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桃源鄉
- 閑來無事修長生
- 樹懶不是海獺
- 2251字
- 2023-08-02 19:49:54
明月鄉鄉民們議論紛紛,猜測馬車里面是什么大人物。有人說可能是過來置辦產業的外鄉富家翁;有人說這神俊的大馬得要官身才壓得住,定是傳聞中的新縣令來視察鄉里;有人說這任縣太爺做得這么好,說不定是欽差來給他升官;有人說是皇帝微服私訪……
鄉民不敢靠的太近,怕沖撞了貴人,只是遠遠吊在后面,七嘴八舌地議論。倒是一群瓜娃子年少無忌,嘻嘻哈哈地跟著馬車跑,長輩攔都攔不住。
程秋看著有意思,輕扯韁繩,讓馬兒慢些跑,自己翻身下車,手掐劍訣,朝那群瓜娃子一指,捏起戲腔唱道:“呔!來者通名!”
這一嗓子倒是給車里的程二爺激起一身雞皮疙瘩。
只是那群孩子不知程秋底細,看他身著錦衣,貴氣逼人。又被他一唬,登時不敢向前。
只有領頭的一個少年,大約總角之齡,皮膚黝黑,雖年少卻已面露棱角,儼然是這群瓜娃子的頭頭。
只見他生疏地一抱拳,昂首應道:“桃源鄉李志浩,本地鄉民也。閣下又是何人?”
程秋眨了眨眼,有人愿意與他搭臺唱戲,讓他很是開心。
他開始拿腔作調:“‘處卓卓而日遠兮,志浩蕩而傷懷’,好名字!至于我是何人...吾乃廣梁郡程秋程少陽,神仙也!”
孩子群,連帶著吊在后面像護崽大鵝的一群長輩,都騷動起來。
李志浩大喊:“我不信!”
程秋把一塊銀子塞到少年手中,豪氣道:“不信便買一節甘蔗來!看你有幾分膽識,破例為你展示仙術!”
李志浩趕忙到榕樹下的貨郎那買了幾截甘蔗,氣喘吁吁地交給程秋。
程秋握著甘蔗,神神叨叨地念了些“急急如律令”,又像趕蒼蠅一樣掐著劍訣胡亂揮舞了幾下,在孩子們目瞪口呆的注視下,甘蔗逐漸蔫了下來,最后化為粉末,只留下一塊白白的塊狀物。
程秋將這塊狀物掰開分給孩子們,孩子們試探地舔了一下,眼睛登時放光:“甜的!”
“哼哼。”程秋意氣風發:“余修道十余載,生平所學的第一道法術,便是這‘聚糖之術’。”
聽得車中的程余只想狠揍他的八月十五:這丟人貨色還好意思拿出來顯擺!族中同輩學的第一道法術多是御風術或者控火術,只有這小子折騰什么上不得臺面的“聚糖術”!
只是程余也不得不承認,當他看到這小子生平的第一道法術竟是原創而來時,著實驚艷了一把,給了“卓有天資”四個字的評價。只是后來再無下文,程余只當是難以再現的靈光一閃。
孩子們自然不懂這些。他們難得在過年以外的日子吃上糖,開心的不得了,繞著程秋嘰嘰喳喳,已經不把他當外人了。
一個小胖子含著糖,搖頭晃腦道:“這大熱天的,能吃涼的就好了。”
程秋嘿嘿一笑,打了個響指,孩子們手里的糖馬上變得冰冰涼,就和吃冰糕一樣暢快。
這自然又激起一陣歡呼。一群孩子嚷著要當神仙,倒是把后面的長輩們急壞了:
這群小破孩,不要光說不做呀!
那可是神仙!比大官兒還要稀罕的存在!這神仙看著又好說話,趁他開心,往地上一跪,說不定就能跨入門墻,開啟一段仙緣了!
只是孩子心性單純,嚷幾嗓子就纏著程秋弄別的吃的了,把后面的大人們遺憾得捶胸頓足。
程秋就這樣帶著一群小尾巴,和慢下來的馬車并排前行。終于程二爺忍無可忍,掀開車簾:
“程秋,要到家了!”
“哦哦!”程秋把一支“龍鳳呈祥”的糖畫遞給一對兄妹,摸摸孩子們的頭,依依不舍地和他們告別,約定改日一起玩。
“唉。”程二爺看著鉆回車里的程秋,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
修行中人,在大炎王朝地位可謂至高無上。程秋這等煉氣修士,就是縣令也要對他禮敬三分,他卻和一群野孩子打打鬧鬧——
“二爺是想說我太丟份了?”
程秋笑瞇瞇地拍了拍手,說道:“可剛才那一路,我也算小有收獲。”
言罷,娓娓道來:“桃源鄉乃義興縣下屬一鄉,位于大炎王朝東南,毗鄰天心山脈。根據我剛才的點數,全鄉共一百四十七戶。孩子們說,本鄉鄉民大約有六百余人,冬季以外的時間,每月有兩至三支商隊來往本鄉,主要收購鄉中獵戶的獵獲。”
“除了狩獵,鄉里人的主要生計是在天心山脈下開田種地——倒是有一點稀奇的,桃源鄉守著明月潭那樣豐饒的水澤,連遠在廣梁郡的我都知其神秀,鄉里竟沒有人從事漁業。孩子們說潭中魚兒狡猾,難以上鉤,也不知是真是假。”
“說回種地。從地里刨食吃的生計,要看老天的臉色。去年大炎遭逢大旱,全境糧食歉收,可我觀本鄉鄉民面貌,清貧卻不貧苦,孩子純良有教養,拿到好吃的還知道留給長輩,有古君子懷橘之風;家家戶戶房梁上掛著種糧,做好了今年春耕的準備,只要老天賞臉——我來了,其實也不用老天賞臉,今年就是一場豐收。”
“孩子們對義興縣魏縣令甚是敬愛,其在任四年里,治下鄉鎮皆籌辦了鄉塾和養護院——只可惜鄉塾教書的老秀才嫌待遇不夠好,去年辭去了,如今私塾還空著。那魏縣令還在過年時給孩子們發糖吃,給他們取了幾個雅名,可以說是有口皆碑的好官了。”
“更重要的是,您看——”
程秋彈過去一枚銅幣,程余翻來覆去,也沒看出有什么端倪。
程秋嘿嘿一笑:“這是買甘蔗找零的銅幣,這可是官窯!大災之年,竟然沒有民間私鑄貨幣,這個魏縣令,甚至可以稱得上令行禁止了。”
最后,程秋總結一番:“我要在此終老的,第三不愿意的就是和一群窮山惡水的刁民為伍,所幸明月鄉民風淳樸。當然我也要力所能及幫他們過的好一些。鄉鎮欣欣向榮,我看著心里也舒坦。我一路過來觀察打探了一番,大概也明白了要從哪里入手。”
程余程二爺神情怪異,像第一次認識他一般。
沒想到這小子一路嘻嘻哈哈沒個正形,背地里竟如此心細,悄悄地把這明月鄉打探了個七七八八!
如果換他來,以他的修為,神識一掃,這小小的明月鄉自然無所遁形。但他會去關注房梁上的種糧嗎?會過問一群野孩子過年有沒有糖吃嗎?他甚至連銅幣是不是官窯都分不出!
程二爺自詡老江湖,吃的鹽比程秋吃的米還多,而今竟在閱歷和洞察力上被這小輩超越!
程余……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