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如何思考
- (英國)西蒙·布萊克本
- 1283字
- 2023-07-28 18:00:25
遺失世界
我們可能會說,一切都始于1619年11月10日。
那天,在德國南部小鎮烏爾姆,法國數學家和哲學家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1650)將自己關在一間用火爐取暖的屋子里,在做了幾個夢后,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認為這些夢向他顯示了自己一生的使命:揭示發現知識的唯一真實途徑。這條途徑要求清除他先前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東西,從基礎重新開始。
當然,這其實并非開始于1619年,因為笛卡爾不是第一個這樣想的人。笛卡爾為自己提出的問題與人類思想本身一樣古老。這些問題關系到自我及其必死的命運,關系到知識以及自我居住的世界的本質,關系到實在和幻覺。印度的吠陀經(起源于大約公元前1500年)也許是我們擁有的最古老的哲學文本,在這些經書中,這些問題就已經被提了出來。在笛卡爾的前一輩人中,就有偉大的法國散文作家蒙田,其座右銘就是他的一篇重要散文的標題:“Que sais-Je?”(我知道什么?)
笛卡爾并不是懷著完全無知的心靈突然想到自己的事業:他本人在耶穌會教師的教導下接受了集中教育,學習的是當時盛行的各種哲學。但是,到了他的時代,事情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發現了太陽系的日心模型。伽利略等人正在為一門關于自然的“機械”科學奠定基礎。在這幅圖景中,空間中唯一的實體將是物質性的,由“原子”構成,而且只在科學最終將會發現的機械力的作用下運動。哥白尼和伽利略都觸怒了天主教正統信仰的守護者——宗教裁判所,因為在很多人眼中,這幅科學圖景對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造成了威脅。如果科學告訴我們的就是所存在的一切,那么人的靈魂、人的自由、人與上帝的關系又會怎樣呢?
笛卡爾很了不起。他發明了標準的代數符號;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笛卡爾坐標使我們能夠給出幾何圖形對應的代數方程。他本人是科學革命的領導者之一,不僅在數學上,而且在物理學特別是光學領域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但是笛卡爾也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于是,對他來說,表明正在展現出來的科學世界——廣闊的、冷漠的、無人性的、機械的——還是可以為上帝和自由以及人的靈魂留下余地,這是一項事關重大的任務。
于是,他一生中登峰造極的著作《第一哲學沉思集》于1641年出版了,其副標題是“論上帝的存在以及人的靈魂和肉體之間的實在區別”。但潛臺詞是,笛卡爾也打算將現代世界觀從無神論和唯物論的指控中解救出來。科學的世界與其說造成了威脅,倒不如說引起了人們的恐懼。所以,得使它對于人類來說變得更加安全,而使之變得安全的方法就是反思知識的基礎。我們從笛卡爾入手,是因為他是第一位苦苦思索現代科學世界觀之含義的偉大哲學家。而假若我們從中世紀或古希臘哲學家入手,我們往往就與我們現在的處境相去甚遠,從他們的立場出發來進行思考所要做的想象性努力可能就太大了。相比之下,笛卡爾是我們當中的一員,或者說我們可以希望如此。
對一位哲學家做出解釋總有危險,尤其是像笛卡爾這樣一位文筆精練的哲學家。我即將介紹《第一哲學沉思集》的核心論題。好比觀看體育比賽轉播,這只是一場比賽的“精選看點”。對文本的進一步了解會揭示其他的精彩部分;對其歷史語境的進一步了解還會展現更多的精華。但是這些“精選看點”足以闡明后來哲學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