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我知道你跟我一樣,不喜歡看緒論,所以請把這一節跳過去,直接看后面的故事吧。如果看著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回來看這里。

這本書依然出自我上課的講義,不過是“中國中古文學史”(以下簡稱“文學史”)這門專業課的講義。在北大,經常有外系的同學聽了我講的大學國文課,就想轉到中文系來,對此,我都是勸退的。我跟他們說:“真來了中文系,我就不能這么哄著你玩了,你們就得老老實實學專業課了?!彼裕抑v文學史的時候,就沒有大學國文那么好玩了。

其實,我在大學國文課上講的那些段子,特別是關于六朝的段子,也是從我的文學史講義中拿出來的。大學國文好比是玉,文學史好比是山,山上的石頭可能沒有玉那么精彩,但如果你喜歡一塊玉,不妨也來看看出產這塊玉的山,看看這塊玉是從哪塊石頭中鑿出來的,看看它本來連著哪塊脈絡,看看它周圍的草木風云,也會是很有意思的事。

這本書會優先講文學史上那些好玩的故事,至于那些艱深的理論,我就盡量省略了。不過我想,你聽了這些文學家的故事,也總會想讀一讀他們的詩吧。所以,我除了講故事,也會盡量“友好”地講講他們的詩。

北大的課程體系,把中國古代文學史分成四段,我講的是第二段。我們這一段的名字非常復雜,叫“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每次填表都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為了避免麻煩,我們把這門課稱作“王浩然”[1],哦不,稱作“第二段”。我自己喜歡把這一段稱作“中古”,但是,有的老師在用“中古”這個詞的時候,指的又不是這一段。我在這里申明一下,這本書里的“中古”,指的是魏晉到五代,這純粹是為了方便,不代表我的任何史學傾向。有的老師總結,我們的范圍是“從曹操到李煜”,這個總結倒是簡單明了。

這門課的內容非常繁復,每學期永遠講不完,所以這本書先講其中的前半段,也就是唐代以前的部分,從曹操到隋煬帝。這個時代,我們習慣上稱為“六朝”,實際上遠遠不止六個朝代。

中國的朝代那么多,要怎么才能記得住呢?我有一個歸類記憶的方法。我把中國的朝代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唐型王朝。漢、唐、明是唐型王朝。這三個朝代是比較像的,都是大亂世之后的大一統的大王朝,皇權都比較強勢。這三個王朝的發展階段,都是可以對照著看的。

第二類是宋型王朝。跟在唐型王朝后面的,晉朝、宋朝、清朝,包括上一輪的周朝,都是宋型王朝。唐型王朝后面一定跟著宋型王朝,這不是迷信,而是規律。因為一個新王朝建立,肯定要拼命罵上一個王朝,會采取跟上一個王朝相反的策略。宋型王朝前面都沒有大亂世,只有小亂世,他們的江山都是安安穩穩從上一個王朝繼承來的,與此同時,他們也繼承了上一個王朝的貴族世家。所以,他們的皇權相對比較弱勢,皇帝有事都盡量跟士大夫商量著來。這幾個王朝的發展階段,是可以對照著看的。

唐型王朝比較整齊,宋型王朝往往比較破碎,一般會被外族打成兩截,并且衍生出一些小王朝來。除此以外,歷史越發展,王朝越整齊。清朝就還算整齊,而我們這一段的宋型王朝就比較破碎,還衍生出了南北朝這些破碎的王朝,看上去很復雜的樣子。

第三類是過渡型王朝,就是墊在唐型王朝前面的、短暫的統一王朝。秦朝、隋朝,甚至不太短的元朝,都是過渡型王朝。因為在他們之前,中華分裂得太久了,剛統一起來的時候,往往是站不住的。這些王朝,就算是唐型王朝的墊場戲,已經透露出下一個大王朝的一些先聲來。

唐型王朝和宋型王朝的色調是不一樣的。唐型王朝是暖色的,宋型王朝是冷色的。在我研究的范圍內,恰恰什么樣的王朝都有。漢朝和唐朝是暖色的,兩晉南北朝是冷色的。我們這本書,就以冷色的兩晉南北朝為主。

這個時代,是個什么樣的時代呢?

