟老夫子臨行前給王維留下了一首詩:

寂寂更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因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這首詩不只是留給王維王夫子,更是留給了他偏愛的朝堂。不忍與故友惜別,也是不忍與朝堂惜別。門扉關上了,心扉也同時關閉了。

有詩為證:《自洛之越》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孟老夫子終于在進與退和仕與隱中選擇了《退》《隱》。

眾人一片唏噓之聲,不勝惋惜。

殷睿繼續(xù)道:孟老夫子離開長安,輾轉于襄陽、洛陽、吳越一帶,每日游山玩水,倒也頗為自在。不過,正因為出世,與大自然深深融入在一起,才成就了孟老夫子“田園詩人”的美名。真真應了王子安《滕王閣序》中那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老夫子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本褪堑教幱螝v而漫游吳越時寫就的。一般的田園詩是見景生情,而孟老夫子的這首詩卻是相反,由情至景,別有一番情懷?!暗汀庇伞皶纭敝谐觯敖弊浴扒濉敝衼?。

陶然道:由情至景?

殷睿解釋道:是啊。詩人先從心情寫起。心中有什么樣的心境,眼中便有什么樣的風景。為什么要將船停在煙霧縹緲的小沙洲呢?因為詩人隨心漫游,本就隨遇而安。小船順著煙霧縹緲的江面前行,走近了才突然看到江中有一個小沙洲,那就在這里歇宿吧。滿腹心事之下,日暮時分,新愁又漸漸涌上心頭。

是什么新愁呢?客愁新。一個“客”字寫明了那是漂泊在外的思鄉(xiāng)之愁。日暮停船已罷,卻正是思鄉(xiāng)之時。

有新愁,舊愁是什么?當然是仕途失意,也因而到處漫游,希望得到排遣。

有了新愁,舊愁是否就消失了呢?沒有。新愁將舊愁更是加深了一層。野曠天低樹,遠處望去,天空將樹越壓越低,低到天地一線。

詩人為什么要遠望呢?詩人那是望向家鄉(xiāng)的方向,期望能夠解消一部分鄉(xiāng)愁??墒强吹教斓谋M頭,只看到了被天空壓低的樹木,沒有一絲人煙,徒然又增加了孤獨之愁。

失意、思鄉(xiāng)、孤獨,愁已經(jīng)有了三重了。

怎么排解呢?遠處沒有找到可以排解的事物,向近處看,江水清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反而看起來離人更近了。這月亮本來是在天上,倒是月亮好像知道詩人的愁緒,所以才映現(xiàn)在水中,希望能夠和詩人得以親近。

從日暮到月亮升起,詩人在船上坐了很長時間,秋風瑟瑟,早已吹散了煙霧。此時見到水中清晰近人的月亮,詩人的眾多愁緒才終于找到了一絲慰藉,心情也平復了很多??墒钱吘故撬性络R中花,只能是暫且緩解而已。

詩人的這首詩,語少而意遠,清思痛入骨髓。

眾人聽著聽著,都不自覺的陷入到了詩境之中。

呆了一會兒,楊羽有些恍然,道:大師兄,我覺得只有深深體會了世俗世界,才能更好的體會自然世界呢。

殷睿道:說得好。在世俗世界里跌跌撞撞,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世界的清凈悠閑。凡事正是有相互對比,才會啟發(fā)出真正的感受。當你經(jīng)歷了一番之后,眼前的風景就已經(jīng)和以前不一樣了。比如說,登上山頂者和未登山頂者,在山腳下的感受,怎會一樣呢?

陶然由衷的嘆道:短短二十個字,經(jīng)大師兄這么一解說,竟然包含了宛如一篇宏偉的文章一般的內涵。孟老夫子真是了不起!

殷睿道:當今科舉取仕,多以文章詩歌命題作答。就是勘察舉子的概括力。像孟老夫子這樣的水平,出仕必定是一位功成名就之人。時也運也。

裴士英一路搜集與感受李白的詩篇文章,站起身來道:李白對孟老夫子推崇備至,多次和孟老夫子相遇,且留有詩篇。

只聽裴士英娓娓道來:孟老夫子比李白大十多歲,兩人認識前,孟老夫子已經(jīng)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了,李白一直對他仰慕許久,尤其喜歡孟老夫子創(chuàng)作的《春曉》,自然流暢,天然而就。李白便前去孟老夫子隱居的襄陽拜訪,孟老夫子聽說李白要來拜訪他,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整理,踏著鞋子就迎了出來。李白一揖到地躬身施禮,看到孟老夫子出迎匆忙鞋子竟穿倒了。李白打趣道:夫子倒履相迎,折煞太白也。孟老夫子這才發(fā)覺。兩人相視大笑,攜手進門。從此一見如故,成了很好的朋友,可以說孟老夫子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兩人時常一起飲酒、作詩,談理想,談抱負。

