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雍溪鎮1
- 寧同學,我對你心動了
- 陌言葛藍朵
- 1018字
- 2025-05-09 08:05:14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窗簾灑進屋內,他們早早地起床,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后,便精心挑選了一些禮品,滿懷期待地前往習涼涼爺爺奶奶的家中。
兩位老人雖然都已年過七十,但精神矍鑠,身體硬朗,臉上總是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
他們熱情地迎接了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在交談中,兩位老人得知他們過來旅游的,考慮到自己稍后還要與朋友一起去鍛煉和釣魚,擔心客人們會感到無聊,于是便熱情地推薦了一些值得一游的地方,并詳細地提供了一份游玩攻略和路線圖。
老人的建議不僅貼心,而且充滿了對當地風土人情的了解,讓寧華他們感到無比溫暖和感激。
這份攻略不僅涵蓋了鎮上的主要景點,還包括了當地一些不為人知的小眾去處,甚至連每個地點的最佳游覽時間和特色小吃都一一列舉出來。
兩位老人的熱情好客和細致入微,讓他們對接下來的行程充滿了期待和向往。
告別了習涼涼的爺爺奶奶后,他們滿懷期待地按照老人提供的路線圖開始了探索之旅。
雖然昨晚抵達時天色已晚,未能仔細觀察這座古鎮,但當他們今天清晨真正踏入這片古老的土地時,一股濃厚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仿佛將人瞬間帶回到過去的時光。
雍溪古鎮的街道全長637米,現存的部分民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間,距今已超過百年,是典型的川東傳統民居。
古鎮內古樹林立,小橋流水,老茶館、老酒廠、榨油廠錯落有致。
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始建于清道光年間的古戲樓(萬年臺)和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城隍廟(正覺寺)。
這些古老的建筑靜靜地訴說著幾個世紀的歲月滄桑。
他們最先來到鎮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始建于清道光年間的古戲樓,它是典型的清代建筑,也是古鎮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盡管歷經180余年的風雨,古戲樓依然保存完好。
雍溪古戲樓(萬年臺)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當時雍溪因“上通川黔、下達渝鄂”,扼守交通要道,商賈云集,經濟繁榮。
清宣宗以“忠孝兼備”自詡,鄉紳士族為了上合圣意,彰顯地方孝道,集資捐建了雍溪古戲樓,并請來當時筑造大師“樣式雷”第五代傳人雷景修負責承建。
工程耗時三個月,場鎮石木工匠數百人共同建成戲臺(俗稱萬年臺)。
然而,在建造過程中,大梁難以成型,正當掌脈師一籌莫展之際,一位乞丐出現,他以一根香燭棍繪形,掌脈師頓時豁然開朗,隨即“照葫畫樣”一氣呵成。
待他回過神來,高人已不見蹤影。
事后傳言,這位乞丐乃魯班大師所化,感念地方彰顯忠孝之功,特來指點迷津。
自此之后,這一帶的人廣結善緣,忠孝教化習俗自此興起,并就“天地君親師”牌位立于祭祖的香火臺上,逢年過節進行祭拜。