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多子女,多點愛
史家教育集團(史家校區)
車雨
一個小汽車玩具,兩個孩子爭過來、搶過去。這時,一個大人的聲音響了起來:“你是怎么當哥哥的?你得讓著你弟弟啊!”
本來說好姐妹倆輪流打扮芭比娃娃,該姐姐了,可妹妹死活不撒手,姐妹倆哭著打了起來。這時,一個大人的聲音響了起來:“你比你妹妹大六歲,你就不能讓著點她嗎?”
隨著二胎、三胎時代的到來,“你比弟弟/妹妹大X歲,你得讓著他啊!”這樣的場景也變得越來越常見了。
相信不少家庭都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在老大和老二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總會不自覺地批評老大,會認為他們是哥哥姐姐,因為他們年齡大,理所應當要讓著小一些的孩子。其實,父母的本意也許是老二的年齡會小一些,老大要懂事一點,希望兩個孩子互幫互助。但往往,這樣的做法會讓老大覺得父母偏心。
要知道,他們曾經是這個家庭中唯一的孩子,曾經獨享著爸爸媽媽全部的愛,突然出現的弟弟或妹妹不僅“分走”了父母的一部分愛,還讓父母對他們的要求莫名變高了。
大孩子的敏感、脆弱,往往就是在要求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愛。
作為多子女家庭的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釋放更多的愛,讓兩個或者三個孩子更和諧地相處呢?
拋開年齡,就事論事
子女之間有沖突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而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保持一視同仁。作為父母,我們難免會覺得年齡小的孩子更需要照顧,本能地就會讓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或者“遷就”弟弟妹妹。但是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理性地評判對錯,就事論事,針對問題本身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讓大孩子退讓,這會讓大孩子心生委屈和不滿。
樹立榜樣,維護形象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榜樣示范更是一種重要的家庭教育方法,因此,我們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并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這就要求父母要在年齡較小的孩子面前維護哥哥姐姐的形象,在哥哥姐姐面前也不隨意弱化小孩子的能力。相比較獨生子女家庭而言,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的榜樣其實會更多一些——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大孩子可以做小孩子的榜樣,小孩子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也會給大孩子提供示范。
固定時間,高質量陪伴
由于孩子之間的年齡差,父母花費在小孩子身上的時間勢必會多些,在這種客觀情況下,父母一定要找固定時間來和大孩子互動,高質量地陪伴大孩子。高質量陪伴,就是要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夾雜太多個人評判,也不是父母把孩子帶在身邊就叫陪伴。如果父母不是真誠地接納孩子,而是強勢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做這做那,甚至在一起時只談學習不問其他,那么給大孩子帶來的心理創傷將是巨大且深刻的。高質量陪伴,其實就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回應。這樣做,即使陪伴的時間不太長,也能安撫大孩子敏感的內心。
主動“示弱”,尋求幫助
小寶寶的出現,讓照顧孩子的生活又重新變得瑣碎了起來。當小寶寶哭鬧時,家長往往因為擔心大孩子不會照顧弟弟妹妹,又怕小寶寶誤傷大孩子,就會讓大孩子去做他自己的事情,家長這種行為給大孩子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是個外人,爸爸媽媽不愛我了。所以請家長們盡量不要忽略大孩子,別把這種愛藏在大孩子看不見的地方,讓他/她也能參與到家庭工作中,這也是愛他/她的一種表現哦。
多子女時代已經來臨,父母的愛更多一點,兄弟姐妹就會更和睦一些。
點評
宋菁
隨著政策的鼓勵與經濟的發展,多子女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作為一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有兩個孩子的母親,車雨老師在生活中能夠充分理解并分析孩子的心理,也清楚地知道家長的困惑。她結合實際為家長們提供了解決方法——在生活中注意與孩子們的溝通方式、運用多種溝通的策略、選擇合適的情景進行交流,針對大、小孩子的心理特點、家庭以及自身因素等,讓孩子們逐步從相互接納到相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