轉年三月初三,三年一度的鹿鳴詩文大會在襄陽的鹿門山鹿門寺舉行,當然李白是一定參加的。盛大的節(jié)日,人們一早就擠滿了整座廟宇。襄陽一地,崇拜孟浩然的一眾文人居多。不顧寒冷的袒胸露臂,身上紋著孟浩然的詩篇。多人穿著單衣,將詩寫在衣服外面。幸而天氣回暖,老天爺?shù)瓜裼幸膺w就大家的興致。詩篇短小的字體反而大一些,也看的最是清楚。孟浩然《春曉》眼見就有不少人寫在了衣服之上。

襄州韓刺史親任詩文大會主持人。臺上一排桌子,韓刺史坐在中間,一眾官吏分列兩旁。時辰已到,韓刺史站起身來,打了一個安靜的手勢,道:鹿鳴詩文大會現(xiàn)在開始!

作為詩文大會的開場白,在瑤箏的伴奏聲中,韓刺史開始吟誦《小雅·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眾人掌聲響起來,詩文大會的氣氛開始調動起來了。

韓刺史高聲道:有請孟老夫子!

孟浩然早就做好了準備,腳踏星漢履,身著皂袍,頭戴烏角巾,上得臺來。眾人等了這許久,見到孟老夫子,一陣歡呼之后,漸漸的安靜下來。

只聽孟浩然道:謝謝眾位的厚愛。今天特為大家獻上一首近作《初秋》: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習習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兩位書童早就準備好紙墨筆硯,當場就將孟夫子所作錄了下來。展開后繞臺向大家展示。眾人抄錄的有之,議論的有之。

有人高聲喊道:請孟夫子做解!

孟老夫子不慌不忙的講了起來:不知不覺就立秋了,夜也漸漸長了。清涼的風緩緩地吹來,又感到?jīng)鏊???釤岬南奶鞜釟饨K于消退,茅舍里也安靜了。臺階下的草叢也有了點點露珠。

眾人齊聲道:好詩!好詩!再來一首!

孟大山人不拂眾望,接著又吟誦一首《與諸子登硯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深澤。

羊工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在兩位書童手持橫幅展示之際,孟老夫子解釋道: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今。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跡,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水落石出魚梁洲水位清淺,云夢澤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濕了衣襟。

韓刺史大筆一揮,已然將“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睍鴮懲瓿?,兩位書童一人手提一幅橫幅,站立臺角兩側,向眾人展示。字體起落有致、蒼勁有力,贏得眾人陣陣喝彩聲。就在喝彩聲中,書童將書法大作認認真真的貼在了大廳大門的門框上。引來眾人圍觀欣賞。

接著李太白登場,吟誦《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釋道:我敬重孟先生,他為人高尚,風度瀟灑,文學才華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世的雜念。明月夜里常常醉酒,迷戀自然而不出仕做官。象高山那樣的品格怎么能夠仰望?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在場的大多是仰慕孟大山人而來的,聽了李白的詩篇,掌聲響起,經(jīng)久不息。仔細打量李白,形容軒昂,氣度出塵。果然詩如其人。

開元十八年陽春三月,孟浩然要出門遍游山水,李白有事不能同行,便在江邊的黃鶴樓設宴為孟老夫子送行,望著漸行漸遠的帆船,李白內心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說的是:友人向在黃鶴樓的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孤零零的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之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

殷睿道:感謝詩人們這些名句給我們的啟示。他們的詩篇,繼承并發(fā)展了前人悟出的道理,也給后世留下了向上攀登的階梯。

大家對殷睿這位大師兄向來佩服的緊,便請教如何作詩。

殷睿道:作詩先有傳承,再有新感。當初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左遷就是降職之意。李太白聽說后,寫下了一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的這首詩也是有所繼承而來。齊浣齊洗心早有詩云: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曹植曹子建也有詩云:愿作東北風,吹我入君懷。李太白的這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北闶莻鞒辛饲叭说脑娨?,又有了進一步的發(fā)揮??梢娮髟姴⒉浑y。

殷睿繼續(xù)給師弟們舉例。

借用前人的詩詞,有三借:其上借勢,其中借意,其下借語。

不過說是借用,并不是現(xiàn)讀現(xiàn)用。其實正如杜子美詩中所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就會無意識的化用,順勢涌出而已。

