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安全管理基本原理
生產活動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過程中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但是生產活動中的各種意外事件和災害卻對人類的生存產生威脅。安全管理的基礎理論在長期的實踐和發展中不斷完善,成為人類認識危險、解決安全問題的依據。
現代安全生產管理理論、方法和模式是20世紀50年代引入我國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開始吸收并研究事故致因理論、事故預防理論和現代安全生產管理思想。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開始研究企業安全生產風險評價、危險源辨識和監控,一些企業管理者開始嘗試安全生產風險管理。20世紀末,我國幾乎與世界工業化國家同步研究并推行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21世紀以來,我國有些學者提出了系統化的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理論雛形,認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是風險管理,管理的內容包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危險預警與監測管理、事故預防與風險控制管理及應急管理等。該理論將現代風險管理完全融入安全生產管理之中。
管理是一門科學,遵循基本的管理原理,這些原理表述了管理科學的實質內容及其基本規律。一般地,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人、財、物、信息、時間、機構和章法等,前五項是管理內容,后兩項是管理手段。其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人有巨大的能動性,是現代化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因素。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正確有效地處理各要素及其相互關系,以達到管理的基本目標。安全生產管理原理是從生產管理的共性出發,對生產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實質內容進行科學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產管理規律。安全生產管理是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規律,既服從管理的基本原理與原則,又有其特殊的原理與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