首先,它是貴族的時代。

這個時代,皇帝比較弱勢,有事要和貴族商量著來。貴族也比較敢于公然說,自己是世家大族,怎樣怎樣。

但是,請注意,漢朝以后的中國貴族,身份又是曖昧的。這時候早就不是封建領主制了,不存在“誰地盤大誰就厲害”這么簡單粗暴的原則,爵位也不是什么好使的東西了。這時候的貴族,已經是“精神貴族”了,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上的優越,也就是讓人說一句“他可是誰誰的孫子”的水平。而誰的孫子能讓人說一句“他可是誰誰的孫子”,也是玄學。官位高不一定好使,官位不夠高,也未必不讓人敬畏。這樣的貴族,也許叫“士族”更好一點。

這樣的貴族,或者說士族,跟權貴不是一回事。權貴,尤其是暴發的權貴,往往不受人敬重,不能跟“誰誰的孫子”比。皇權跟士族之間,也有微妙的張力,士族跟皇帝不是一頭的,往往對皇權構成一種制約。當然,皇權要是不講理起來,可以發狠說“你們士族有什么了不起,我把你們都殺了”;士族要跟皇帝傲嬌起來,也可以說“我們都是些草民,陛下一句話就把我們都殺了”。但這種傲嬌的話,不能信,皇上不能把士族都殺了,發過狠,還得上士族那里去做小伏低。何況是魏晉南北朝這種時代,就更不好發狠。

士族的上限,是高官世家,所謂“四世三公”的人家。這種人家的孩子,往往已經不怎么寫詩了,跟文學史關系不大。這種家庭,除非攤上大事了,才會出文學家,陸機、謝靈運都是這種人。士族的下限,可以是地方上的書香門第。這種人家,可能沒做過大官,但是孩子可以脫產讀書,家里也有書給他們讀,跟普通庶人還是有天壤之別的。只要達到了這樣的條件,他們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跟“四世三公”的人家也沒有大差別,他們的孩子只要聰明,也可以做官,也可以寫詩,進入文學史,像左思、鮑照就是這種人。我們講中古文學史,涉及的主要是從陸機、謝靈運到左思、鮑照之間的階層。這些人的審美趣味、情感模式和理想追求,其實沒有大的差別,比如鮑照就是謝靈運的“鐵粉”。

那么,我們讀這些人的詩,就要稍微注意一下他們家里是干什么的,要注意到他們士族出身的共性,也要注意到他們在士族內部的出身高低,帶給他們微妙的心理差異。不過,這個差異不應該夸大。

其次,它是走向規范的時代。

在這個貴族的時代,大家一開始還有點疑惑,怎么才算貴族呢?慢慢地,大家越來越確定,什么樣的人算貴族了。越確定,就越不依賴官位之類的外在標準了,貴族的標準內化了。

與此同時,詩也越來越規范了,從古體詩變成了近體詩。六朝的詩,總的趨勢是走向規范,走向近體。建安的詩就已經借鑒了漢賦的鋪陳和對偶,晉宋的詩徹底解決了對仗問題,齊梁的詩則解決了聲律的問題,到了陳隋,人們幾乎都懶得寫古體詩了。

貴族標準的規范化和詩的規范化,幾乎是同步發生的,這里面像是有某種奇妙的聯系。為什么會這樣呢?我也說不清道理,但是這應該不是偶然的,應該是確實有聯系的。

再次,它是文體學大繁榮的時代。

中國封建社會是“以詩取士”的,那么,尊崇“士”的時代,“詩”就會成為顯學。六朝時代,文體系統已經十分豐富了。論體式,有古體和近體,有五言、七言和雜言;論功能,有徒詩和樂府,有賦和散文。什么樣的形式,有什么樣的藝術標準,適合寫什么內容,也都有了分工。因為形式豐富了,所以我們就要講究一些。這時候還出了文體學的奠基之作,劉勰的《文心雕龍》和鐘嶸的《詩品》,還有蕭統的《昭明文選》。我們今天的研究,無非是順著他們三個人的路子往下做。

《文心雕龍》是討論文學形式和創作理論的,之所以能討論,是因為這時候的創作豐富了。鐘嶸的《詩品》是以作家為線索,討論每個作家的創作的,因為詩品說到底就是人品,討論詩就是討論人?!墩衙魑倪x》既把文學分成不同的體式類型,又在每一個類型下,具體地討論不同時代、不同作家的特點。一個是講形式,一個是以人為本,我認為,這就是中國傳統文體學的精神。

六朝文學可以劃分為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四個時代,可粗略地分別以這些朝代的建立和滅亡為界。每個時代又進一步分為前后兩期。

漢魏時代從蔡邕去世(192年)開始,到西晉建立(266年)為止。這個時代,就是《三國演義》講述的時代,中國北方大體由曹氏家族控制。這里說的“漢”,是指漢末,不是指整個漢朝。

漢魏時代,五言詩剛剛從樂府中獨立出來,走上雅化的道路,還帶有很多原始、古樸的色彩??梢哉f,這是五言詩最年輕、最有生命力的時代。后來五言詩的各種可能性,都已經蘊藏在了這個時代中。