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化用的是庾信《馬射賦》中的一句“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化用就是借用并升華。

王勃的另一個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本褪腔昧瞬苤驳摹罢煞蛑舅暮#f里猶比鄰?!薄;弥蟮囊饩掣_闊,更加工整。

曹植的此句詩“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币脖磺霸紫鄰埦琵g化用?!跋嘀獰o遠近,萬里尚為鄰”。此句化用之后,更是盡顯了丈夫志在四方的盛世氣象。

李白的《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蕭蕭班馬鳴”就是化用了《詩經(jīng)·車攻》中的“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殷睿在白板上寫下了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在漠漠和陰陰的下面劃了兩道,說道:這首詩的后兩句化用了李嘉佑的“水田飛白鷺,夏木轉黃鸝。”,能寫出“漠漠”“陰陰”的境界,著實要下很大功夫。王老夫子是感受到了輞川的景色,“漠漠”是形容輞川水田廣布,視野蒼茫。“陰陰”是形容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大家感受一下,加上兩個疊字“漠漠”“陰陰”,是不是將已有詩句的意境升華了?

眾人到過輞川,腦海中浮現(xiàn)著輞川的景致,回味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辈挥傻命c頭稱是。

殷睿繼續(xù)道:更有甚者,將五言詩加上兩個疊字,成為七言詩:

渺茫墨潑天,飄拂雨如煙。

蒼翠山遮寺,白紅花滿川。

整齊沙上雁,來往渡頭船。

行坐看無盡,世生作語傳。

加上疊字:

渺渺茫茫墨潑天,飄飄拂拂雨如煙。

蒼蒼翠翠山遮寺,白白紅紅花滿川。

整整齊齊沙上雁,來來往往渡頭船。

行行坐坐看無盡,世世生生作語傳。

意境竟然別樣感覺呢。

殷睿道:還有一首七言改五言的詩呢:出自李頎的《送魏萬之京》。

說著,在白板上寫了出來: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全詩去掉前兩個字,改為五言詩,如何呢?

殷睿邊說邊擦去前兩個字:

游子唱離歌,微霜初渡河。

不堪愁里聽,況是客中過。

樹色催寒近,砧聲向晚多。

長安行樂處,歲月易蹉跎。

眾人邊念邊感受七言變五言詩的不同意境,越發(fā)對詩詞感起了興趣。

殷睿道:這是個小插曲,咱們繼續(xù)講疊字。疊字是最能加深表達的。疊字經(jīng)常會用在句首、句尾、上腰、下腰。

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是將疊字用在句首: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而寒山的《疊字詩》,是將疊字用在句尾:

獨坐常忽忽,情懷何悠悠。

山腰云嫚嫚,谷口風颼颼。

猿來樹裊裊,鳥入林啾啾。

時催鬢颯颯,歲盡老惆惆。

那李太白和杜子美也是經(jīng)常靈活運用疊字。李白的疊字用的最多的是“茫?!?,其次是“悠悠”,再其次是“蒼蒼”,更其次是“紛紛”。

杜甫用的最多的是“蕭蕭”,其次是“悠悠”,再其次是“處處”,更其次是“紛紛”。

殷??粗鴰煹軅円笄械哪抗?,又道:為了寫詩精干,寫詩要用典。

典是典故,用典可以增強表現(xiàn)力。用典可以使得內涵更豐富,內容更充實。因為一個典故的背后是一個長篇故事。用前代故事映射當下,更有歷史厚重感。用典可以使得詩歌典雅莊重。用典可以使得詩歌簡潔含蓄,余韻悠長。

用典要用得好,用的巧:一是用典無痕。使得典故與詩意渾然融合,巧妙自然。如鹽入水,典在詩中而人不知。二是僻典實用,熟典虛用。不常見的典故要具體寫出來,眾所周知的典故要明用、暗用、反用、化用。

一眾人頓感豁然,又搬出筆墨紙硯,紛紛寫起詩來。

為你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镇江市| 灌云县| 德兴市| 江城| 枞阳县| 托克逊县| 韶山市| 宕昌县| 深州市| 淮阳县| 五家渠市| 新乐市| 胶州市| 广河县| 衡水市| 南汇区| 康平县| 陇川县| 定结县| 安龙县| 宜宾县| 府谷县| 乌恰县| 竹北市| 沙湾县| 南江县| 儋州市| 泰安市| 铁力市| 德清县| 彰化县| 徐水县| 奎屯市| 迭部县| 阳西县| 乳山市| 白沙| 汝州市| 麻江县| 武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