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營來,田雄四人早已洗浴完畢,在外等候。
劉協欲巡夜,他們自然要跟隨左右。
二個月來,除了刻苦修煉劍術外,幾乎每夜,劉協都會帶著他們外出,去軍中營地轉一圈,接受士卒的拜見并和他們聊天。
田雄等人其實挺奇怪。
在朝廷公卿面前保持威儀,沉默寡言的天子,竟然和最底層士卒談笑風生。
他們不知道,劉協為什么這么做。
太有失身份了!
當然,他們也沒必要懂,作為天子貼身侍衛,跟著就是。
雙手負后,向里許外,幾處燈火通明的大營看了一眼,劉協眼睛微瞇,掉頭他顧。
那里,是郭汜等人的主將大營。
這些日子,他去過很多地方,唯獨沒去郭汜,張濟,楊定等將的主將大營。
相比那些看到自己,就發乎其心誠呼‘陛下萬歲’的底層士卒,劉協一點也不想看到郭汜等人。
“二個月了,底層士卒大都見過我,每個人的小眼神,都充滿崇拜和敬仰!”
看著黑暗天空下,火把林立的連綿營地,劉協瞇起眼睛,暗道:
“也不知道,這番行為,將來能不能起到作用,但做總比不做好,必須堅持下去!”
左手緊了緊劍柄,劉協大步向外走去。
收獲軍心,什么途經最快?
在古代,就是和士卒同甘共苦,同睡同吃!
限于環境和周邊掣肘,劉協做不到和士卒同甘共苦,同睡同吃。
但時時出行,向那些士卒進行慰問,噓寒問暖,以他天子之尊,效果卻立竿見影。
這支五、六萬東行護衛軍,底層士卒已經對皇帝感恩戴德,忠心擁護!
若不是他拿不出諸如糧食,錢財等實質性的東西,現在就可以執掌大部分軍隊!
這不奇怪!
要知道,他可是天子,當今的大漢皇帝!
滿天下的軍隊,名義上都是劉協的軍隊,效忠對象都是他!
所以,如果他拿得出糧食和錢財供養軍隊,很容易就能拉起一只嫡系軍隊。
但問題就出在糧食和錢財上。
連自己的吃穿住行,都要依賴身邊軍閥,何來糧食供養軍隊?何來錢財發放軍餉?
底層單純樸實,但也最現實。
沒有吃的,別指望他們會聽劉協的命令!
何況,軍中等級森嚴,那些士卒,被上級嚴格掌控,想靠這么簡單的辦法奪取軍權,無疑異想天開。
所以,他這番作為,大概率是無用功。
事實上,這也是郭汜等人,冷眼旁觀,絲毫不做干涉的根本原因。
不過,還是那句話。
做了總比不做強!
……
“陛下,這個方向是后將軍軍營所在!”
走出天子營帳,田雄指向前方,對劉協說道。
“嗯!”
劉協頷首,左右看了一下,突然微笑起來。
不遠處,他看到一處亮著燭火的營帳。
賈詡的營帳。
“暫不去軍營,去看看文和先生!”
擺了擺手,劉協向向賈詡的營帳走去。
這二個月,除了夜間慰問巡夜士卒外,隔幾天,他還會找賈詡聊天。
雖然賈詡態度依舊,表面恭敬,執禮周全,但言語中依然廢話連篇,全是敷衍。
但劉協還是常常找他聊天。
無他,和那貨說話,他最輕松。
雖然不出主意,卻也不會出賣他,比如,將他說過的話告訴郭汜等人。
來到營帳外,吩咐田雄四人在外等候,劉協也不打招呼,直接掀開簾子,徑直走了進去。
帳內,燭火下,一個微胖中年文士,放下簡書,面現無奈的看過來。
“陛下!”
賈詡起身,向劉協行禮拜見道。
“免禮!”
劉協隨意說了句,不待賈詡回話,走過去撿起簡書。
“《史記》?”
看了看書名,又瞅了瞅當前內容,劉協笑道:
“淮陰侯列傳?先生欲做韓信焉?”
“陛下說笑了!”
賈詡笑了笑,說道:
“只是夜來無事,隨便看看罷了,豈敢做此想!”
“呵呵!”
盯著賈詡看了看,劉協在塌上坐下,并向他招手道:
“先生過來坐!”
“諾!”
賈詡拿劉協沒辦法,應了一聲,在他對面坐下。
“先生既讀淮陰侯,想必對我大漢名將知之甚深!”
放下簡書,劉協說道:
“但不知,先生以為,除了淮陰侯,大漢數百年以來,名將誰為首?”
“自然是武帝時期的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是也!”
賈詡對答如流,當即回答道。
“朕也這么覺得!”
劉協笑道:
“聽說,文和先生年少時,曾借新豐候段公之威名,震懾叛亂氐人,得以安然脫身?”
“額!”
聽了這話,賈詡愣了一下,隨即點頭,拱手說道:
“確有此事!”
劉協說的新豐候段公,乃漢末名將段颎,字紀明。
至于賈詡少年時期,借段颎威名渡過一劫之事,后世多有描述。
當時,賈詡和數十人同行,途中遭遇叛亂的氐人,其他人都被殺了,唯獨他活了下來。
活下來的原因,則是他冒充段颎的外孫,鎮住了那些氐人,不敢害他。
事情發生時,距離段颎平羌人叛亂,已經過去十幾年。
相隔這么多年,名聲依然威震西涼各族,可想而知,段颎在涼州的名氣有多大!
“呵呵!”
看著賈詡,劉協笑問道:
“不知在先生看來,紀明公和大漢歷代名將比起來如何?”
“這……!”
賈詡猶豫了一下,搖頭說道:
“臣愚鈍,不得而知也!”
“愚鈍你妹!”
瞪了中年微胖油膩男一眼,劉協肚誹了一句。
唐朝就名列古代六十四名將之一,宋朝同樣進入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行列,大名鼎鼎的的“太尉新豐侯段颎”,你這個當代人反倒不知?
是的,段颎才是漢末最厲害的名將!
名聲遠勝皇甫嵩,盧植,朱儁三人。
論戰績,遍數大漢歷代名將,除了韓信,無人能言穩勝。
甚至,被譽為‘帝國雙壁’的衛青和霍去病,和段颎比起來,也強不到哪去。
若不是身處朝廷內斗劇烈,朝令混亂的桓帝時期,段颎的功勞,未必比衛青和霍去病差!
十余年內,先后征戰一百八十余次。
區區萬人,多次以少勝多,擊潰數萬,乃至十幾萬,數十萬的敵人,追殺二千里,深入大漠,徹底消除當時的羌人叛亂。
這等軍事成就,放在任何時代,都堪稱絕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