漢魏時代以曹叡去世(239年)為界,又可以分為前后兩期。前期可以稱為“建安文學”,是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的時代。這個時代,詩人們都還是習慣于作賦的漢朝士人,剛剛學著把五言詩拿來寫,所以這個時代,五言詩向賦學習了很多。這個時代的人,個性張揚,敢于把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最崇高的理想寫出來,而且敢于使用最華麗的辭藻,是一群有著極強表現欲的青春少年。后期可以稱為“正始文學”,是嵇康和阮籍的時代。這個時代,曹魏政權走向絕望,詩人開始變得內斂起來,辭藻不再華麗,表達感情不再直接,轉向了深沉的思考。這個時代,五言詩在賦和樂府以外獲得了獨立的地位,正式開始成為士人個體情感的載體。

晉宋時代包括西晉、東晉和南朝的第一個朝代——宋。南朝的宋,我們一般稱為劉宋。晉宋時代從西晉建立開始,到劉宋滅亡(479年)為止。這個時代,五言詩主要解決了對仗的問題。對仗本來是賦的特點,這時候被五言詩學到手了。與此相關,這時候的五言詩不再滿足于“緣情”,而開始“體物”了。也就是說,不再滿足于只寫感情,而是熱衷于描繪客觀事物了。而描繪客觀事物,曾經被西晉詩人陸機認為是賦的專利。也就是說,五言詩侵入了原本屬于賦的生存空間。

晉宋時代以西晉的滅亡(316年)為界,分成前后兩期。西晉文學,是陸機和潘岳的時代,主要解決對仗的問題,在形式上爭奪賦的空間。后期東晉和劉宋的文學,是陶淵明和謝靈運的時代,是五言詩從豪奢轉向真正貴族性的探索的時代。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五言詩解決了體物的問題,在功能上爭奪了賦的空間。在這個時代,還出現了天才的詩人鮑照,打開了七言詩的大門。

齊梁時代(479—557年)包括南朝的齊和梁兩個朝代。這個時代,五言近體詩在聲律上基本定型。這個時代,五言詩主要解決了聲律的問題,并且變得艷麗。六朝文學“走向近體詩”的任務,到此已經基本完成。五言詩的美從生命力的美蛻變為規范的美,與貴族性綁定在了一起。

這個時代以南齊的滅亡(502年)為界,劃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也就是南齊的文學,我們一般稱為“永明文學”。這是王融和謝朓的時代,初步解決了聲律的問題,同時讓五言詩從崇高轉向優美。后期,也就是南梁的文學,我們稱為“蕭梁”文學。這是蕭綱和他的宮體詩的時代,進一步完善了聲律問題,同時讓日常生活,特別是女性的身體與情感,進入了詩的國度。

陳隋時代包括南朝的陳和初步統一了中國的隋,也包括北朝文學,是六朝文學的最后階段。這個時代,最后鞏固了五言詩的聲律,并把齊梁詩的審美推向了極致。

梁朝滅亡以后,蕭綱的東宮培養的文人一部分留在南朝,成為陳朝(557—589年)的官員;一部分流落到北朝,成為北朝的官員。北朝的文學向來不發達,直到這時候才迎來了一點起色。所以所謂北朝文學的骨干,仍然是梁朝的文人。陳朝的文人和北朝的文人,雖然命運很不相同,但是都接受過同樣的文學訓練。所以我把北朝文學和陳朝文學放在一起講。后來隋朝統一了南北,這兩批梁朝文人的流裔又合在了一起,同時又加上了一點北方的悲愴,這種艷麗而悲愴的風格,提示著唐代文學的來臨。這個時代,是徐陵和庾信的時代。

關于六朝文學,我還有好多的感悟,好多的總結。不過,因為怕你煩,所以在這里都不說了吧。我還是講故事,也許在故事的夾縫中批評幾句,就把我想說的話融化在故事里了。至于你能聽到多少,還是隨緣吧。


注釋:

[1]“王浩然”來自流行歌曲《達拉崩吧》,歌曲的內容是一個幽默故事,故事中主人公的孩子有一個很長、很拗口的名字,歌曲的最后兩句歌詞是“為了避免以后麻煩,孩子稱作王浩然,他的全名十分難念,我不想說一遍”。這是指“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這一課程名拗口難念,需要簡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阜康市| 巩义市| 乌拉特前旗| 阜城县| 明水县| 朝阳市| 梅河口市| 玉龙| 手游| 赤壁市| 仲巴县| 苏尼特左旗| 普洱| 萨嘎县| 和林格尔县| 西贡区| 寿宁县| 聂拉木县| 临海市| 台东县| 于都县| 金昌市| 驻马店市| 景泰县| 黄石市| 青州市| 宜都市| 广宁县| 鹤庆县| 白朗县| 渝中区| 兴义市| 巧家县| 盐山县| 偏关县| 福清市| 东山县| 普兰县| 乐平市|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